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冬眠的现象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肯定的。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在性质上与冬眠相似。而身体硕大的熊的冬眠,为实现人类的冬眠提供了可能。如果以HP为线索。也许能重新认识熊的冬眠。一旦控制熊冬眠的遗传基因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这样。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控制到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未来的宇宙旅行等。
              (1)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2)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
              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
              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问题,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患这种病的病人性格常不稳定,常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病人自己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也有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钟也没有睡着”。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躁、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详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
                  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能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关怀、体贴,多做安慰工作。改变生活的环境,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作为医者,对病人诉说的症状要做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
              (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
              B、“焦虑症”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的病症。
              C、“焦虑症”是一种很不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有病的病症。
              D、“焦虑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怀疑自己有病而产生的神经性病症。
              (2)“焦虑症”致病的生理机制是    
              A、性格不稳定,环境困扰。
              B、长期精神刺激。
              C、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D、长期失眠导致心理问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患“焦虑症”的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B、慢性“焦虑症”患者都会出现“睡眠缺失感”。
              C、“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
              D、腹胀、便秘、心慌、尿频等都属于内脏病症。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        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划分为4种力,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一“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为了修补上述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但是它的存在却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寻找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自从彼得•希格斯四十年前预言这一粒子存在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在实验中发现该粒子从而证实其存在,但至今所有努力均告失败。l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在其与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的结尾充分流露出了科学家们对终极前景的渴望,他这样写道:“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亮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的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温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希格斯玻色子因此被人们称为“上帝粒子”,充满了神秘色彩。
                      有了更好的探寻工具,发现“上帝粒子”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逻辑并没有错。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使研究者认为希格斯玻色子很可能存在。但是另外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在假设的前提下出场的,它是否存在迄今依然未知。即便有,也未必就一定能发现。这样的事实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们并不该因此而回避这一事实。而且实际上,“标准模型”并非是惟一的有关理论体系,早有科学家另行提出了“超对称理论”、“弦理论”等等。
                      现在,在瑞士日内瓦的地下,一个长达27公里的世界最大科学设备(LHC)正在逐渐成型。科学家普遍期望在这一对撞机的帮助下,能够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包括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在内的新发现。
              必须承认,有了希格斯玻色子,“标准模型”将会更完美,物质质量起源之谜也将会揭开。但即便没有希格斯玻色子,也不会妨碍未来人类另辟蹊径继续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寻找“上帝粒子”,追寻科学“圣杯”是无数科学家虔诚的目标,但科学家们并非是对“上帝粒子”本身保持虔诚,他们的虔诚,只属于追寻科学真理本身。
              (选自《当代科普》,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②物理学家霍金说:“这(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对整个‘标准模型’颇具‘审判’意味的粒子。”
              (1)文章以“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物理学家霍金说:“这(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对整个‘标准模型’颇具‘审判’意味的粒子。”结合本文内容,分析霍金这样说的原因。
              (3)本文所谈的是较为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但读完之后一般读者也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是为什么?综观全文,从行文过程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色进行阐述。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怪的重水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 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 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5. 人类基因组研究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地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1)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研究工作仍然存在漏洞,某些基因被忽略不计。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虽然十分接近,但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到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由“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髯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是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物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1934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3)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约4000-5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300千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下列句子中不能证明“航天飞机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一项是    
              A.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
              B.需要大型的设施和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
              C.航天飞机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高。
              D.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2)下列不属于“空天飞机”特点的一项是    
              A.空天飞机能从地面起飞,可以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
              B.空天飞机既能在大气层中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C.空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了费用。
              D.空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航天飞机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
              B.发射一架空天飞机的费用可能只是发射一架航天飞机费用的十分之一。
              C.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研制出的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耗费了约50亿美元。
              D.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发射方式不同,降落方式也不同。
            • 9.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     ①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②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来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应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执行清洁生产的决心。
              (1)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是“深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延续,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的生产。
              D.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
              (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
              B.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一些落后设备。
              C.我国发展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D.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B.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改变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
              C.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发明成功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D.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时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团,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2)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3)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4)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