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南澳Ⅰ号考古发掘将重启   万件明代青花瓷将出水
                  时隔半年后,“南澳Ⅰ号”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重新启动。短短3个月内,将有上万件古瓷器打捞出水,专家认为,“南澳Ⅰ号”的考古价值丝毫不逊于此前出水的“南海Ⅰ号”。
                  4月7日,八级大风将汕头市南澳县东南海域搅扰得颇不宁静。曾经承担“南海Ⅰ号”探摸任务的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南天顺”号在6日顺利抵达指定位置后,就密切留意着“南澳Ⅰ号”古沉船位置的海风海况,广东水下考古队及各路考古大军也纷纷向2海里外的云澳镇集结。
                  时隔半年,“南澳Ⅰ号”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重新启动,在水下静静等待了400多年的古船即将撩开神秘的面纱。
                  明万历年间,一艘满载着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瓷器的商船,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至南澳岛附近海域时,遇风暴沉没于南澳岛东南乌屿与半潮礁之间27米深海底,这就是今天的“南澳Ⅰ号”。
              广东水下考古队领队崔勇表示,目前水下考古队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天气许可,他们将立即开展“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就在不久前,“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为2010年“一号工程”。
                  崔勇介绍说,去年“南澳Ⅰ号”的考古发掘工作因为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被迫中断。这次,他们将利用4、5、6月三个月的水下考古黄金时间,赶在台风来到之前完成对“南澳Ⅰ号”水下探摸和文物打捞工作。
                  按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方案,“南澳Ⅰ号”的考古发掘工作不同于阳江“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发掘方式,而选择直接在海底的考古现场,对古船进行清理发掘。
                  汕头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辛国安介绍说,目前世界范围内水下考古大致三种方式:一是如“南海Ⅰ号”一样实施整体打捞;二是如“南澳Ⅰ号”一样实施船体和船载文物分开打捞;三是仅仅打捞船载文物,不打捞船体。
                  崔勇表示,本次“南澳Ⅰ号”的打捞活动,没有打捞沉船的计划,水下考古队员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完成对“南澳Ⅰ号”船载文物的清理打捞工作。
                  根据前期的考古探摸,“南澳Ⅰ号”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据水下考古队员介绍,由于400多年的海水侵蚀,“南澳Ⅰ号”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木船中部的隔舱裸露在海水中,里头整摞排列的瓷器清晰可见,估计整船将有万件以上瓷器出水。
                  而根据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的鉴定,已出水的近200件瓷器大部分都是明万历年间粤东或闽南及江西一带的民窑青花瓷。
                  崔勇表示,“南澳Ⅰ号”是继“南海Ⅰ号”出水后,古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重要的实物例证。“南澳Ⅰ号”上出水的文物均是民窑的瓷器,没有官窑器皿,这些瓷器釉的厚度、胎的厚度,器形、器物,都能透露出中国古代远洋贸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信息。
                  考古学家认为,“南澳Ⅰ号”上所发现的青花瓷在国内陆上考古鲜有大批量发现,它们将带给考古界许多信息。从这些方面讲,“南澳Ⅰ号”的考古价值丝毫不逊于“南海Ⅰ号”。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A.“南澳Ⅰ号”古沉船位置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岛附近海域,是有广东水下考古队在此前(2010年4月7日)的半年前发现的。
              B 号称“南澳Ⅰ号”古商船是一艘明万历年间沿古代海上丝绸航行的商船,它装载的主要是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瓷器。
              C.广东水下考古队曾在去年尝试对“南澳Ⅰ号”进行考古发掘,但因为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被迫中断。
              D.“南澳Ⅰ号”的考古发掘工作选择直接在海底的考古现场,对古船进行清理发掘,并且仅仅打捞船载文物,不打捞船体。
              E.“南澳Ⅰ号”是古海上丝绸之路又一重要的实物例证,这就可以证明中国古代远洋贸易主要以瓷器贸易为主。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有着怎样的作用?
              (3)新闻的主体部分包括几个部分?各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
              (4)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通讯。
              银牌,重似金牌
                  在2006年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124.59!”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 ,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的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重拉伤。
                  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张昊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赛了。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两分钟后,张丹对拍档再次点头:我行!
