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        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划分为4种力,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一“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为了修补上述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但是它的存在却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寻找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自从彼得•希格斯四十年前预言这一粒子存在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在实验中发现该粒子从而证实其存在,但至今所有努力均告失败。l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在其与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的结尾充分流露出了科学家们对终极前景的渴望,他这样写道:“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亮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的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温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希格斯玻色子因此被人们称为“上帝粒子”,充满了神秘色彩。
                      有了更好的探寻工具,发现“上帝粒子”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逻辑并没有错。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使研究者认为希格斯玻色子很可能存在。但是另外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在假设的前提下出场的,它是否存在迄今依然未知。即便有,也未必就一定能发现。这样的事实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们并不该因此而回避这一事实。而且实际上,“标准模型”并非是惟一的有关理论体系,早有科学家另行提出了“超对称理论”、“弦理论”等等。
                      现在,在瑞士日内瓦的地下,一个长达27公里的世界最大科学设备(LHC)正在逐渐成型。科学家普遍期望在这一对撞机的帮助下,能够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包括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在内的新发现。
              必须承认,有了希格斯玻色子,“标准模型”将会更完美,物质质量起源之谜也将会揭开。但即便没有希格斯玻色子,也不会妨碍未来人类另辟蹊径继续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寻找“上帝粒子”,追寻科学“圣杯”是无数科学家虔诚的目标,但科学家们并非是对“上帝粒子”本身保持虔诚,他们的虔诚,只属于追寻科学真理本身。
              (选自《当代科普》,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②物理学家霍金说:“这(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对整个‘标准模型’颇具‘审判’意味的粒子。”
              (1)文章以“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物理学家霍金说:“这(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对整个‘标准模型’颇具‘审判’意味的粒子。”结合本文内容,分析霍金这样说的原因。
              (3)本文所谈的是较为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但读完之后一般读者也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是为什么?综观全文,从行文过程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色进行阐述。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1)“这个问题”指代什么? 
              (2)可以看作“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是哪些?
              (3)根据原文,作者早日发表“摘要”的原因是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成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跟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以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的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小,但是存活的几率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的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他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感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装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受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林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的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光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会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在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种子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会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后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怪的重水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 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 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5. (2014•宁德模拟)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白果树
              周建人
              ①上海真是热闹的地方,也许特别在热天的时候,牌声、留声机或无线电的声音,有时更有炮仗声,往往闹得人不能睡觉.这实在是很窘的.有时候,譬如灯下写点东西,看看时候已经十一点钟了,赶紧睡下,想望早点睡熟,以便明天起来好做事情.偏偏这边邻舍的牌声还没有停止,那边又开起留声机来了.逢年逢节还要放爆仗,这自然更其挡不住.而且常常这等声音还没有闹了,卖馄饨的又来了.广东馄饨担是敲竹板的,发出僻僻啪啪尖脆的声音;本地馄饨担是敲竹筒的,发出沉重的钝声.我的故乡也有这样的馄饨担,但是用短木棒敲在竹筒上,声音比较的低些;上海的馄饨担往往用短铁捧来敲,声音也就特别响亮了.有时候刚把思想制止住,正要睡去,接连的被外面闯进来的声浪数次闹醒之后,便会许多时候睡不着.第二天因为睡眠不足,身体觉得不大清爽,就不能好好地做事情了.
              ②近几天来,这等闹人睡眠的声音没有减少,却加添了卖热白果的声音了.白果担子挑来歇下,便发出镬子里炒白果的索朗朗的声音来,卖白果的人一面口中唱道:“糯糯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白果好像鹅蛋大,一个铜板买三颗!”
              ③但是我觉得白果担倒并不怎样吵闹的.因为叫唱的声音并不十分高,而且挑来得早,回去也早.有时候倒觉得叫卖声中带给我们秋天来了的消息,使我知道白果卖了之后,将有檀香橄榄买,荷花已开了,燕子要回到马来、印度等地方去了.
              ④上海秋天虽然各处卖热白果,但是白果树却很少见的.我的故乡有很大的白果树.它又称银杏,有些讲花木的书上又叫它公孙树.意思是说它的成长很慢,阿公种植的白果树,须到孙子手里才开花结子.日本的植物学书上便常用这名称的.它的科学的名字是叫Ginkgobilopa.它是植物界中的老古董.它的系统直从中生代的侏罗纪传来,
              到了现在,只剩了它一种了.中国是它的家乡.普通只见它种在庙宇寺院里,有些植物学者疑心现在已没有自生的白果树了,米耶尔(Meyer)虽说浙江山中还有自生的,但是别有些人却不相信他的话.
              ⑤植物学者虽觉得白果树已渐将衰亡,但是人工种植的却还很多.它很容易种,只要把种子种在泥土里,大约五十天后芽便出来了.它幼时的树形像座塔,后来枝条散开,成了伞状的大树.据说最大的白果树能高到九丈以上,但普通没有这么大.它的叶子有长柄,叶身很像内地扇炉子用的“火扇”.到了秋季,变成黄颜色,是很好看的,它是落叶树,冬季只剩了枝干.
              ⑥白果树是雌雄异株的,大约四月间开花.花极简单,没有花萼、花瓣这些东西.雄花只在一条柄上生着些雄蕊,每个雄蕊只生两个花粉囊,雌花只在每条长柄上生着两个裸出的胚珠.因为它的花太不显明了,一般人从不曾看见过,因此便造下一个靠不住的传说,说白果树的花是“大年夜”(阴历除夕)后半夜开的,而且开的时间又极短,只闪三闪,就不见了.这传说先前曾叫一个长塘乡人上过一次当.他是一个求知心很切的人,大年夜的半夜里,跑到近地的一株白果树下等候它开花,足足等了半夜,不见一点动静,这才使他对于那传说发生了疑惑.
