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眈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词的上片以明快质朴的笔调勾勒渔父恬淡自适的生活概貌:下片运用    的写景手法,描绘出一幅    的图画。全词语言清丽晓畅,抒发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渔父生活的向往之情。
            •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1)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五六句总领第二层,概括出作者对旧林、故渊的思恋。
              C.诗的七至十八句选取了一些平平常常的农村生活景象,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的田园图景。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2)这首诗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且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说明:这题不要答对偶,因为对偶太容易找了,答对偶不给分)
            •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 4.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首词属于    
              (2)《如梦令》这首词写了什么意象,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3)谈谈你对加点的字的理解。
            • 5. 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列各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1)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2)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3)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4)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5)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6)暖树:向阳的树。(7)不足:不够。(8)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诗人作此诗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颈联使用了伯牙破琴谢知音和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
              (1)本诗的体裁是    。作者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    ”。
              (2)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在仲春时分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鸡鸣一两家”,用山村有代表性的事物,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山村的“幽”。
              B.次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来显示出山村的“深”,让读者随诗句的引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
              C.第三句写仲春时分妇姑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不肯落于人后,写出了一番农忙景象。
              D.末句作者紧承上句继续从正面刻画农忙景象,饶有兴味。
              (2)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苏庠:宋代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清澈江河。②属玉,水鸟名。③菰蒲,水草。后句中“白蘋”与此同义。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勾勒出独特的江湖之景。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蘋、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呈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
              B.第三句中,“晚”字点出诗人驾舟归来的时间,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徜徉清江,流连忘返的情致。
              C.第四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所见: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浓霜。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两岸芦花”、“萧萧秋风”等意象渲染了清冷萧索的氛围,与诗人心境浑然一体。
              (2)结合本诗最后两句,谈谈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3)苏轼曾对此诗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你是否认同此观点?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