                  音乐再次响起。那是《龙的传人》.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滑,慢慢地做动作。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因为那一刻,他们感动了全世界。
              (2006年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1)选出对本文的章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导言,作用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B.文中对赵宏博与张丹的报道都比较详细,先后形成了情节上的主高潮与次高潮。
              C.第④节写张丹出场时“神情有些严肃”,这为下文写张丹摔倒受伤埋下了伏笔。
              D.文章的最后一句,具有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堪称豹尾之笔。
              (2)选出对本文的音乐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刻意说明赵宏博、申雪比赛时响起的音乐是《蝴蝶夫人》,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如蝴蝶般美丽轻盈。
              B.作者没有说明俄罗斯选手比赛时用的是哪一支乐曲,那是因为他们的比赛不是报道的重点。
              C.“音乐突然停止”一句一方面说明比赛中途停止了,而另一方面又为下文“音乐再次响起”一句作了铺垫。
              D.张丹再次出场时,作者特意说明赛场响起的音乐是《龙的传人》,这种写法具有含义深刻的暗示作用。
              (3)本文为塑造两对中国选手的形象,不仅刻画了他们精彩感人的动作,而且反复写到观众们的反应,这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者运用了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后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B.前者为直接描写,属实写;后者为间接描写,属虚写。
              C.前者有利于客观理性的报道,后者有利于主观感性的抒情。
              D.前者让读者对选手的表现有直观的感知,后者使读者对现场的气氛有真切的感受。
            •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今年3月,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输出技术,在南非当地化生产的第95台20E型电力机车下线,南非总统祖马亲自为机车剪彩时感慨:“中国南车在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采购,技术转让和本土员工培训等方面 功不可没。”
                  ②从卖装备到卖技术,从一锤子买卖到赢得回头客,将高铁打造成国家名片的中国南车,顺着轨道的延伸,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崭新形象。2004年,中国铁路平均运营时速仍停留在百公里之时,中国南车便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了学徒生涯。四年后,时速300--350公里CRH2C型高速动车组在南车下线,中国成为继日,法,德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家。又两年,中国南车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CRH380A 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创造了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
                  ③拥有着高铁技术与重载技术的双桂冠,中国南车去年签下37亿美元的海外订单,是历年合同总额的两倍。今年,中国南车仍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目前,泰国铁路项目,新马高铁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其中3月14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签署合同。中国相关机构将对该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调研,预计于5月将公布调研结果并对货款等事项进行进一步磋商。
                  ④“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⑤作为国家领导人每逢出访必定推销的“中国制造”,中国南车的触角正伸向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今年3月,南车四方股份研制出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填补了氢能源在全球有机电车领域应用的空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氢能源有轨电车技术的国家。4月15日,中国南车还将斥资12亿元,收购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供应商--英国SMD公司100%的股权。中国轨道装备巨头从陆地正式潜入海洋,或许不久的将来,海水也将沸腾起来。
              (取材于2015年4月4日《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南车”发展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外国技术                 B.开展自主研发
              C.加强合作交流                 D.开拓发展领域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第④段中“中国速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高铁对速度要求很高         B.中国高铁创造世界列车运行最快速度
              C.中国高铁技求发展速度迅猛       D.中国高铁对外合作项目发展迅速
              材料二    ①中国经济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广大民众的消食费意识迅速觉醒。由此,我们迈进了一个彰显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这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重构,中国制造业也在这一重构中深刻地改变着发展的版图。一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在给中国制造敞开一扇扇新的机遇之门。
                  ②对消费者的情感抚慰,人格尊重,生活关怀,在产品设计的细节之中汩汩流淌。特别是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这是新兴市场中一片广阔的蓝海,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尤其需要一份特别的关怀,结构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还得考虑他们特有的自尊需求和怀旧心理。
                  ③消费者定制,也已成为一种时尚,多种敏捷生产,柔性系统开始大量应用,个性化的消费主张,正在数字化浪潮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借助互联网平台,先锋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开始以网络的海量用户调研数据作为基础展开,从而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电子商务也凸显出未来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把货架移到网上,使成本降低,更可以让生产制造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数据实现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④专注细节,这里有永不满足的品质追求;热爱生活,迸发着永不倦怠的生命激情,工匠精神,闪耀的是职业伦理,担当的是社会责任,仅仅掌握核心科技还不够,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最好,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型企业,消费者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没有终点,企业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就没有止境。
