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央视新闻】提起“互联网”,大家都不陌生,但“互联网+”,却是一个新鲜、前卫的提法。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到了这个概念,并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虽然“互联网+”的概念,听起来有些新鲜,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到处可见。“互联网+集贸市场”就成了“淘宝”;“互联网+出租车”就有了现在的“滴滴”“快的”;“互联网+传统红娘”就是“世纪佳缘”。简单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传统行业,就能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或者改变业务模式。
              不过,虽然在我们身边,“互联网+”的事情一直在上演着,但是“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可是意味着“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被推进,这也瞬间引爆了大家的关注度。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数字:162万,这是3月5号“互联网+”被提出当天,亿赞普大数据公司抓取到的网友对“互联网+”的讨论量,而在第二天,这个数字再次翻倍增长,达到了331万。就是现在,每天都保持着几十万的关注。
                  从年龄看,30到39岁的人占到将近半壁江山(4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别小看这一群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推动“互联网+”的一股中坚力量。
                  我国目前拥有互联网用户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渗透率达到85.8%,而全球平均只有58%.越来越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为我们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有了保障。
                  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400亿,这是国家已经设立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在我们社会上,还有上万亿的创投资金,这都为“互联网+”概念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不过今后“互联网+”应该如何发展,又会给什么领域带来改变?百姓们也有自己的期待。首先他们还是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便利”、然后是“希望能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都为“互联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只有传统的思维,没有传统的产业,可以说“互联网+”这个“+”号,为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必将激发全社会无穷的创造力和活力。
              (2015年3月14日)
              材料二:
                  【据人民日报】“再不创业就老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什么是“互联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表明,“互联网+”,就是要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建立连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传统生产方式互联网化。
                  这只是从宏观概念上对“互联网+”进行的阐释。而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号后面的那部分以及怎么“+”或许才是更难搞定的。
              如今,说起互联网创业,“低门槛”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从另一方面看,低门槛的背后,是不足10%的创业成功率。而低成功率的背后,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多,而能落到实处的凤毛麟角。有人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创业者对传统行业了解得不够彻底,作出的很多设想不切实际。
                  创业圈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确,如今在互联网之风的劲吹下,各行各业都在掀起革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等遍地开花。青年创业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度毋庸置疑,但由于缺乏在传统行业深耕的经验,对于“+”号后面的部分的理解以及怎么“+”往往还是致命缺陷。而另一方面,深耕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并非都在坐以待毙,等着被互联网来革命,“互联网+”同时也正倒逼着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的革命,这种激烈竞争更是让年轻人的互联网创业增添难度。
                  当下,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越来越容易,创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在追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同时,似乎也应当脚踏实地地向传统行业学习经验。毕竟,大风吹过之后,一切总会落地,出落成凤凰的毕竟是少数,如若不慎,恐怕落下的将是一地鸡毛。          
              (2015年5月5日)
               材料三:
                  希望最终“互联网+”不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本来,互联网就胜券在握,不乏激动,最需要理性、从容的发展。互联网的教训大多是因为过急过猛。过去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不遗余力,而今看野火烧遍天下却开始了担忧。这一波互联网新热潮将给历史留下什么?是全面超级的崛起抑或一次超级的弯路?还有待历史检验。
              (摘自2015年4月17日新华网)
               材料四: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整个经济格局、产业版图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截然不同的新气象。在20年之后,我们再度走向互联网+,这是一种基于历史之上的必然选择与新出发。它是一种行动的选择,更是一场观念上的深化与革命。它意味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重要性。“互联网+”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实践形态,但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才能实至名归。
              “互联网+”开启一种新时代的全新“创业”模式,整个社会也迎来一场互联网价值理念的输送与植入。无论是改革,打造工业4.0版,还是助推经济新发展,互联网精神都堪称是润滑剂与新指南。它的生命力与成功,在过去已被证明并让我们受益,在未来,它必将庇佑我们找寻到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摘自2015年4月1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30到39岁的人可能是推动“互联网+”的一股中坚力量,保障了我国顺利实施“互联网+”战略。
              B.材料二中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互联网之风的劲吹下,各行各业都在腾飞的情景。
              C.材料三认为,过去不遗余力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产生了极大的后遗症,现在不得不为“互联网+”的野火烧遍天下而担忧。
              D.材料四指出,当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时,竟没想到20年后,我们再度牵手“互联网+”迎来了一场互联网价值观念的植入。
              E.四则材料尽管从不同媒体截取,但都围绕“互联网+”这个中心话题展开,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互联网+”的有关知识及普及应用的情况。
              (2)根据材料一,谈谈大家对“互联网+”为何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央视记者与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4)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互联网+”的?
