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背负十字架轻松走人生    
              山水梅子
                  ①她是台球赛场上最抢眼的女人,完美的手臂线条,婀娜多姿的身段,专注的神情,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她是球场上冷艳性感的“黑寡妇”。自1993年出道至今,她已赢得世界女子台球协会的15个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她,就是曾蝉联世界第一的韩裔美籍台球运动员珍妮特•李。
                  ②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独领风骚的女性,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4岁得了肿瘤,11岁腿上生脓肿,12岁得了脊柱收缩症。
                  ③脊柱收缩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不能站着、不能弯腰、不能走路,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情窦初开的年龄,她只能穿XXXL的裤子以容纳背上的金属支架,更不能让人碰。
                  ④13岁时,医生在她的背部安装了一个金属支架,两根钢条焊在一起,让她得以重新站起来。之后她又因颈部椎间盘突出、肩膀二头肌肌腱炎等经历了多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如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她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上天既然如此安排,不是为了压垮我,而是为了让我在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⑤她默默地在黑暗中寻找出路。18岁那一年,上帝终于开恩了。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台球。这个要强的女孩很快沉醉于这项运动中,每天的练球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不停地看书,向老一辈职业选手求教。她迷恋台球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连续练球达37个小时,直接躺着被送进了医院。为了掌握最完美的架球杆手型,珍妮特每晚上床前都会用塑料胶带把手按照标准姿势固定下来,起床和洗澡也不例外。每天萦绕在她脑海中的只有台球,晚上睡觉会梦见打球,闭上眼睛就会想到把球摆好,想象着自己在开球,步伐、神情、姿势,还有对手在摆球、笑、皱眉头……
                  ⑥疯狂的训练使她的生命在那一刻转了弯。三年之后,她加入美国女子职业撞球联盟(WPBA),当年就进入了WPBA前10名,接下来,她赢得一项又一项比赛,捧回一座座奖杯,在WPBA的排名急速飙升,很快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⑦一个完全没有台球基础,甚至背部需要金属支架支撑才能直立行走的人,仅用五年的时间,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在世界球坛一举夺魁!很多人难以想象。她却给出这样的答案:“我首先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然后用努力才最终卸掉了背上有形的十字架。”
                  ⑧两根钢条焊成的十字架是有形的,而对于曾患病的珍妮特•李来说,那留存在内心深处的无形的十字架更是对她身心强大的考验和煎熬。十几年来的病痛折磨,无法直立行走的痛苦,都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可是,她却以豁达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坦然接受苦难,终于重获健康,取得巨大的成功。
                  ⑨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只有欢笑,还有贫穷、病痛、失意和泪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当潜藏的暴风雨袭来,你是否能如珍妮特•李一样,选择傲视苦难,并一度以胜利者的姿态勇敢地超越它?
              (选自2010年8月26日《南国都市报》)(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珍妮特•李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乐观地相信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B.只因为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仅用五年的时间,珍妮特•李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C.“十字架”在文中除了指珍妮特•李为了治病背负用两根钢条焊成的十字架外,还有留存在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期盼的含义。
              D.文章叙写有详有略,兼有议论与直接抒情,有力地表现了珍妮特•李顽强地超越自身的病魔走向人生辉煌的中心。
              E.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她的成功,然后叙述她身体的病害和不屈的努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文章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结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我这个人啊,懒散,被动,你认为可以就可以啦。”
                  说着说着,梁朝伟便“哈哈哈”的低下头去。过去三年里他一直苦练咏春拳,虽然散散地坐在沙发上,他却有一种端正的姿态,像一颗凝固的水滴。《一代宗师》里他扮演让咏春拳开枝散叶的宗师叶问,样貌儒雅而身手敏捷,他觉得至少“站出来要像”。“天天都念着怎样才可以不用练功,怎样逃课。一下子练不到那个程度,我也不急,一点儿也不急。反正能练就练,导演说能拍过就拍过。”
                  他说得一本正经,却不提每天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扎马步的经过,也不怎么在意由于练习过猛而摔断左手的事故。在《一代宗师》拍摄的第一年里,他只拍武戏,一个雨中的镜头拍了一个月,随行记录花絮的摄影师都已经不耐烦地打道回府,他还是一点儿都不着急。那时,除了知道要扮演叶问这个人物之外,他和所有人一样对这部电影知之甚少,王家卫扔给他一大堆历朝历代武术宗师的资料,又嘱咐他看了一堆武侠小说,却没有交代太多有关叶问的细节。为什么?他不知道。故事会如何发展,人物性格该如何铺陈?王家卫不说,他便不问。
                  一切准备,他觉得理所当然。拍《鹿鼎记》前他把原著看足六遍,剧本熟读三遍,然后比较两者,把文字化作表情动作,夜夜通宵试演法。《悲情城市》里虽然不用说话,但侯孝贤叫他读的那一尺来高的书,包括枯燥的台湾历史,他都在酒店里默默啃掉,休息时就下楼买包洗衣粉,自己洗衣服。这一次演叶问,每天除了拍戏,他便一个人在房间里读资料、练功夫,与世隔绝一般,“反正广东开平也没什地方去,东北也没什么地方去。”
              “即使无法控制,你同样要用十二分的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必须认认真真做每一件事。”他常常焦虑到夜不成寐,只听到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却找不到答案和出口。他怕因为自己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进程,也怕再一次独自面对那种挫折感:“你到了某个位置,莫名其妙就会有很多压力,会觉得有许多双眼睛看着你,你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有时,安眠药会成为他唯一的解药:没有办法放过自己,又不肯放低要求,他只求能沉沉睡去,而不是继续在辗转反侧中与头脑中的一个个问号搏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我来说,就是尽量不去想自己那把尺的刻度,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一部戏大概十年都拍不完。现在尽量放松一点,导演觉得好,那便是好,就这样吧。”