                  ⑤数字化智能化的 异军突起,为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积蓄着巨大的潜力,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拓展了无限的可能。自然,我们在欢呼之余还应警醒:科学必须与人文互促共生,相向而行,从而将技术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取材于2015 年3月《半月谈》笫六期)(3)根据“材料二”,下列提法不属于中国制造“新的机遇之门”的一项是    
              A.产品设计体现对消费者人性化关怀         B.尊重消费者个性化消费主张
              C.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用网络良性互动         D.创新型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
              (4)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与创业创新                    B.中国制造与数字化浪潮
              C.中国制造与电子商务                    D.中国制造与大众需求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判二”中出现的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签署”的“署”是“写,题”的意思。    B.“磋商”的“磋”是“多次”的意思。
              C.“汩汩”的“汩”读作“gǔ”。           D.“进发”的“迸”读作“bèng”。
              材料三    ①跨入新的一年,中国制造向世界亮出一张张创新名片: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国产大飞机蓄势待飞,华为、小米等品牌引领消费潮流,寻找暗物质的卫星“悟空”动于九天之上……即便是怀着挑剔的目光来打量,今天的中国制造也令人刮目相看。这背后,凝结着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艰辛、追求与梦想。
                  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既有着耀眼的光环,也不无转型的阵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价值不高、产能过剩等痼疾挥之难去,低成本优势日渐消失和新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所带来的“两难”局面,使得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更加凸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③.过去一年,中国游客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锅之类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令人深思的是,许多人不辞辛劳背回的产品,其实正是在中国生产的。当“爆买”在境外成为热词,市场向中国制造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课题:如何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如何打造叫得响的品牌?如何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④擦亮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创新驱动是立业之基。掌握了核心技术,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就能有底气、有议价权,摆脱广告“炸”出来、低价“杀”出来的路径依赖,在“微笑曲线”之上绽放笑容;精品优质是制胜之道。品质是最好的广告,对产品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就能赢得消费者青睐,实现从“薄利多销”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打造品牌是长远之路。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品牌,努力对接消费需求、改善消费体验、涵养品牌文化,就能甩掉“山寨”的帽子,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夯实长青基业。
                  ⑤曾经“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的中国,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已升至43.7%,位居亚洲第一。“我们要赶上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怀着这样一个梦想、铆足这么一股劲,中国制造奋力追赶,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蝶变,成为“中国奇迹”中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未来正在到来,在创新潮流中凤凰涅槃的中国制造,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精彩。
              (取材于2016年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6)下列成语放在材料三第③段段首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叶知秋                                   B.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C.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D.一唱三叹
              (7)下列对三则材料成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不可  没:埋没                    B.不余力  遗:丢失
              C.军突起   异:另外的               D.脱而出   颖:物的尖端
              (8)“中国制造”应如何进步发展,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万里外甥忆万里
                   父亲常和舅舅万里打网球,父亲曾悄悄告诉何凡说:“其实我能赢他,但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外甥何平安在大连读书时,中途路过北京,去舅舅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
                   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它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
                   万里晚年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但在2005年,却“破例”为这所小学题写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视教育,心系山区的孩子们。”在外甥何凡的眼里,舅舅万里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人。
              和蔼的舅舅
                   舅舅喜欢打网球 父亲悄悄让他
                  “舅舅喜欢打网球,家里人也都跟着打球。”何凡翻着家庭的老照片,指着父亲何正文与舅舅一起打网球的合影照,“那之前,两个老人都爱打网球,也会比赛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亲第二。父亲曾悄悄跟我说:‘其实我能赢他(万里),但是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
                   何凡说,舅舅去世前一个小时,母亲万玲、大哥何协定、妹妹何妮妮还进行过探视,“我们都以为他能够活过100岁,哪知道……”沉默了一会儿,何凡回忆起了关于万里的往事。
                   何凡与何平安,是何正文将军之子。何正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夫人是万里的胞妹万玲。何凡与何平安都在成都长大,与远在北京的万里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见面,都让他们记忆犹新。