            •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提起“人工智能”,人们总是想到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的虚构情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只是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把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人是常见的误解。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这个容器不见得非得是人形。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大脑的话,机器人就是身体,这个身体不一定是必需的。比如智能手机里的语音助手,控制它的软件和数据就是人工智能,它发出的说话声音是这个人工智能的拟人化体现,但是语音助手本身并没有机器人的外形。
                  人工智能是个广义的概念。从手机里的计算器到无人驾驶汽车,再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人工智能分为三类。擅长某方面单一功能的叫弱人工智能。例如有可以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它只会下象棋,你若问它明天的天气,它就不知怎么回答了。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称为强人工智能。教育学家弗雷德森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理解复杂理念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第三种是超人工智能。著名的人工智能思想家波斯特罗姆这样描述超人工智能:“它在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科学创新和社交技能,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
                  现在我们的世界中弱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你的手机里就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系统。当你用地图软件导航、接受音乐电台推荐、查询明天的天气时,其实都是在利用弱人工智能。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也是一个巨大的弱人工智能,背后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排序方法和内容检索。军事、制造、金融等领域也早已广泛运用各种复杂的弱人工智能。
                  创造强人工智能则要难得多。迄今为止,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要想创造一个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电脑,需要解决的困难可能超乎想象。首先要有具备人脑运算能力的硬件。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每秒能进行3.4亿亿次运算,早已超过这个运算力了。但更困难的还在于,怎样利用这样的运算能力让电脑真正模拟人脑。不过,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创新都是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发生的,开端可能像蜗牛漫步,但是后期会跑得非常快,强人工智能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早降临。然后,人类就可以做好迎接超人工智能降临的准备了。
              (取材于【美】雷•库兹韦尔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人不一定具有人工智能,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B.人工智能是个广义概念,它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
              C.目前生活中实际运用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
              D.在未来社会人工智能有可能全面地远远超越人类。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弱人工智能”的一项是    
              A.自动扫地机器人                     B.纳米涂层手机屏幕
              C.垃圾邮件过滤器                     D.汽车雷达感应系统
              (3)根据“材料一”,下面图形中对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和趋势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二
                  1956年,科学家马文•明斯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1997年,名为“深蓝”的人工智能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那时候人类以为,围棋不会被人工智能破解,因为围棋需要的计算量太大了。一盘围棋可以出现多少种可能?这个数字等于目前观测到的全宇宙原子数的平方,再乘上100亿。
                  计算破解行不通,人工智能采用了两个新招数。第一招,“向人学”:“看”人类怎么下棋。第二招,“自学”:人工智能每天自己跟自己对弈100万局。在对弈过程中,人工智能还有两个策略:一是“看大局”,给每一个落子后的局面评分,直接排除掉那些明显拖累局面的“烂棋”;二是“看细节”,给每一个落子的后续发展打分,倘若推算几步后发现发展不妙,立刻抛弃这条路,不再继续。大局分和细节分,二者取个平均分,就是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的下棋思路。简单,但管用。2016年3月,AlphaGo以4:1战胜了九段棋手李世乭。
                  这场胜利震动了世界。因为AlphaGo下棋的方式太像人类了,如果只看棋谱不看思考时间,根本看不出对弈双方谁是人类。许多人都在惊呼:人工智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人了!
