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原,令顺民心。"故论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称_______________; ②服_____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______;

              ④卑_______________; ⑤信_______________; ⑥与_______________;

              ⑦小_______________; ⑧将_______________;

              (2) 古代文学常识填空。
              ⑴古代农历纪日中,一些日子有特定说法,每月初一为___①___,十五为___②___,十六位___③___,每月的最后一天为___④___
              ⑵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___⑤___的倡导者,宋代___⑥______⑦___为“文起八代之衰”。

              ⑶《史记》共130篇,包括___⑧___、三十世家、___⑨______⑩___、八书。(填“数目+体例”)

            • 2.

              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荣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齐王同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 冏乃止。顷之,迁御史中垂。 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像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像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颖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 乔劫琨父蕃,以槛车救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祜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祜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祜,众溃见杀。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祜/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祜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祜/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祜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
              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
              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
              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
              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
              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重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
              ②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

            • 3.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 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 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 “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 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 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 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盘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日:“……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日:“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日:“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 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风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寻除右将军、凉州剌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 4.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令与徐勣守黎阳。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勣经营武牢已东。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皆出诸人之右也。”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D.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2)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家乡、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B.中国:有“中原地区”和“国都之中”两种含义,文中指代“国都之中”。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

              D.追赠:加封死者官职、勋位,主要有实物追赠和名称职位等精神追赠。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孝恪少有志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曲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失败后,徐勣派他入朝送金钱贿赂,被朝廷封为阳翟郡公,井被任命为西州刺史。

              B.郭孝恪善于谋略。窦建德率众支援王世充,他向太宗建言献策,“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太宗采纳他的计策,打败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

              C.郭孝恪屡建功勋。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于高昌旧都推诚抚慰,深得人心;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讨伐龟兹,大破龟兹都城。

              D.郭孝俗生活奢侈。家中妻妾和仆从穿着光鲜,器具务求华贵;在外行军打仗,床帐也一应俱全。后来,郭孝恪把这些东西送给阿史那社尔,社尔拒不接受。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

              (2)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 5.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颐独 许之  器:器物         B. 后乃更执 圆方      圆方:这里指意见相反
              C. 召           趣:速来          D. 能邂逅冯熙载邪  焉:怎么
              (2)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 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 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 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 6.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无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王安石文集》)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

              (2) 写出“八司马”中两个人的名字。

                      

              (3) 概述作者对“八司马”高度评价的原因。

                                                             

            • 7.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1)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B. “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 “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 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D.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 8.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 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籓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则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 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顗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之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木/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用人制度。
              B. 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C. 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下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 赠户部尚书持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簿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顗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 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同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 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时,李播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 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兼任,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 9.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1) 下列对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 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 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 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 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 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 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 10.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 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 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 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 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