                    何凡还记得初见舅舅时的场景。1966年末,17岁的他从成都来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了位于东单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并寄宿下来。“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当我穿着绿军装,叩开一扇油漆斑驳脱落的木门,一位中年人开了门。”何凡说,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仍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声,并且作了自我介绍。他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热情招呼我快进屋。”何平安曾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中途路过北京,去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     严格的部长
                   自责工作没做好 紧急调动车皮
                  “对于舅舅来说,只要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做。”何凡还回忆起了当年自己作为铁道兵,向时任铁道部长的万里申请调配车皮的往事。
              1971年,何凡从插队的四川农村入伍来到铁道兵十师,进驻陕南山区修建襄渝铁路。1974年转战青海乌兰县,修建青藏铁路。1975年,当时何凡是师后勤部修理一连副指导员。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姜副师长安排的紧急任务。
                    原来,当时正是高原施工的黄金季节,可是全师官兵却已经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么呢?水泥。铁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个大水泥厂,专门供应铁道兵十师。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了,却没有车皮运输。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铁道部批专列运输,万里当时正是铁道部部长。“全师官兵就盼着你把车皮给我们申请下来!”接到姜副师长交代的任务,何凡与物资科金科长一路从乌兰到西宁,后来又到兰州,乘飞机来到北京。到达北京第二天,何凡与金科长来到交道口南大街旁边的小院,见到了万里。金科长将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汇报。
                   “当他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说了一席话让我很感动:‘怪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你们铁道兵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修路架桥,说近是为我们铁道部修的,说远是为人民造福,不能让为人民造福的人为难啊!’”何凡说,当时舅舅万里便在报告上做了批示,“请运输局克服一切困难,用最快的速度调专列送铁十师所需的水泥。万里。”
                   何凡回忆,当他俩告辞并向万里表示感谢时,万里说:“应该谢谢铁道兵同志。我这个铁道部长是为你们服务的。”后来,那次调拨车皮运来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线哈尔盖至乌兰站一线。
              固执的老人
              自定“三不主义”破例为山区小学挥毫
              惜墨如金
              晚年恪守“三不主义”
                    在何凡印象中,万里是个“惜墨如金”的人,从来不爱题字。
                    据人民日报报道,万里唯一的女儿曾说:“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生活艰苦,生活压力相当大,就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找到我,他们提出,想请万里为学校题个词,他们愿意出4万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会题字,所以我就当面拒绝了。4万美元呀,多大的数啊!当时正是我们最穷的时候,但我不后悔,万里不允许这样做。”
                    何凡看了报道,颇有感触。他说,由于舅舅万里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机构都曾想尽办法找他题词,但是都吃了闭门羹。“有一次,我母亲(万玲)去深圳,有一个山东老板建了一个‘万家庄’.想让我母亲请求万里题词,结果母亲把这事一说,立即遭到了万里的拒绝,‘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们这么有钱了,不需要我再为他们题词。’”何凡说,万里晚年给自己“出台”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离休以后,他严格遵守着自己规定的“三不主义”。
                  (5字以内)
                  (10字以内)
                   2005年,为了四川贫困县的一所小学,万里唯一一次破例了。
                   何凡说,在听说老区的贫困、学校的艰苦后,舅舅即刻挥笔为小学题写校名。
                   时隔10年,当日的情景已经日渐模糊。由于万里的去世,何凡的母亲万玲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对题词的细节一一回溯。何凡说:“一向‘惜墨如金’的舅舅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挥笔,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着情感在里面。而且他出身师范重视教育,关心山区里的孩子。这层层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让他破例。”
              从2010年起,何正文的家人每年都会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学校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如今,学校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部分,共计1000多位学生,60名老师。“这个办学规模,现在在全县来说,可以跻身前20。”17日,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告诉记者。
              缅怀老人
              惊闻万里去世
              全校师生致哀
                    “听闻万里去世,全校师生十分悲痛。”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说,他曾给何协定(何正文大儿子)发短信,“请转达我们对万里爷爷逝世的深切哀思,请万玲奶奶保重寿体!请万里爷爷的家属节哀……”曾庆超说,他希望以全校师生的名义为万里敬献一个花圈,为此,万玲的亲属做了不少努力。
              7月17日,在万里同志的吊唁厅,这个花圈终于被摆放上去。
                     曾庆超说,万里的题词对于这所学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份题词特别珍贵,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小学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代表了万里同志对于贫困山区孩子的关切,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曾庆超说,学校常常以万里的题词来激励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很受振奋,也增强了凝聚力。“现在他逝世了,谨以这个花圈,表达我们全体师生对他的敬意和缅怀。”
              (节选自华西都市报2015年7月2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要吃米,找万里”,这是曾在安徽流传的一句民谣。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来到安徽后,万里走访乡村,实地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是有功的。万里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后来,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
              (中国新闻网)      ②“老爷子告诉我们,过春节不要回来,要跟劳动人民在一起,要跟坚守在祖国荒岛的伟大战士,坚守在交通战线执勤的交通民警同志,坚守在高炉、炼铁的工人同志们一起过春节,这不仅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自豪”。万伯翱说。
              (网易新闻)
                   ③万里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闯将,壮士暮年。