                  一旦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脑,它将具备人类经过生命数十亿年演化才获得的大部分心智能力。物理学家霍金呼吁人们警惕人工智能即将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不久前,他因此“荣获”了“卢德奖”,一个专门授予反科学、阻碍技术进步人士的“奖项”。
                  人工智能正在让一部分人失业,这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假如你从事的是程序性的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的,在自动化浪潮前,都有失业的危险。因此,理性的人应该努力转向人工智能还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的非程序性工作,比如需要具体评估每颗牙怎么补、与每个患者怎么沟通的牙医--假如有个牙科钻头在你的嘴里,相信你并不希望它握在机器人手中。
              (取材于游识猷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围棋需要的计算量太大,所以AlphaGo花了19年才完成了全部计算。
              B.AlphaGo与“深蓝”的主要区别在于,AlphaGo能完全模仿人类大脑下棋。
              C.物理学家霍金因为反对发展人工智能,招致了科学界进步人士的一致批评。
              D.与目前的人工智能比,人更擅长在非程序性工作中做出复杂的判断和交流。
              (5)根据“材料二”,在未来的几年,下列从业者中最有可能失业的一项是    
              A.教师                               B.保险推销员
              C.律师                               D.商场收银员
              材料三
                  如果有一天,人类创造出了超人工智能,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许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对此感到非常兴奋。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问题是超级智能解决不了的。疾病、贫困、环境毁灭、各种不必要的苦难,这些都是超级智能可以应对解决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个设想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永生。仔细想想,我们的身体是原子构成的,衰老只是身体的组成物质用旧了,就像汽车开久了零件会用旧一样。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操纵各种原子结构,就能拥有完美的修复技术,或者干脆直接生产新零件不断替换掉旧的,这辆车就能永远开下去。甚至,我们可以--把大脑中所有的记忆数据直接转移到一个由超级智能制造出的全新的身体里。
                  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人工智能对人类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核武器。一次采访中,对“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自行思考、进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个问题,比尔•盖茨的回答是:“我属于对超人工智能充满担忧的阵营。如果机器能替代人类做事,而没有发展为超级智能,那么只要管理好这些机器,善于利用,似乎没有太大危险。但在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人工智能很可能强大到需要警惕的阶段。”物理学巨匠霍金认为,成功研发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犯的最大错误,不幸的是,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错误。他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将敲响人类灭绝的警钟。这项技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自行重新设计。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学进化速度,无法与之竞争和对抗,最终将被取代。”
                  近日,包括霍金在内的数百名专家在一封公开信上联合签名,呼吁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研究进行合理监管,确保最前沿的研究不会失控。公开信指出,人工智能研究正快速取得进步,将对整个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专家们警告说:尽管现有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给世界带来了更多便利,但是也应该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伤害。科学家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最糟糕的结果出现。
              忧也罢,乐也罢,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
              (取材于吴君蒙、张孝文等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换一个司机                         B.换一条新路线
              C.换一辆新车                         D.换一个新导航
              (7)为什么说“无论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高考“梦工厂”的河北省著名学府--衡水中学有近万名在校生,连续15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为河北省最高;去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104名,占全省的80%以上;2014年高考,理科700分以上的学生河北省共有61人,其中衡中54人,全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了98人,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该校。
                  材料二:“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的衡水中学实行“无死角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从早晨5:30起床到晚上22:10下晚自习都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甚至有些班级要求学生课堂上达到“零抬头”。学生的成绩、德行、卫生、出勤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学校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处在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的包围中。
              (1)请用一句话向别人介绍衡水中学,不超过30个字。
              (2)你对衡水中学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个50字。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
              梁文道
                   ①互联网刚开始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很多人幻想它就是传说中的“公共领域”:没有限制出入的门槛,没有权威的中央管理,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所有资讯自由交换,所有人理性对话。可是,互联网上的“公共领域”原来也只是个过分乐观的期望。
                   ②我是NBA湖人队的球迷,从前要在媒体上寻找湖人的消息,我必须很有耐心地看完整节新闻才偶尔听到一两则它的赛况,或买一份报纸翻过国际版财经版才找得到它的动向。但现在,我可以直接进入湖人的官方网页或它的球迷园地,甚至完全略过其他NBA球队的讯息。假如我是个不理世事的球迷,我也许不会知道奥巴马,也不知道楼市暴涨的影响;但我却十分清楚一名湖人球员的状态,乃至于他所穿内裤的牌子。
                  ③互联网是无尽的资讯宝藏,让我们各自发掘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却不一定会使大家更加了解彼此。相反,有时它会阻断我们彼此的沟通,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所有人都一定要知道的常识,也没有什么保证能够打开陌生人话匣子的话题了。要是互联网取代了由一点发放讯息至多点的大众传媒,我们或许会很自由,也会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可是我们也很有可能丧失掉所谓的“公共”。
                  ④再看“网友”这种群体,它和“网民”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个“友”字。一个本质上开放的网络论坛是很理想的,任何人只要上网登入,或浏览或发言,他们就变成了网民,表达不同的关注,展示不同的思路。可是这又会渐渐自发形成一群“网友”的俱乐部。
