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老人与海》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而“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是小说唯一的主题。
              D.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也有表现当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秋”指秋天。“序属三秋”中“三秋”,即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而《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秋”指三个月的时间。
              B.“察臣孝廉”中“察”的意思是考察和推举。古汉语中“举”“荐”“称”都有推持、推举的意思。
              C.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时仕时隐,前后十多年。写作《归去来兮辞》时,是他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从此就再也没出仕。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也是写于此时期。
              D.驸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辞采华美,音韵和谐。《滕王阁序》一文骈散结合,有凌云之气,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
            • 3.

              材料一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材料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材料三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1) 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撰写的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小说。
              B.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显示主义作家,他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边城》是一支湘西生活的牧歌,反映了“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D.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他的代表作品有《群山淡景》(或译为《远山淡影》)《长日将尽》《被掩埋的巨人》等。
            • 5.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对联也叫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为历代散文典范。
            • 6.

              请写出下列“金陵十二钗判词”分别对应的人物。

              (1)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             (2)                 (3)                        

            • 7.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曰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皆遵 约束约束:规约,规章
              B.编类礼书         会:恰逢

              C.鲁 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 昌乎!  其:大概

            • 8.

              下面对课文诗句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立的辉煌业绩。

              B.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运用了晋朝人张翰(字季鹰)的典故,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既写了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之情,收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叠字的手法,十四个字中无一个“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凄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D.在《雨霖铃》一词的上阙中,“蝉”而寒,加之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骤雨”又“初歇”,行人不得不走,更增惆怅;“长亭”晚景,给人凄切悲凉之感。这些景物,远近结合,虚实相衬,辅以表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很好地描绘了伤离别的意境。
            • 9.

              下列有关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判词说的是贾府中看穿人世幻灭而遁入空门的惜春。
              B.《红楼梦》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以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C.荣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安排的排场,宁国府迎接元妃省亲的盛举,把贾家的富贵权势充分表现出来,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也从此走向衰竭。
              D.《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如贾府四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应叹息”四字,寓有深意。
            • 10.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纪传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五经指《尚书》《周易》《礼记》《诗经》《春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