              (百度百科)(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从外甥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插叙为大家刻画了一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而又固执伟大的官员形象,语言华丽却又不乏质朴。
              B、结构上文章采用小标题式,使得全文内容和结构更为清晰,主旨传达更为鲜明。表达外甥对万里同志的敬意和缅怀。
              C、因为内心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沉感情,所以惜墨如金、晚年恪守“三不主义”的万里才会破例给一所小学题名。在16日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
              D、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与万里的实地走访密切相关。没有万里,就没有小岗村。
              E、作为国家领导人,万里始终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他在春节期间也不回家,而是与工人民警一起过节。当得知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后,他下令紧急调动车皮来进行忏悔。
              (2)小标题格式应用于本文中。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小标题,注意横线后面括号内的字数要求。 “改革闯将,壮士暮年”用在万里身上是否合适,简述理由。
              (3)当万里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他说了一席话让何凡十分感动。万里的话为什么能感动何凡?结合《严格的部长》一段文作简要分析。
              (4)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来送这位伟人最后一程的人络绎不绝。从万里的形象方面探讨为什么万里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
            • 5.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闻1   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7月23日电 针对山西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3日11时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和指导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据山西省民政厅报告,7月18日以来,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截至23日10时,灾害造成阳泉、长治等11市66个县(市、区)112.2万人受灾,6人死亡,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万间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近3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92.9千公顷,绝收5.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新闻2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各地普降暴雨,抗洪抢险形势十分严峻。江西鄱阳向阳圩决口、江苏常州武进滆湖堤坝漫堤、福建闽清坂东镇内涝被淹、湖北黄梅濯港镇考田河堤溃口……哪里险情最危急,哪里就会出现一支“橄榄绿”队伍的身影。(光明日报2016年7月24日)
              (1)请你为新闻1拟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在洪灾面前,救援战士不惧艰险前去赴战,他们被称为“战斗在最前线的抗洪铁军”。对此,请你拟一则对联来表达你内心无比的敬意。(不超过20字)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采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路,从更宏观的层面找到问题的本质。
                  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看,当前我国公众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空前关注,是我国旅游消费全面释放的报喜鸟,说明我国旅游正大踏步进入大众消费阶。旅游正日益成为我国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视为自身必需的常规消费品,在此情况下,大家自然像关注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消费品价格一样,关注旅游景区价格。从这个角度看,业内外人士应当更多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和应对当前出现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象。       
              (摘自2010年8月18日新华网)
              材料二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和卧龙冈景区分票制整合为一票制,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不分节假日):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
                  这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
                  其实,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一方面,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方面,景区面对民众对高票价的不满,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如此来看,景区门票涨价陷入了“两头叫苦”的尴尬境地。
              (摘自2014年9月18日中新网)
              材料三
                  “一家三口出游,一张景区通票动辄一两百元,相当于大多数人两天的工资,再加上餐饮、交通费的支出,低收入人群还真是玩不起。”江西某旅行社负责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三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记者采访发现,伴随着新一 轮旅游旺季到来,在三年大限到期后,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部分旅游景区票价为何会进入“三年必涨”怪圈,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据公开信息显示,以江西井冈山景区为例,近三年该景区年度平均运营维护成本为11582.95万元,按年度平均游客接量77.59万人次计算,人均成本为149.29元,成本已经超过其现行门票价格。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景区尤其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产品结构单一,除了简单的景区景色外,配套的饮食住宿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依靠单一的门票收益成为维持景区发展的唯一手段。
                  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地方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一些景区看到同级或者次一级景区上调门票价格,就出现了“比较涨价”心理,也随之跟风申请涨价。
                  专家认为,旅游景区价格一再飙高,一味把运营成本增加都转嫁到游客身上,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将更多的游客挡在景区之外,最终景区也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种行为将危害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摘自2012年4月25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再这样下去,连徐霞客也会变成宅男的。”这是网友针对连连上涨、纷纷突破百元大关的全国旅游景区票价的调侃。对于公众非常关心的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经济之声”采访了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刘思敏。下面是访谈记录。
                  经济之声:面对愈演愈烈的景区门票上涨之势,国家层面出台了平抑价格的政策性文件,请问是什么?
