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古代指泰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类似的表示地理区域的名称还有河北、河南、江东等
              B.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夏、商、周三代,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C.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此外,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后一天为“晦”
              D.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二种是用字方法
            • 2.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盂浩然、王维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 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
            • 4.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盛唐时期的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可以理解为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 6.
              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
              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 7.
              下列诗句均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其中全部写中秋月的一组是(  )
              ①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②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雁
              ③月影疑流水,东风含夜梅 ④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⑤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 ⑥月色灯山满帝都,香乍宝盖隘通衢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 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末期,养“士”之风盛行。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
              B.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苏轼评价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D.“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古代以五百户为“党”。“庠”是设在党中的学校。“序”是设在遂中的学校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和《孟子》都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都是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而成的。
              B.《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编纂。
              C.道家是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办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和道教属于一个体系。
              D.“中庸”,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的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是一种调和或折中的标准。
            • 10.
              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室内的座位,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向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B.《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十八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C.在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萱堂是对母亲的雅称。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而“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