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
              ②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
            • 2.

              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义熙:晋安帝年号。

              (1)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乃 丁 亥 春 舟 覆 于 江 而 丙 戌 所 作 亡 矣 戊 子 秋 节 移 于 山 而 丁 亥 所 作 亡 矣 庚 寅 夏 率 旅 复 入 于 海 而 戊 子 己 丑 所 作 又 亡 矣。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2)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3)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 3.

              翻译训练: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例: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译文: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和谐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采分点:字:取独作用;御术:驾御马车之术;所贵:所字结构,最重要的(地方);”“:协调;:承接关系的连词;进速:加快速度。

               

              练习1.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将你的翻译写在整理本上,将关键词句标注出来,拍照上传。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破灭之也(规律) 赂秦耶(全都) 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灭亡) 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赂秦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道也 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 取之外 D.小获邑,大则得城 秦之所大欲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6)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8)“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9)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余世居吴之北郭,十余年来,徐君幼文自毗陵、高君士敏自河南,唐君处敬自会稽,张君来仪自浔阳,各以故来居吴,而卜第适皆与余邻,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______。余以无事,朝夕诸君间,或辩理诘义,以资其学;或赓歌酬诗,以通其志;或鼓琴瑟,以宣湮滞之怀;或陈几筵,以合宴乐之好。虽遭丧乱之方殷,处隐约之既久,而优游怡愉,莫不自有所得也。
                  窃尝以为,一郡一邑,有抱材之士而出于凡民者,皆其地之秀也。若诸君,其诸州之秀欤!与诸州之秀萃于一乡,吾里何幸哉!余不出闾閈,而获友之多如是,则非吾里之幸,而余之幸也。
                  然自前年士敏往云间,去年幼文往吴兴,今年处敬又将往嘉禾而仕焉。众客觞别于馀舍。酒半,余戚然曰:“诸君之居吾里,诚幸矣!今去者过半,而留者犹未可羁也。然则谁终与处此乎?”客有起者曰:“子毋戚。子单居寡侣时,不知有诸君之合也。及朋聚群游时,又岂知有诸君之离哉?合而离,离而合,其理无常,则他日之复合于此者,固未可知也。”言既,客又有起者曰:“君子所贵乎同者,道也;所喜乎合者,志也。古有尚友于千载、神交于千里者,以有所合而同尔,岂必生同时,居同里,连栋宇之密而接杖屦之勤乎?诸君能不以远而忘其好,不以疏而易其志,不以穷达而渝其久要之心,则虽限胡与越,而亦不异于北郭之近矣。”众客皆喜。
                  既醉而别,余善其言,遂录为送处敬序。
              【注】:(1)文物:指文人,文士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______。
              A.耶 B.哉 C.也 D.矣
              (2)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下列对“若诸君,其其诸州之秀欤”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假如是他们,难道不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吗
              B.假如是他们,大概都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吧
              C.像他们各位,大概都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吧
              D.像他们各位,难道不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吗
              (4)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杰出人才往往都来自于凡民
              B.作者认为个人的幸运大于乡里的幸运
              C.第一句承接上文写与诸友交往的乐趣
              D.写获友之多的幸运引出下文别友之悲
              (5)阅读第③段,说说是哪些道理让作者及朋友从“戚然”转为“皆喜”的?
            • 6.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

              (2) 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