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橡。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2)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3)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 2.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D.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归隐。
              B.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C.本诗作者的风格流派是浪漫主义诗派。“风格即人”,平常的乡村生活中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恬静、美丽。。
              D.诗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3)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的描写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钧。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而流,以此来点染环境的清幽。
              B.“梁上燕”是就村而写,“水中鸥”是就江而写,正与诗题照应。
              C.妻画棋局,儿作钓钩,虽以琐事入诗,却能使人感觉乐在其中。
              D.有人提供禄米便更无他求,反映了诗人衣食无忧下内心的得意。
              (2)有人说,“事事幽”三字提掣全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从全诗来看,“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 4.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帛道猷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注释】①帛道猷:东晋高僧,性率真淡泊,雅好游览题咏。②翳:遮蔽。 ③上皇民:古代皇朝遗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写山峰起伏,绵绵相连;山下平野上碧绿的树林环绕清澈的河流。
              B.本诗三、四句描写动景,风至云过,视线延伸到更广阔的“远山”“荒榛”之境。
              C.本诗的作者面对古朴静谧的田园风光,超然物外,没有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
              D.本诗格调高妙,清新闲适,富有山野气息,超凡脱俗的情志寄托在山水美景里。
              (2)本诗“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境作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