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C.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戎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
              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
              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涂弦夫和吴一品兴趣都相同,所以他们聚集在守黑斋里赏字,品茶,论道,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2)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 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②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2)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4)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小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未婚妻
              (法) 奥 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
              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
              “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底层.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华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1)“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
              (4)纵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4)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②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7.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 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感到众山之上,那化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
              (2)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大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大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忙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他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