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避地寒食
              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当年:壮年。息机:息灭机心。
              (1)作者围绕“愁”,具体叙写了哪些缘由?
              (2)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效果?
              (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 2.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本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①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诗以“路何长”为纲,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君:秋风对作者的称谓。②我:秋风自称。③飕飗:这里形容遒劲、清爽。④拳毛:卷曲的马毛。⑤本诗当是刘禹锡晚年所作,沈德潜曾评价此诗:“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1)本诗的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与杜甫《登高》诗中的颈联相比,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③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②淹:山。③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1)诗歌前两联描写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