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輸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好景不长,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又在外漂泊十四载。【甲】后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其中问题的,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
              对孔子来讲,遵守并提倡礼乐文化,【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秩序、社会安宁。虽然孔子的学说仍于旧的社会基础,只是面对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我们不能打破社会环境的局限来苛求古人。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是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丙】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在某一阶段遭受冷落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代从政风格臆解》)”。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症结B.日渐式微C.根植D.不止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B.【乙】C.【丙】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深海勇士号”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又一里程碑式的深海装备,其____之处,就是国产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核心关键部件全部国产化。
                     深海下潜达到一万米的海底后,潜水器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将一辆轿车的重量压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而载人舱是潜水器的心脏,有严苛的要求,必须____.2015年5月,我国首个国产4500米潜深载人潜水器耐压壳在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出厂。该球壳与“蛟龙号”所采用的耐压壳尺寸相当,不同的是,“蛟龙号”的耐压壳是俄罗斯制造,钛合金焊接工艺难度极高,此前只有俄罗斯掌握。现在,我国也_____研发了此项技术。
                     2012年蛟龙号的下潜深度就已经达到7000米,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______),这是出于海洋科学考察、勘探和开发海洋资源的需要。当前国际深海科学前沿的热液硫化物一般分布于2000米到3000米之间,4500米的设计深度可以满足大部分深海科学研究,是一个更为经济实用的选择。
              “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作业28次、388项测试任务和52小时连续下潜4次的记录。
                     同时,中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______地进行着,预计将在2020年完成研制。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与众不同    毫发不爽    独立自主     有条不紊
              B.标新立异    毫发不爽    匠心独运     井然有序
              C.标新立异    稳操胜券    独立自主     有条不紊
              D.与众不同    稳操胜券    匠心独运     井然有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4500米级作业潜水器比7000米级作业深潜器重要,要优先研制
              B.拥有7000米级作业深潜器之后,还要研制4500米级作业潜水器
              C.7000米级作业深潜器和4500米级作业潜水器,都要研制拥有
              D.有了4500米级作业潜水器,会大大提升我国深海研究能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创造下潜作业28次、388项测试任务和52小时连续下潜4次的记录。
              B.“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作业28次,完成了388项测试任务和52小时连续下潜4次的记录。
              C.“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完成下潜作业28次、388项测试任务和52小时连续下潜4次的记录。
              D.“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作业28次,完成388项测试任务,创造了52小时连续下潜4次的记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们赋予它这个诗意的别称“悟空”,【        】。
                     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
                     与暗物质_____的,不只有光,还有普通物质,他们靠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组装在一起。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电磁作用,我们才能够触摸到这个大千世界。而暗物质,对这样的电磁作用,根本就______。
                     在运行的头530天里,悟空号果然______,一共记录到28亿个高能粒子,从中分辨出150万个高能电子,测量了它们的能量和来源方位。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TeV处的拐折行为,从______的乱象中抓住了一条关键线索,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这个幽灵的真面目。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悟空”成果的取得,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B.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C.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日,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
              D.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科学家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B.它的出现,让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激动不已
              C.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
              D.它的出现,让科学家内心激动不已,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素昧平生 不屑一顾 不孚众望 浩如烟海
              B.形同陌路 不屑一顾 不负众望 纷繁复杂
              C.素昧平生 不足挂齿 不负众望 浩如烟海
              D.形同陌路 不足挂齿 不孚众望 纷繁复杂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E.“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2)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⑨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说《三字经》1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千家诗》约9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已是扫盲的水平。“三百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融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朗朗,抑扬有致。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以其突出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 1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泽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凹就获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煌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强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菜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庄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之感。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现在他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
              (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之感。
              ②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