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 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
              我国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选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 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①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 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 ,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注】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1)阅读材料一,简要说说人们读书的目的一般有哪些,并给“阅读”下一个定义。
              (2)阅读材料二、三、四,谈谈影响我国国民阅读习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你得出了哪些调查结论?请简要回答。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就全民阅读提些建议。
            •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据当地报纸报导:浙江省W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幼儿园均在圣诞节前收到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
                    《人民日报》微博:湖南多名大学生身穿传统中国服饰,手举“抵制圣诞”“中国不过外国节”的牌子举行抵制圣诞节的街头抗议活动。
              (1)用一句话综合概括这两则新闻胡主要内容(15字以内)
              (2)如果你是W市教育局领导或湖南大学生抗议活动的组织者,面对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样做时,你会如何回答?请选择其中一个身份作答。
            •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高考“梦工厂”的河北省著名学府--衡水中学有近万名在校生,连续15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为河北省最高;去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104名,占全省的80%以上;2014年高考,理科700分以上的学生河北省共有61人,其中衡中54人,全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了98人,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该校。
                  材料二:“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的衡水中学实行“无死角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从早晨5:30起床到晚上22:10下晚自习都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甚至有些班级要求学生课堂上达到“零抬头”。学生的成绩、德行、卫生、出勤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学校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处在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的包围中。
              (1)请用一句话向别人介绍衡水中学,不超过30个字。
              (2)你对衡水中学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个50字。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近年来,虽然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依然不时传来,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已逐渐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数据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平均分是613分,英国学生仅为494分。其中,上海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均成绩为600分,比第二名高38分。这一权威的评估结果在西方引起轰动。
              就在今年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与英国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签订协议,将推出《一课一练》数学分册的英国版,名字定为《上海数学一课一练》.目前,这套书正在翻译过程中,有望于今年暑假正式出版。“把‘上海数学’放进书名里,就是因为英国方面非常重视上海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育经验。”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透露,《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共有11册,分别对应英国从小学到初中的11个年级,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进行适当改变,但不会降低难度。该书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根据当地教育的需要,由既熟悉国内教材、又对英国教育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团队,负责翻译与改编。
                  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一课一练》,并在1999年将品牌做大,覆盖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学科。《一课一练》曾三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在其全盛时期,开学前的销售量曾高达280万册左右,还曾创下单册的销售数超过在校学生数的奇迹。目前,上海学生平均人手一册《一课一练》.目前,《一课一练》系列共有七十多个品种,拥有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百余人编者团队。
              (节选自《东方网》,2015年2月28日)材料二
                  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模式,尽管这种模式有它的问题和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去年2月下旬,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女士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来沪“取经”,探访福山外国语小学、建平中学西校、上海中学,了解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学生数学成绩出众的原因。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与英国教育代表团就“PISA2012上海领先与上海中学数学有潜质学生培育”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
              (节选自《新闻晨报》,2015年3月3日)材料三
                  2月底,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关注。在中国父母热捧各种国外教材、国外课程的当下,中国教辅《一课一练》却能出口到英国,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由于学校办学模式不同,升学评价体系不同,走出国门的教辅读物无疑是受到肯定和欢迎的教辅精品。事实上,《一课一练》已经雄霸上海教辅书市场20多年。
                  王焰说,好的教辅应该承担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处事态度、传播科学知识等4个方面职能。经过教学研究,精心挑选习题的教辅,可以让学生做比较少的题就能掌握核心知识,对减轻学生负担是很有利的。“《一课一练》相较于国外的教辅,主要区别在于它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得每个孩子都能稳步前进,这正是国外所缺乏的。”
                  王焰同时表示,常修常新是教辅保持活力的关键,且必须不断创新。即使教材没有变动,《一课一练》也是一两年做一次小修改,三年大修订一次。从2013年秋季开始,《一课一练》针对书中的难点题目,请名师录制了微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解题过程,“网上一课一练课堂”也已上线。