                  刘思敏:国务院近期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要充分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的上涨。
              经济之声:在严控门票价格上涨方面,政府如何指导和调控,进而充分体现公益性?
                  刘思敏:这是关键问题。在我国各地旅游市场的高速成长中,门票经营起到了重要的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并导致在不少地方的景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旅游经济蜕化为“门票经济”。所以,要让景区经营走出“门票依赖症”的怪圈,关键还在于激发地方府的主动性。
                  上级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专门规划,防止地方政府过分迷信景区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将关注点从纯粹景区建设转向整体旅游休闲环境建设。
                  同时,地方政府要对公益性旅游景区开发给予一定财政性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推动门票之外收入的增长,使旅游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从而拓展旅游产业体系。
                  另外,针对运营成本压力,景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例如适当削减工作人员,适当开展志愿者服务来解决人力问题,从而保障景区可以在低成本、低盈利的空间内运行。
                  经济之声:2003年,西湖实行免费后,获得了更大的整体利益,还带动了杭州的旅游经济的新增长。有数据显示,景区每年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但十几年来,西湖模式却一直难以复制,这是为什么?
              刘思敏:实际上从根本来说杭州西湖的免费模式是一个伪命题。西湖有围墙吗?西湖没有围墙也修不了围墙,你怎么收费?净慈寺、雷锋塔、岳王坟等等这些外地游客非常愿意去的著名景点都在西湖边上,而且归西湖风景名胜区管辖,但是它们都收门票,而且门票贵,从来在收,何来西湖免费?所谓的西湖免费实际上在2012年的时候,杭州市政府把西湖边上的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那几个城市公园给免费了,这几个城市公园并不是西湖的核心价值所在。
                  虽然西湖免费的模式不能复制,但其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经济之声:我们还了解到,国外一些国家公园,其建设和维护经费来自于国家的专门机构,还有一些经费是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是私人捐赠,这样的模式对我们有启发吗?
