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选自《沧浪诗话),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 《沧浪诗话》是____(朝代)的____(作者)的作品。

              (3) 作者对近代诸公评价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 2.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 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 咏 之 间 吐 纳 珠 玉 之 声 眉 睫 之 前 卷 舒 风 云 之 色 其 思 理 之 致 乎 故 思 理 为 妙 神 与 物 游。    (《文心雕龙》)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学者?(2分)

                                                                                       

              (3)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观?(2分)

                                                                                       

            • 3.

              夫剧以风世,风莫大乎使人起于悲欢,而泊然于生死。生与欢,天之所以鸩人也;悲与死,天之所以玉人也。第如世之所演当悲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是悲与死亦不足以玉人又何风焉!崔莺莺之事以悲终,霍小玉之事以死终。小说中如此者,不可以数计。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乃何以王实甫、汤若士之慧业,而犹不能脱传奇之窠臼耶?

              (节选自卓人月《新西厢序》)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 《    》是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它与《    》《     》《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3) 请结合材料,概括作者对戏剧创作的看法。
            • 4.

              迹诗书传记百家之文,二帝三王之所以基太平而泽后世,必日礼乐云,若政与刑,乃其助尔。礼节之,乐和之,人已大治之后其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儒衣冠而言制作者,文采声音云而已。基太平而泽后世倘在此邪?宋之为宋久矣,礼乐不接于民之耳目何也?抑犹未可以制作邪?董仲舒、王吉以为王者未制作,用先王之礼乐宜于世者,如欲用先王之礼乐,则何者宜于世邪?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人已大治之后其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

              (2)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是     _____(朝代)的     _____(姓名)。
              (3)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于“礼乐”与“政刑”的态度。
            • 5.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官京师;后进皆欲从衡平原,衡不宜在远方。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而皇太子见衡对,私善之。

                会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有师傅旧恩,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彼诚有所闻也。以将军之莫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乳母子弟,人情忽不自知,然一夫窃议,语流天下。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或之甚者也。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经学绝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莫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后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匡张孔马传》

              (1) 下列对文中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B.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C.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D.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即《诗经》,为六艺之一。“六艺”,指《诗》。《书》。《礼》。《射》。《春秋》。《乐》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B. 射策,汉考试法之一,选士的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考试方法。西汉时射策分甲﹑乙﹑丙三科,射策者随意解答,按其难易而分优劣。
              C. 用牒写成的文书称为牒。南北朝时期,各不相统属的官府往来行文多使用牒,牒分多种等级。
              D. 谒者,官名。命名者的别称。谒者本有奉使之职,故后世官名,或用“使者”,或用“谒者”。
              (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因没有考中甲科条令,只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后来才被选任为平原郡文学。
              B. 很多学者都上书推举匡衡精通经典,当世无双,所以得到了宣帝的重用。
              C. 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不能任人唯亲,启用匡衡能获得美名。史高采纳了杨兴的话,将匡衡推荐给皇上。
              D. 匡衡的儿子匡昌酒后杀人,匡昌的弟弟等人准备营救匡昌。事情失败后,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皇上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朝鞋。
            • 6.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晔之高自夸诩如此。人苦不自知,可发千载一笑。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 “前四史”除《后汉书》之外,还包括《____》《____》和《____》。

              (3) 对范晔的说法,洪迈有怎样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