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nk“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治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冬眠之谜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生的仔儿。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中的鸟兽都是温血动物,那么冷血动物昆虫又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冬季呢?许多冬眠的昆虫会不会冻结呢?昆虫学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查明了昆虫越冬的部分奥秘。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人们要加入防冻液。昆虫竟然也会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严寒的冬季保护自己。
                  在冬天,昆虫要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是至关重要的。活的组织一旦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势必使细胞膜受到破坏,造成致命的创伤。当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护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时,即使没有完全被冻结,也会造成死亡。那么,昆虫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它们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昆虫是怎样制造防冻液的呢?天暖之后又怎样将防冻液除掉呢?为什么要除掉防冻液?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仍找不到答案。
                  值得补充的是,科学家们又发现,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将许多青蛙冷冻起来,5~7天后,再慢慢地使之解冻,这些青蛙解冻后依然活着。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人们在防冻剂中常用的物质:丙三醇。与昆虫相似的是,到了春天,这些青蛙的体液中再也找不到这一物质了。
                  至今,人们尚未能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但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研究动物的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
              (1)下列各项对“昆虫越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是冷血动物,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而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昆虫会产生大量的防冻液来降低冰点,提高抗寒能力。
              B.人类由昆虫为防冻而制造“防冻液”得到启发,研制出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的防冻液。
              C. 冬天昆虫的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护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时,会造成死亡。
              D. 活的组织如果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便会使细胞膜受到破坏,会给昆虫带来致命的创伤。
              (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加拿大,山鼠冬眠时呼吸停止,脉搏微弱,体温下降,就像死去一样,但实际上它是活的。
              B.当不利的环境来临时,如气温过低或食物缺乏,动物便进入冬眠状态。
              C.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受了动物冬眠的启发。
              D.人们对昆虫和其他动物制造防冻液进行冬眠现象只是初步了解。
              (3)下列各项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眠使动物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而生殖腺却发育正常,使冬眠中雌熊产下的仔儿抗菌抗病能力有所增加。
              B.翌年春天,动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C.与昆虫相似的是,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天暖之后又能将防冻液除掉。
              D.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这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的。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①.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因此很容易诱发车祸。
                  ②.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娱乐场所的多种光源造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能罹患多种疾病,甚至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频繁地出入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就会罹患白血病和其它癌变。
              B.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我国,越是大城市,就越是光污染的重灾区。
              C.美国纽约对非商业区的霓虹灯设施在面积和亮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D.面对光污染的现状,作者无奈地认同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论调。
              (2)依照第四段段首画线处的表述形式,在文章①②横线处分别填入相应内容,说出该段所写的光污染类型及其成因。(每处不超过20字)
              (3)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2条)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成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跟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以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的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小,但是存活的几率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的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他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感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装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受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林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的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光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会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在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种子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会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后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
