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桃  花
              罗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②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①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因其诗文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人进士不第,耐改名隐。②文君酒:语出“文君当垆,相如漆器”的故事。宋玉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1)下列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暖触衣襟漠漠香”,用拟人手法,写桃花不仅带给人花香,还带给人温暖。
              B.“间梅遮柳不胜芳”,用对比手法,以梅、柳衬托桃花的美不胜收。
              C.颔联虚实结合,既写眼前桃花的红艳,又借用典故写桃花带给人的遐想。
              D.颈联写因风雨而游人寥寥,让人迟疑怅恨,倍感凄凉。
              E.诗歌末句写作者因桃花倍受东风摧残而生的无尽悲伤。
              (2)这首诗一、二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对诗人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3.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①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
              ②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1)诗歌颈联在描写鹧鸪时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简析。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东湖新竹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①指竹竿刚从笋壳里长出来。
              (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6. 古代诗歌阅读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2)“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化度寺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闾门屋数间。
                   【注]】①红衣:指红色的莲花。②殷云:浓云。③愁黛:女子的愁眉。④阊门:苏州西门。这里指诗人的家所在之处。
              (1)上阕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2)下阕中“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三句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情感?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9.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篙,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①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禧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②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78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公元884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1)你认为两首诗中的“满”字哪个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了“菊花”,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 10. 阅读下面有关“梅”的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试分析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并写出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2)毛泽东一词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