                  刘思敏:当然有启发了,像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就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对它的经营管理开发的成本兜底买单,而我们的成本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的,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国外在由中央政府兜底买单的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的赞助,也鼓励资源的参与,事实上就是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实际上我们中央决定要推行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受到这样的启发。
              (摘自2014年0月1日中国广播网)
              (1)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景区门票上涨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二者在主要内容和报道角度方面的异同。
              (3)为什么刘思敏认为“杭州西湖的免费模式是一个伪命题”?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部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如何通过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建设使景区门票价格更趋向于合理,请结合文本分别给政府部门和景区管理处提些建议。
            • 7.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    ①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②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是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的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全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③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的“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C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远不及“731”。被“731”用做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作“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试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分量。BC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④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气愤之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实在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展馆和流动展出接待的参观者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
              (节选自《生活报》(1)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途径方面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
              (3)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
              (4)本文写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请就此问题谈谈你个人的观点。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文物使命神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它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然而,经过70余年的风雨侵蚀、冻融破坏等,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部分旧址破损严重,甚至被挪为他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遗址群破损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应加强修护工作”。731遗址群修复工作立刻被提上日程:731遗址群核心区改造工作开始实施,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本部大楼修缮及展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陈列馆新馆开工建设,史料搜集和文物征集逐步开展……文物,在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份量。文物保护,也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习近平就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关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的抢救和保护,更是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深刻。当地86岁的王月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习总书记对文物价值的深刻认识,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受鼓舞。”曾经,福建发现最早的有人类活动的地点是三明市清流狐狸洞,距今八千至一万年。然而,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一经发现,就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但15年前,万寿岩遗址却一度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作的一系列批示准确鲜明地点出了文物的价值所在。”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一旦被毁就不可追回了”。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2014年9月,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上述大段批示。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更好发挥文物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2014年10月22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乃至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让文物活起来”还意味着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书写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恢复历史遗迹……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和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9月,在一份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缺失的相关材料上,总书记批示指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文物事业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独特作用。
              材料二:【本报讯】4月的古城西安,仍然寒意凛冽。但在“城市更新中的文物保护”研讨会上,专家们的讨论热火朝天。
                  与会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中更应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形成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从世界范围上看,文物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如伦敦、巴黎等。因此,城市更新与保护文物之间不是矛盾的,城市更新反而可以为城市文物保护提供契机,城市文物又可以助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为了建设美好城市,增加城市的魅力,而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为了延续城市文脉,在城市的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不仅可以增加市民的城市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显示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因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独一无二等性质而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稀缺的资源往往都是有价值的。因此,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助推城市更新,共同实现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
              (摘自《光明日报》)(1)请分析材料一以“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为标题的好处。
              (2)文物有哪些重要价值?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
              (3)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中更应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形成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专家的观点体现了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哪些论断?
              (4)习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用互联网的力量开启未来    在洋溢着古典风情的乌镇,又召开了一场可以塑造未来面貌的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古典与未来的美妙结合,不仅体现了互联网的力量,也是中国当前的面貌写照。
                 今天,互联网已无所不在。会场虽在乌镇,却让人感到就在我们身边。用网络的语言来说,似乎很难有一场盛会,能够像互联网大会那样“酷炫”,一幅未来世界的图景正在我们眼前慢慢展开:互联网建设将如何升级,互联网经济将如何转型,网络规则又该打上怎样的补丁……这一切,都在本次大会的议程里,并将如春风化雨般,慢慢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世界网民也超过了30亿。无数人的生活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领域的一点小变革,都会放大无数倍,都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互联网大会上,有洪钟之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中国如今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振聋发聩的中国表达,生动描绘了未来的远景。
                 在互联网大会上,也有百花齐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才是互联网应用的最佳机会;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说,人工智能迎来新机遇,将用技术为人类服务;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则在思考,未来用什么产品来颠覆微信……这些互联网世界的建设者们,正在从细节上逐步探索未来的方向。在乌镇的这些天,或许某个点子、某次碰面、某句谈话,就足以启发一场变革,带来更多惊喜。
              在互联网世界,中国已具备制定未来规则、描摹世界面貌的底气。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互联网看似是一个虚拟世界,却又需要实实在在硬实力的支撑。它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需要消费人口实力殷实,需要教育、科技提供支撑,若没有这些支撑,世界互联网大会何以开在中国,世界级的人物为何云集中国?
                  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在互联网世界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一次新的启程,在未来的航程里,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一道,在互联网这个联通虚拟与现实、穿越既往与未来的世界里,共筑规则,共享繁荣,这才是互联网大会的意义。
              (取材于2015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1)文章中“振聋发聩”“百花齐放”“举足轻重”三个成语,都是对互联网领域“中国面貌”的形象写照。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其一加以解说。
              (2)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主张”的核心内涵。(不超过20字)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网济南1月24日电(记者高洁、张志龙、李放)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开始引起网民的关注。
                  近日,一组反映上海、广州等多地酒店铺张浪费的照片在网络迅速蹿红,不含酒水五六千元一桌的宴席餐毕,几乎没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都被扔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张照片中家住甘肃的老人王义忠的独白:“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
                  中国式“剩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截至23日下午15时,新浪微博关于“剩宴”的搜索超过11万条。为了更为有效地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