                  ⑤在这个俱乐部里,一开始,大家只是不赞成某个观点,然后有人开始宣称“鄙视”持有某种观点的个人,再来就有人用上了粗话,最后则出现了追杀通缉令。匿名的条件一方面保障了大家,同时也加剧了这种话越说越极端,你激进我比你还激进的倾向。多年来,我们目睹无数这样的历程,看见一个论坛怎样从国事讨论变成了征服世界的幻想乐园,另一个论坛又怎样从标榜理性变成了要把所有愤青都丢到海里喂鱼的小圈子。和任何封闭的团体一样,所有极端的声音都会牵制整体的走向,逐渐把温和变成必须排除的异端。
                  ⑥终于,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选自《常识》,有删改)
              (1)第二段中,作者举自己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湖人球员信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网民”和“网友”的区别。
              (3)如何理解末段画横线的句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草根”是网络时代基层大众的自嘲性称呼,这些“草根”生活在底层,具有非凡的思想力。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直接体验,和权贵们又无瓜葛,所以看问题犀利、尖锐,其思想敏锐,洞察性强。另外,底层险恶的生活环境,也练就草根灵活的适应能力,他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生活大石的重压下,他们总能蜿蜒曲折地往外生长,具有顽强的忍耐力和承受性。这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根是大地万物中生命力最顽强的物种,草根思想如同草根一样坚忍不拔,生命顽强。圣人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而草根思想大都质胜于文,带有一些野性,具有素朴的质感性。这种“野性”在“群体”条件下,很容易得到感染、放大和极化,这样“草根群体”就会出现情绪化和冒险冲动现象。这种“群体”比个体更爱冒险。这是由于个体在集体中是匿名的,其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就会降低,而且个体的责任意识也会降低,它会因为“在无名状态下找不到行为的责任人”或“责任分散了”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郁达夫说:“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草根思想,只有插上理性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1)从材料看,草根思想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这种“群体”比个体更爱冒险。
              (3)结合材料,谈谈“草根思想”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 6.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这些书里也有实。不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原因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所作。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其实这部书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特色之一便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佛经故事总是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认为《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节选自金克木《“道、理”<列子>》,有删改)
              (1)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
              (2)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
              (3)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点加以概括。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略同)。
                  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浑身解数,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控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④,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人忍俊不禁。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走头无路癖好(pǐ)浑身解数(jiè)挑拣
              B.走投无路癖好(pì)浑身解数(xiè)挑捡
              C.走投无路癖好(pǐ)浑身解数(xiè)挑拣
              D.走头无路癖好(pì)浑身解数(jiè)挑捡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萌发②情有独钟③相同
              B.①激发②情有独钟③略同
              C.①萌发②一见钟情③略同
              D.①激发②一见钟情③相同
              (3)对文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明能干
              B.持家有道
              C.世俗小气
              D.热爱生活
              (4)填入文中横线④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种了一茬又一茬
              B.吃了一顿有一顿
              C.品了一遍又一遍
              D.扒了一层又一层。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西方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亭台楼阁、轩榭廊桥,分工细致。具体到建筑内部,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是类同的,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如“吸江亭”“面花轩”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有删改)(1)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回答。
              (2)请具体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3)请写出《阿房宫赋》中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的两处语句,结合语段以及自己的体会,分别分析其体现出的理性精神。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约有920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2012年,长江流域多个江段出现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段、安庆江段、南京段等总计发现30多头江豚死亡。对此,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食物链中间环节的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崩塌,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物种,如果江豚也消失,则标志着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发生严重改变。专家又介绍,长江中下游流域内,渔民的酷渔滥捕导致渔业资源大幅减少。而且长江干流货船作业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半心时有近50艘货船。另外,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该建设生产性设施,但是科考人员沿途却发现,很多豚类保护区成了航运要道,航运、渔业等活很难避免。一些江段隔不远就有采砂点,沿江两岸的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危化码头等重污染企业也很多见。
              (选自2013年1月14日《光明日报》)(1)根据上面的材料,可知导致江豚数量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是:    (请分别用短语概括,不超过25字)
              (2)保护江豚,保护长江生态,政府应该    (请提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
            • 10.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3)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