                  梁朝伟六月过生日的时候,刘嘉玲请了一大帮朋友到家里庆贺。好友张学友、钟镇涛忍不住开嗓献唱,他也即兴拿起吉他。“生日啊,开心一场就好,我不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我有印象的只有30岁、40岁、50岁这些坐标,而不会细致到每一年。回头看看,会让我更明白现在想要做什么。”
                  岁月不是不见痕迹,体能和速度或许比不上从前,但他觉得自己开朗了很多。他不到十岁父母已分开,母亲一边上班一边拉扯着两个孩子,他接送妹妹上学放学,又为她煮饭、督促她做功课,早早扮演起一家之主的角色。虽然他找到表演这一宣泄情绪的出口,但幼年时留下的惆怅,在他人生中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朋友眼中的梁朝伟是个不多话的人,很少见到他表达开心或者难过。偶尔他们也会被梁朝伟吓一跳,吕方还记得当年凌晨三点接到的电话:“他说自己很不开心,想听我唱歌。我真的去尖沙咀找他,还在马路中间大声唱。”
              “从很多年前开始,我的愿望一直都是希望自己快乐,更希望知道怎样才可以快乐。以前对很多东西都很执着觉得必须要这样,必须要那样。现在越来越觉得,生命那么短,生活不需要那么紧张,那么严肃,看什么都可以轻松点。”前阵子他看了本《你还在找借口吗?》的书,启发良多,“我一直给自己找借口,内向、怕人多……很多事情就不去做,以为自己会不开心。其实没那么回事,都是自己的选择”。他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健康些:吃得清淡,很早睡又很早起,在无人的山道上跑步,去无人的街上逛逛。他经常出海,“我花很多时间在海上,我喜欢阳光、海滩和海浪声,也享受一个人独处的自由。我需要人群也需要自我,所幸我可以随时逃开,需要的时候又都能找到”。
                  物质上的需求倒是越来越简单。“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我也会有追求的心,但不是非要不可。一样东西很美,放在那里我可以慢慢看,但不一定会买。我不太喜欢收藏东西,好东西应该放在博物馆那样的地方大家一起分享。现在看到新车面世,我会拿资料回家仔细看,看完就好像自己已经开过,很满足。”
              “现在啊,什么事情都能让我开心,和朋友喝酒聊天也很开心。不知道为什么,人越大,就越不想考虑那么多东西。简单知足,不是更好吗?”
              (摘自《智族GQ》2012年12月号,有删节)(1)文中的梁朝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文中作者多次引用梁朝伟自己的话,这样引用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
              (3)你认为梁朝伟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鲁先圣
                  任何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绕过巴赫。他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地糅合在一起,他为人类谱写了几百首不朽的传世乐章,他一生的创作被后人评价为:“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使音乐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音乐家,几乎全部受过他的滋养。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摆脱卑微的职位和贫穷的窘迫。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该市古代的城门上就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夭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给这位未来的伟大音乐家安排了巨大的磨难:他9岁丧母,l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太大损坏了他的视力,晚年不得不在双目失明的痛苦中度过。但是他对于音乐的执着并没有打动兄长。当兄长发现了弟弟的秘密时,不仅无情地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而且还严厉地惩罚了他。
                  15岁的巴赫忍受不了兄长的虐待,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巴赫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老师长期的指导。但正因如此,他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后来,他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20年中,巴赫主要是以一位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l723年巴赫38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 7年中一直担任这个收入很低的卑微的职位。
                  巴赫从未居过高位,他的生活一直是勉强能养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李斯特和萧邦那样闻名,有些雇主甚至并不赏识他的才能。莱比锡教会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乐家”,只是他们未能雇上最初认定的两位人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让巴赫担任歌咏班的领唱。
                  德国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说:“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确是如此。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长大成人作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ll个送进了坟墓。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呜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写出了800多首严肃乐曲。在这些作品申,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巴赫在世时作品一直不为人们欣赏,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为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折服。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所有宗教音乐中最伟大、最丰富的典范。
                  今天,全世界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场所都在演奏巴赫的音乐,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世界公认:他的出生,是音乐的幸运,也是世界的幸运。
              (1)文章以“他不是小溪,是大海!”为题目,有何妙处?
              (2)作者为什么要以大量篇幅叙述巴赫的种种生活磨难?
              (3)请简要概括巴赫音乐作品的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巴赫登上音乐巅峰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