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加画线字:

              ①固去也,吾曩者目 之            

              ②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

              ③下与 抗礼

              ④秦皇帝惜其善击筑,赦之

              ⑤长夜之饮,沉湎 不治

              陛楯者皆沾寒

            • 2.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原,令顺民心。"故论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称_______________; ②服_____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______;

              ④卑_______________; ⑤信_______________; ⑥与_______________;

              ⑦小_______________; ⑧将_______________;

              (2) 古代文学常识填空。
              ⑴古代农历纪日中,一些日子有特定说法,每月初一为___①___,十五为___②___,十六位___③___,每月的最后一天为___④___
              ⑵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___⑤___的倡导者,宋代___⑥______⑦___为“文起八代之衰”。

              ⑶《史记》共130篇,包括___⑧___、三十世家、___⑨______⑩___、八书。(填“数目+体例”)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 石城 拔:攻下 B. 寡人 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私下
              C.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退却 D. 秦王 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最终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①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 下列语句中能表明蔺相如“不畏强秦,有胆识”的一组是(  )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③秦王怒,不许

              ④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⑤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秦王提出秦赵两国修好后,赵王慑于秦王的威势,不敢前往.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建议赵王赴会,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
              B. 廉颇的保驾护行使秦王想在渑池会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没有得逞,蔺相如的胆识和勇敢又展示了赵国不甘臣服的精神.
              C. 在渑池会上,秦御史书曰“令赵王鼓瑟”的“令”字别有深意,这个“令”字,充分显示了秦王的威势和秦国的强大,以及赵王的胆怯和赵国的弱小.
              D.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胆识慑服了秦王,他表现得不卑不亢,反击得有理有节;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背后有赵国的“盛兵”和廉颇的支持.
            • 4.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囚。
              (1) 对下列语句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师而有材           达:显达

              B.不主重惑者              肖:贤达

              C.王公大人弗敢也          骄:怠慢

              D.遗理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2) 对文中第三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B.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C.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D.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3)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5) 把材料中第一处、第二处和最后一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3)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 5.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     次序                 B.可乐也            实在

              C.终于尽     注定                 D.未尝不文嗟悼      面对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州司临门,急星火

              B.不知老将至               先妣抚甚厚

              C.犹不能不之兴怀           臣供养无主

              D.列叙时人,录所述         天之苍苍,正色邪

              (3) 下列句中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不仅叙述了文人雅士兰亭集会的缘起和盛况,还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慨。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 “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本文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

              D.文章借兰亭聚会,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

            • 6.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用,转毂连骑,炫熿②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日:“嫂何前而后卑也?”嫂曰:“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 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少:稍许

              B. 练以为揣摩                 简:检查

              C. 于是乃燕乌集阙             摩:接近

              D. 嫂何前而后卑也             倨:傲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嫂不为炊,父母不言      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B.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用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李牧连却之,洎牧谗诛

              D. 妻侧目视                一夫作难七庙隳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通过前后对比,反映了战国时代“逞干戈,尚游说”的历史面貌,把苏秦从说秦后的失败困顿到合纵成功后的显达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B. 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

              C. 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的表白,暴露了人情的世态炎凉,显示了苏秦思想所由产生的社会背景。

              D. 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尽管他醉心于功名利禄,但他聪明善辩,刻苦自信,有着坚定的政治主张。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刀而藏之                   善:_______________              

              (2)山东为三处                 期:______________      

              (3)后人之而不鉴之             哀:_______________      

              (4)暴秦之欲无                 厌:_______________

              (5)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_______________

              (6)不省所                     怙:_______________

              (7)为《墨竹赋》以与可         遗:_______________

              (8)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答苏武书                     李 陵
              ​       子卿足下: 陵自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 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 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简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 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 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大罪小,不 明察 蒙:蒙蔽。
              B.策疲乏之兵, 新羁之马 当:抵御。
              C.而皆扶病,不 干戈 任:使用。
              D.何 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李陵不免于失败的一组是(  )
              ①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②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③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④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⑤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⑥兵尽矢穷,人无尺铁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令人伤怀。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异族左右劝勉言欢之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军对敌十万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三军将士视死如归,后又以一当千,最终失败,也可谓迫不得已。
              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沫不因三败之辱自杀卒复仇报辱来说明自己也曾欲仿效前贤,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
              (4) 把原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简精兵,强逾十万。
              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 9.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号难治,乃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少而所亲旧 (2)终身不其门      

              (3)号难治 (4)乃公治之 


              (2) 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pú)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雕琢、加工玉石)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1.说明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每句1分)

              (1)遂名曰“和氏之璧”

              (2)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天下之刖者多矣

              (4)子奚哭之悲也?
              2.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至少说出两个角度。(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