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侫。”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B.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C.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D.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莹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余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 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填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填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莹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成从其议。 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 下列对 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护军将军/
              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护军将军/
              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护军将军/
              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护军将军/
            • 3.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____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____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____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____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有删改)


              (1)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故________文疏荡,颇有奇气

              ②岂尝执笔学________如此之文哉

              ③太尉________才略冠天下

              ④而辙也未________见焉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4)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部有助于作者写好文章的一组是( )

              ①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②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③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④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⑤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⑥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 天下    行:游历

              B.其居家所与 者       游:游览

              C.不 其大          志:立志

              D.将归 治其文       益:更好

            • 4.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____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____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____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____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苏氏文集》序

              [宋]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相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 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 ②韩、李:指韩愈、李翱。 ③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治学(节选)

              [魏]徐 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

              [注] 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教 而人道毕矣   备:完备

              B.然后知被褐之            陋:粗陋

              C.终身亹亹, 而后已      没:死亡

              D.学者不患才之不 赡        赡:供养

            • 7.

              治学(节选)

              [魏]徐 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

              [注] 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奸。诏革任禁锢。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赠谥;以可成由黄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入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锾,自修劾奏之。帝方欲惩贪吏,乃命逮治汝梁,而召自修为左都御史。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有贪竞者十馀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鸣饰非诡辨。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得疏益不悦。刑部主事王德新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无所承,乃削其籍。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B.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C.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D.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 9.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奸。诏革任禁锢。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赠谥;以可成由黄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入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锾,自修劾奏之。帝方欲惩贪吏,乃命逮治汝梁,而召自修为左都御史。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有贪竞者十馀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鸣饰非诡辨。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得疏益不悦。刑部主事王德新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无所承,乃削其籍。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清]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一字公他,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继文者,袁临侯先生继咸也,一见深器之。檄取读书三立书院时,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袁每云:“山,文诚佳,恨未脱山林气耳。”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衣草履,时遨游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