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组加下划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 (荒年)          木直 绳(合乎)          声非加 (快)
              B.王无 岁(归罪)        粮而景从 (担负)       流血漂 (盾牌)
              C.不 珍器重宝(爱护)    罟不入洿池(密)      行为 偏僻(偏激)
              D.使 弹数曲(畅快)        所守 匪亲(有的)        金石可 (雕刻)
            • 2.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1)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15、 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尚恨有阙者阙:缺陷
              B.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明白
              C.必以其言为信信:信服
              D.战百万日滋之师滋:增多
            • 3.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背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 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 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 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 官军                   薄:轻视
            • 4.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 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梓人“其术之工大”的一组是( )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皆环立向之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 ⑤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愿 隙宇而处焉 佣,租
              B.群材           委,派
              C.莫敢自 者       断,决定
              D.使无所 德         德,感激
            • 5.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严嵩待》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翰林院事                     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其事          董:管理
              C.窃权 利                            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 之                   格:阻止
            •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 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承继)故业                          ②(可靠)臣精卒 
              ③因(河流)为(护城河)      ④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    
              ⑤收天下之(军队),聚之咸阳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2)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席卷天下……之意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赢粮而景从                          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⑦以愚黔首                               ⑧ 履至尊而制六合

              (3)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⑤
            • 7.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 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非于钩戟长铩也(       )     (2)非于九国之师(       )

              (3)八州而朝同列(       )         (4)一夫作难而七庙(       )

              (2)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                   B. 以为桂林。象郡

              C. 秦以区区之地               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3)  选出下列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4)  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8.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 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
              (3)  下列叙述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粮而景从                                赢:担负
              B. 锄耰棘矜,非 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 余威震于 俗                             殊:非同一般
              D.  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 9.
              下列划线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生未 此生休   卜:预料       
              B.遂命酒使 弹数曲  快:畅快
              C.艰难苦 繁霜鬓    恨:怨恨       
              D.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 10.

              廌青山人诗序    方苞

              苞童时,侍先君子与钱饮光、杜于皇诸先生,以诗相唱和,慕其铿锵,欲窃效焉。先君子戒曰:“毋以为也!是虽小道,然其本于性质,别于遭遇,而达以学诵者,非尽志以终世,不能企其成,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而不可以相易;岂惟陶、谢、李、杜峣然于古昔者哉!即吾所及见宗老涂山及钱、杜诸公,千里之外,或口诵其诗,而可知作者必某也。外此,则此人之诗,可以为彼,以遍于人人,虽合堂同席,分韵联句,掩其姓字,即不辨其谁何,漫为不知何人之诗,而耗少壮有用之心力,非躬自薄乎?

              苞用是遂绝意于诗,而自餬口四方,历吴、越、齐、鲁以至都下,海内以诗自鸣者多聚焉。就其能者,或偏得古人之气韵,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然杂置其伦辈中,亦莫辨为谁何。其门户可别者,仅两三人。至晚岁乃得廌青。廌青,山人也。余往来京师四十余年,未有道其诗与名字者。盖余方混混尘俗中,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而廌青匿迹于穷山,其声光自莫由而达也。

              乾隆二年杪冬,余自武英殿出居西华门隅,子侄辈多称东村石君之诗。东村以诗投,果萧洒无世俗人语,遂因东村以得廌青。其后廌青以诗来,不待终篇,而知非他人作也。又二年,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东村之门人闻之,亦刻其山居诗二十首。东村一旦悉焚平生所作,誓不更为,而谋去家以从廌青于山中。噫!廌青,非山人也,其家世勋旧,方圣祖仁皇帝西征泽旺,尝自请赴绝塞开垦,以给屯军。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东村齿未艾,其子仕进方得路,而欲从廌青于山中,且焚诗而不为,与先君子所以戒苞者似有合焉,其志可量也哉!

              注释:①峣然: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在古人中成就突出。②齿未艾:年岁未老。

              (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   驳:驳杂
              B.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         视:比较
              C.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                   驰骛:奔走趋附
              D.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               乞言:求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