              ⑦但白果树的确是开花的,不过不在冬末,却在春末生叶的时候.胚珠长大起来后,变成一个种子,形状很像杏子,颜色也是黄的,但皮肤很光滑,除去外面的薄皮和肉质,里面包着一层白色坚硬的薄壳,这便是普通所卖的白果.长足的白果,连外边的肉大约只有三厘米大,除去肉质,那核自然更小了.上海担上的白果,似乎特别小,然而卖白果的人偏说“好像鹅蛋大”,未免太夸张;可是比之于有些广告,却要算是老实的了.
              ⑧我个人呢,虽不爱吃白果,但很爱白果树.它的木材虽不甚坚硬,然而纹理细密,色白微黄,略带丝光,漆上中国的黄漆,颜色极光亮.你只要去问木工,他会告诉你用“银杏板”做书箱之类是很好的.还有,它的叶子上从不见会生虫,因此我想到做“马路树”一定很适宜的.北平的路旁常种着槐树或洋槐,叶上常生一种青色的幼虫,仿佛名叫槐蚕,它有时候吐出丝来,挂在半空里,或者脚下踏成虫酱.上海马路旁种的多是筱悬木,它的掌状的大叶还好看,只是会生一种毛刺虫一一雀瓮蛾的幼虫一一身上生着刺,如果刺在赤膊的身子上,是很疼痛的.白果树上不生这等虫,叶子又好看.它也是落叶树,夏季生叶很密,可以遮住太阳,冬季叶子脱落了,不致阻碍阳光,和筱悬木等一样.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从上海热天的热闹场景入笔,列举种种闹人睡眠的声音,旨在表达作者对都市喧嚣生活的厌弃之意.
              B.第②段描写卖白果的人的唱词,运用了夸张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热白果的垂涎,对白果树的喜爱之情.
              C.白果树,即银杏,是植物界中的老古董,其系统传自中生代侏罗纪,现在只剩下一种,它的家乡在中国.
              D.文章结尾在解说白果树作为“马路树”的优越性时,将它与槐树、洋槐、筱悬木作比较,突出“不长虫”的优点.
              E.本文题为“白果树”,但全文并非单纯介绍白果树,也融入了现实生活场景与作者个人心境,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本文介绍了白果树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简要概括.(4分)
              (3)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6分)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 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1)概括文章第一节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并从结构上谈谈本节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提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引用的文章有何用意。
              (3)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看似平淡,实则醇厚。简要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①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②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4)《端午的鸭蛋》看似内容单一,实则蕴含多种情感内容,请联系全文探究。
            •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梨花
              阿来
                  ①“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吟咏梨花的诗句。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情感路径,我自己也来发现梨花的美丽。依我个人的趣味,在同属蔷薇科的春花中,梨花最美。
                  ②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原因在于它相较其他蔷薇花更厚一些的花瓣。白色花瓣太薄,就会被花萼的颜色所映照,白色中便渗入了别的色光。杏花的花萼是棕红的,花瓣便白中泛红。李花花萼为绿色,白光中便泛出如玉的绿来。梨花被长长的绿色花柄举起来,相较花冠显得狭小的萼片的绿色就无法透过厚实的花瓣。于是,眼前五枚花瓣组成的花冠便只是一片纯净清洁的白色了。这白色还有一个特别之外,就是不像别的白色花那样反射阳光。而是吸引着阳光,使那白色变成了一团凝固的光。十朵二十朵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而这如丝如玉的白中,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花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松动开了,就要绽放的花蕾边上晕着一线浅浅的红。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白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说过:“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面对过于美丽的东西,人很容易会生出对于造物神奇的感叹。
                  ③梨树虽是人类成功驯化的植物之一,但还没有驯化成一种仅仅只提供花的观赏性而不结果实的那种纯粹的园林植物。也就是说,梨在这个世界上,虽也年年开放洁白如云的花朵,但还会结下累累的香甜果实。
                  ④在今天,我们的城市中,任何一种结出甜蜜的果实的植物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道德水准的一个巨大挑战。所以,园丁们只植下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树站立在身边。至于那些引诱我们时时想伸手的,又会于伸手的同时自感道德危机的果树就自然只能生长在城外乡下了。梨树虽然花朵胜雪,繁盛时漾在半空如云如雾,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园丁们也不大会给它发放入城证,让其摇着满枝果实让脆弱的人性接受残酷考验。
                  ⑤最近在罗马,常见街边树上挂着黄澄澄的柠檬与橙子,觉得也非常好看--挂果的树与开花的树相比,也自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但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结果的树就不能站在我们城市的中间,散布比花香更为持久的果香?
                 ⑥植物园中有几株苍老的梨树。那天坐在树荫下,望着开花的梨树出神。和蔷薇科的其它春天盛放的品种相比,梨树的枝干又最为虬曲苍老。最显眼的,是梨树厚厚的树皮,黝黑,深深龟裂,主干如此,分枝也如此,更显出枝头花朵娇嫩脆弱的美丽。仿佛是为了增加人这种的感慨,梨树自己也未制造苍老与娇美的强烈对比。
                  ⑦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情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悲伤。
              (选自《草木的理想国》,有删改)(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
              (2)第②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请简要分析。
              (3)第⑤段作者写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4)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 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 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9.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行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货的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有删改)
              (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怀特罴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其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则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
              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1)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2)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4)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