              (节选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3月3日)
              材料四
                  有舆论认为,教辅读物走出国门,这是给饱受诟病的教辅读物正名。在国内被质疑为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教辅,现今被国外引进,我们不应对国内基础教育妄自菲薄。而其实,教辅读物的问题,不是其该不该有的问题,而是太过泛滥,以及学生们都必须采用。国内的教辅读物走出国门到国外,不太可能复制国内的模式,其在国外市场的运作,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外教育和我们的不同。
                  客观而言,教辅读物对部分学生,是有一定价值的,这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辅导读物,在国外书店和超市,我也曾看到有学科辅导书籍,但不像国内那么多,学生选购也不踊跃。国内则不同,教辅读物则成为学生的必备品,由于教辅需求旺盛,利益可观,不少出版机构都进入教市场,导致教辅读物鱼龙混杂。                                                   
              (节选自《熊丙奇博客》)
              (1)阅读材料一,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内容的异同点。
              (3)阅读材料三,说说教辅书《一课一练》的特点。
              (4)结合四则材料,请你依据教辅资料的使用经历,就教辅泛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5. 材料分析概括题
                  文人画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文人)所画的画,而是指具有“文人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因此,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这个价值性。
                  文人画是灵魂的功课,带有鲜明的智慧性。中国道禅哲学有不立文字之思想,人的智性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而视觉艺术在宋元以来的发展中,在某些方面却解脱了语言的困境。文人画既可表达人们所“思”,又可以克服知识理性的障碍,成为人们重视的一种方式。陈衡恪论文人画,认为其重要特性“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他用“思”来概括文人画的基本特性。戴熙说,文人画不仅要“可感”,更要“可思”,是说必由生命感觉上升到“可思”,要能打动人的智慧。南田说得更有意思:“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
                  文人画的智慧表达毕竟不同于哲学论文,它不是概念的推理,更不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它是一个情意世界,一种在体验中涌起的关于生命的沉思。文人画的智慧与其说是某种观点的敷衍,倒不如说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文人画的智慧表达,不是结论,而是过程;不是观念,而是生命;不是定性定义的传递,而是非确定性的呈现。因此绘画便从此前的确定性中解脱出来。这样就避开了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的困境”(如老子的“言无言”、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慧能的“不立文字”)。
              (选自朱良志《南画十六观》,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文人画的特点。
              (2)如何理解文人画的“智慧性”?
              (3)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困境”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承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二: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胖,20岁,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念书。每周他都会把7个室友的脏衣服带回家洗晒,衣服按深浅色分开用洗衣机洗,半年洗掉了8公斤洗衣液!
                  小胖遇上人,总是笑眯眯的,说话也温柔。
                  去年10月,他拿书包装衣服回家,发现只装满一半,一向比较热心的他就问室友:“你们有衣服要洗吗?”室友毫不客气,拿出一堆脏衣服。从此以后,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带上室友的一大堆衣服回家,少的时候拿塑料袋装,多的时候拿旅行袋。
                  对小胖此举,同学老师评议不一。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不超过150字。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对于西南大学的这项新规定,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 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微博,是个人在互联网上开通的小型网络空间。微博的内容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关注微博的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发微博不但能传达情感还能传播信息。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数量4.15亿。
              (1)“微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5个字)
              (2)根据你对微博的了解,简要分析微博在传播信息方面有那些优势?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村前要冲之地立有牌坊,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心神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权力、举行公共活动。凡涉及全族利益和声誉时,宗族的凝聚力便会凸显。纵横交错的血脉之网,维系着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
                  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乡村社会,儒教统领与宗法结构合一,居处环境与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复杂的文化空间,长久支配了中国历史,迄夸仍然对国民文化心理产生影响,并对亚洲儒家文化图及国际华人世界发挥现实支配力,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三千到五千个古村落。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热潮中,乡村治理已经出现了规划管控无序、有新房无新村、千村一面等问题,迷失了自我。人们担忧“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农村重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将被当作垃圾清除。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
                  2003年至今,国家虽然评选出了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封闭破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村落却得不到重视。经费短缺等诸多原因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刺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机构自筹经费,组织入村调查,走出了保护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后的保护将更为艰难。专家为此提出了一个看似激进、实质有理的思路:政府发补贴,让原住民愿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以生活的方式看护着、保护着古村落。
              (1)古村落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3)结合文本,说说该如何保护古村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