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义熙:晋安帝年号。

              (1)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乃 丁 亥 春 舟 覆 于 江 而 丙 戌 所 作 亡 矣 戊 子 秋 节 移 于 山 而 丁 亥 所 作 亡 矣 庚 寅 夏 率 旅 复 入 于 海 而 戊 子 己 丑 所 作 又 亡 矣。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2)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3)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 2.

              翻译训练:1. 请同学们将昨天晚自习作业中的翻译训练的解析认真看完,将重点字词和语法的采分点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练习2.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将昨天翻译解析里重要字词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在整理本上翻译全文、标注重要句子的采分点,拍照上传。

            • 3.

              同命运的小鱼    萧红

              我们的小鱼死了。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

                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那天鱼放到盆中去洗的时候,有两条又活了,在水中立起身来。那么只用那三条死的来烧菜。鱼鳞一片一片地掀掉,沉到水盆底去;肚子剥开,肠子流出来。我只管掀掉鱼鳞,我还没有洗过鱼,这是试着干,所以有点害怕。

              “你看你这个无用的,连鱼都怕。”说着,他把已经收拾干净的鱼放下,又剥第二个鱼肚子。这回鱼有点动,我连忙扯了他的肩膀一下:“鱼活啦,鱼活啦!”

              “什么活啦!神经质的人,你就看着好啦!”他逞强一般的在鱼肚子上划了一刀,鱼立刻跳动起来,从手上跳下盆去。

              “怎么办哪?”这回他向我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从水中摸出来看看,好象鱼会咬了他的手,马上又丢下水去。

              鱼的肠子流在外面一半,鱼是死了。

                “反正也是死了,那就吃了它。”

              鱼再被拿到手上,一些也不动弹。他又安然地把它收拾干净。直到第三条鱼收拾完,我都是守候在旁边,怕看,又想看。

              火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

                鱼就在大炉台的菜板上,盆中的鱼仍在游着,那么菜板上的鱼活了,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

                这时我不知该怎样做,我怕看那悲惨的东西。躲到门口,我想:不吃这鱼吧。然而它已经没有肚子了,可怎样再活?我的眼泪都跑上眼睛来,再不能看了。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那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以后到墙根处去哭……

                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晚饭的鱼是吃的,可是很腥,我们吃得很少,全部丢到垃圾箱去。

                剩下来两条活的就在盆里游泳。夜间睡醒时,听见厨房里有乒乓的水声。点起洋烛去看一下。可是我不敢去,叫郎华去看。

                “盆里的鱼死了一条,另一条鱼在游水响……”

                到早晨,用报纸把它包起来,丢到垃圾箱去。只剩一条在水中上下游着,又为它换了一盆水,早饭时又丢了一些饭粒给它。

                小鱼两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忧郁起来,看了几次,它都是沉到盆底。

                “小鱼都不吃食啦,大概要死吧?”我告诉郎华。

                他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

                又过一天,小鱼的尾巴也不摇了,就是敲盆沿,它也不动一动尾巴。

                “把它送到江里一定能好,不会死。它一定是感到不自由才忧愁起来!”

                “怎么送呢?大江还没有开冻,就是能找到一个冰洞把它塞下去,我看也要冻死,再不然也要饿死。”我说。

                郎华笑了。又敲了一下水盆。

                小鱼只悲哀了两天,又畅快起来,尾巴打着水响。我每天在火边烧饭,一边看着它,好像生过病又好起来的自己的孩子似的,更珍贵一点,更爱惜一点。天真太冷,打算过了冷天就把它放到江里去。

                我们每夜到朋友那里去玩,小鱼就自己在厨房里过个整夜。我们半夜回来也要看看,它总是安安然然地游着。家里没有猫,知道它没有危险。

                又一天就在朋友那里过的夜,第二天晚上才回来。时间太长了,我们的小鱼死了!

                第一步踏进门的是郎华,差一点没踏碎那小鱼。点起洋烛去看,还有一点呼吸,腮还轻轻地抽着。我去摸它身上的鳞,都干了。小鱼是什么时候跳出水的?是半夜?是黄昏?耗子惊了你,还是你听到了猫叫?

              蜡油滴了满地,我举着蜡烛的手,不知歪斜到什么程度。

              屏着呼吸,我把鱼从地板上拾起来,再慢慢把它放到水里,好像亲手让我完成一件丧仪。沉重的悲哀压住了我的头,我的手也颤抖了。

                郎华出去了,把空漠的屋子留给我。他回来时正在开门,我就赶上去说:“小鱼没死,小鱼又活啦!”我一面拍着手,眼泪就要流出来。我到桌子了去取蜡烛。他敲着盆沿,没有动,鱼又不动了。

                “怎么又不会动了?”手到水里去把鱼立起来,可是它又横过去。

                “站起来吧。你看蜡油啊!……”他拉我离开盆边。

                小鱼这回是真死了!可是过一会又活了。这回我们相信小鱼绝对不会死,离水的时间太长,复一复原就会好的。

                半夜郎华起来看,说它一点也不动了,但是不怕,那一定是又在休息。我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搅扰它。

                亮天看它还在休息,吃过早饭看它还在休息。又把饭粒丢到盆中。我的脚踏起地板来也放轻些,只怕把它惊醒,我说小鱼是在睡觉。

                这睡觉就再没有醒。我用报纸包它起来,鱼鳞沁着血,一只眼睛一定是在地板上挣跳时弄破的。

              就这样吧,我送它到垃圾箱去。(有删节)


              (1) 结合全文,理解标题“同命运的小鱼”的含意。



              (2) 萧红的作品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传情达意,请从文本画线处,任选两处对小鱼的描写加以赏析。



              (3) 把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4.

              翻译训练:1. 请同学们将昨天晚自习作业中的翻译训练的解析认真看完,将重点字词和语法的采分点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练习4.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拍照上传。


            • 5.

              翻译训练: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例: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译文: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和谐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采分点:字:取独作用;御术:驾御马车之术;所贵:所字结构,最重要的(地方);”“:协调;:承接关系的连词;进速:加快速度。

               

              练习1.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将你的翻译写在整理本上,将关键词句标注出来,拍照上传。

            • 6.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长,辩 赡:丰富
              B.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
              C.然闻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 冠:位居第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译文: ______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译文: ______ 。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8.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B.
              C.
              D.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褒禅山亦谓 华山
              ②以故其后名 曰“褒禅”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④距 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所以人们也这样称呼它。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
              D.褒禅山先后被称为“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为褒禅山。
            • 9.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夜夜不得 息:歇止,休息
              B.何意不厚 致:招致,招来
              C.家来贵门 谢:告别,辞别
              D.昼夜勤 作息:工作和休息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______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______
              ②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译文: ______ 。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窦娥冤》第四折【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得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端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有删节)注①这是窦娥向其父亲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②招伏,指招供伏罪。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的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要分析。
              (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的悲剧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