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下列各题.
                                                       上行杯    
                                                                       孙光宪
                              离棹逡巡欲动【1】,临极浦,故人相送,去往心情知不共【2】
                              今船满捧【3】,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1)“上行杯”为    名.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棹逡巡欲动”含蓄、传神地表达了离人的情绪.
              B.“今船满捧”虽言盛情相送,却隐含离别悲情.
              C.“绮罗愁,丝管咽”用比喻手法,衬托了离别之情.
              D.本词多选送别常景,表意自然而有韵味.
              (3)全词以景句结束.请对此进行赏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当时诗人任柳州刺史。
              (1)本首诗描绘的是    (季节)的情景。
              (2)本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2)请具体说明第二句中“何事”的具体内容.
                  
              (3)清人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请分析其表达特色及效果.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    ”,他的诗被称为“    ”。
              (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忆秦娥
              【宋】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孤”通“辜”
              (1)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一个词语:
              上片通过        等(意象)描写了    的秋景(特点)。
              (2)下片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春日客感
              (清)黄景仁
              只有乡心藩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销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作者就对感怀所在作了明示,“只有”二字强调了这种感触的程度之深。
              B.第二句中,作者用“更无”反映自己完全没有那种能够安慰客居情怀的好心情。
              C.第三四两句中,作者以离别之苦使人神伤的普遍情形,渲染了自己客居的孤独。
              D.最后四句中,作者追叙自己的客居生活,并想象自己最终也跟随归人乘船回乡。
              (2)从全诗来看,“春日”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请选择一处诗句作具体分析。
            •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答: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答:    
            •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⑨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②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④次第:接着,转眼。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⑥三五:指元宵节。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⑨簇带:妆扮之意。
              (1)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杭州逢元宵节时的感旧之作。既有孤寂之情,又有对国家命运的盛衰之感。
              B.作者李清照虽答应了朋友的邀请,但心中到底还是不能忘情,今宵独坐,不由忆起往日情形。
              C.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情真意切。
              D.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非庸陋。
              (2)李清照的这首词和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表现了愁苦、寂寞之情,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词在景与情关系处理上的不同。(不少于200字)
            • 9.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这首诗写于    (季节),这可从    等意象可以看出。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除  夜  作
              高  适
              旅馆寒灯多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作者高适是唐朝与    齐名的著名    诗人。
              (2)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3)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