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 渚崖之间          涘:水边、岸。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矣  殆:危险。
              C.众闻则 之           非:诽谤。
              D.以 人自利也         亏:损害。
            • 2.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所谓 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 哉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 也 寤:觉悟。
            • 3.

              韦诜择婿

              裴宽尝为润州参军。时刺史韦诜为女择婿,未得。休日登楼,见有所瘗于后圃者。访其人,曰:“此裴参军也。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人饷鹿脯,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耳。”诜嗟异,遂以女。婚日,诜其女,使观之:宽瘠而长,时碧,族人皆笑呼为“碧鹳”。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可貌求人乎?”宽后历礼部尚书,有声。

              (节选自《智囊》)

              (1) 下列对文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不敢自欺

              A.会:恰逢                       
              B.访:拜访

              C.致:送到                       
              D.必:一定
            • 4.

              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来 ②所守或匪亲 或:或者 ③百步九折萦岩峦 萦:绕

              ④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⑤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寻常、平常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家里排行第一 ⑦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朝向前方

              ⑧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因此

              A.③④
              B.②⑧
              C.⑥⑦
              D.①⑤
            • 5.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请 晏子  浮:罚酒。
              B.是 君之赐也  隐:隐瞒。
              C.然后饮  辞:推辞。
              D.若有 亡在于四方者  播:流亡。
            • 6.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者,其由也与!”“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太子之子辄在  亡:死亡
              B.片言可以折 者,其由也与  狱:诉讼案件
              C.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来到
              D.宽以正,可以 众  比:使……亲近
            • 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客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 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 渗漉 渗漉:渗透,下漏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十五日
              C.诸父异爨 迨:因为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瞻顾:瞻仰回顾
            • 8.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1) 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合理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3)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B.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C.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D.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 9.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 (商量)    
              B.忧心孔疚,我行不 (回家)

              C.謇朝谇而夕 (替代)          
              D.竞周容以为 (法度)
            • 10.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母永安县君①李氏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      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 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 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