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瑞鹧鸪
              宋•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注】①该词作于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之时 ②此处谈的是双银杏
              (1)全词哀而不伤,但通读全词后却能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词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了各题。
              鸣沙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
            •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鹦 鹉
              [唐]罗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 鹉
              [唐]来鹄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
              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1)两首诗中的鹦鹉有哪些相似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 7.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①、②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
              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          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2).“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②《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        ,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
              (4)“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鹧 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近山鸡”则是将鹧鸪与山鸡作比,表现其有类似山鸡的美丽品相和高雅风致。
              B.颔联描绘了暮雨潇潇、落红片片、鹧鸪啼声之中的青草湖、黄陵庙,用“雨昏”“花落”的意象给全诗平添了怡然闲适的气氛。
              C.颈联中的“游子”因“闻”鹧鸪而“征袖湿”,由鹧鸪转而写人,承接自然巧妙。“佳人才唱翠眉低”,也是因鹧鸪啼鸣动了情思。
              D.尾联写湘江浩淼,夕阳西下,苦竹丛深,在这样的环境里,鹧鸪啼鸣的呼应回荡更显得凄婉绵长;虽未写人而人的情感尽在其中。
              (2)请赏析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词和郑诗都借鹧鸪啼鸣表达哀怨感慨之情,其哀怨感慨的原因有何不同?
            • 10.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赋得蝉
              禇云(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居官清慎。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2)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