            • 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多国开展联合搜寻至今未果。搜寻船只探测到疑似客机黑匣子的脉冲信号,成为失联航班MH370谜团中一个重大突破。那么什么是黑匣子?它对于失事飞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黑匣子其实是航空飞行记录器的俗称。它并非黑色,而是国际通用的橘红色,并涂有反射条带。之所以叫黑匣子,一种说法是飞机失事后它被火烧后呈黑色;另一种说法是它里面存储的东西对飞机事故的鉴定意义重大,过于神秘。
                  1953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民航班机“彗星”号坠毁,澳大利亚航空燃料专家戴维•沃伦参加调查。鉴于该事故没有目击者和幸存者最后调查未果,沃伦设想将飞行员的对话和飞行数据保存在抗坠毁和防火装置中,就可为飞机失事提供调查线索。1956年,沃伦设计出能保存4小时语音和飞行数据的世界上第一个黑匣子。
                  早期黑匣子的外观一般为长方体,大小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它一般由基座和坠毁生存单元构成,其外形像个平板拖车。其中“车头”和“平板”部分一起构成基座,“平板”上的圆柱体是装有水下定位信标机的坠毁生存单元。基座和坠毁生存单元内部安装有各种电路板,及时接收飞机飞行中各种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连续进行记录。坠毁生存单元是黑匣子的核心部件,它内部安装有数据存储卡,存储卡被多个保护层包裹,这种保护使它防撞击、耐高温、防腐蚀。
                  目前,民用、军用飞机安装的黑匣子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前者用于记录飞机飞行高度、速度、航向及飞机的飞行状况、机上设备工作情况等,记录时间极限可达25小时;后者用于记录人员话音和驾驶舱内音响,记录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个小时。空难发生后,如果飞机坠入水中,黑匣子上安装的信标机会自动启动,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特定频率(例如37.5千赫)的无线电信号。搜寻人员找到黑匣子后,采用最安全的方式将其护送到专业译码机构,由专业人员对破损的黑匣子完成飞行信息下载后,再由飞机、飞行、事故分析等各类专家一起对信息进行判读、分析。
                  黑匣子作为飞行事故调查最主要的客观证据来源已被举世公认,世界上大部分的空难原因都是通过黑匣子找出的。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一架商用运输机在爬升到万米高空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做了一个急速俯冲动作,最终失事坠毁。起初,调查人员根本无法解释飞机的这个诡异动作。直到通过对舱声录音器的分析  才获知,原来是机长把自己年幼的儿子带进了驾驶舱,并允许他随意操纵驾驶杆,才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进,黑匣子不仅对事故原因调查、定性及善后处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飞机日常维护、飞行训练监控评估等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实践表明,目前黑匣子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严重坠机事故中黑匣子会遭到破坏;发生断电事故黑匣子无法记录最后阶段的数据等。国际民航组织的专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改进建议,如提高FDR、CVR的防护标准要求;将“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合二为一,并在飞机上安装双套装置;配置独立电源,该电源在飞机供电中断后可自动启动,并保证记录仪和录音器继续工作半小时;增加视频记录器等等。
              (选自2015年3月《百科知识》)(1)下列关于黑匣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黑匣子的外观为长方体,大小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
              B.基座和坠毁生存单元内部安装了各种电路板,及时接收飞机飞行中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连续进行记录。
              C.坠毁生存单元是黑匣子的核心部件,它内部安装有数据存储卡,存储卡被一个保护层包裹。
              D.黑匣子防撞击、耐高温、防腐蚀,在坠机事故中能够完好保存。
              (2)下列关于黑匣子工作原理及意义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飞行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飞机飞行高度、速度、航向及飞机的飞行状况、机上设备工作情况等,记录时间最长达25小时。
              B.空难发生后,如果飞机坠入水中,黑匣子上安装的信标机会自动启动,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特定频率(37.5千赫)的无线电信号。
              C.专业译码机构对破损的黑匣子完成飞行信息下载后,再由飞机、飞行、事故分析等各类专家一起对信息进行判读、分析。
              D.黑匣子作为飞行事故调查最主要的客观证据来源已被举世公认,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空难原因都是通过黑匣子找出的。
              (3)依据文本,下列关于黑匣子前景的设想错误的一项是    
              A.“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可合二为一,并在飞机上安装双套装置。
              B.舱声录音器储存飞行记录时间有限,失事航班的关键事件可能不在记录之内,因此可延长录音器记录时间。
              C.配置独立电源,该电源在飞机供电中断后可自动启动,并保证记录仪和录音器继续工作。
              D.增加视频记录器以便更有利于对事故原因调查、定性。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 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1)概括文章第一节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并从结构上谈谈本节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提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引用的文章有何用意。
              (3)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看似平淡,实则醇厚。简要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①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②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4)《端午的鸭蛋》看似内容单一,实则蕴含多种情感内容,请联系全文探究。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梨花
              阿来
                  ①“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吟咏梨花的诗句。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情感路径,我自己也来发现梨花的美丽。依我个人的趣味,在同属蔷薇科的春花中,梨花最美。
                  ②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原因在于它相较其他蔷薇花更厚一些的花瓣。白色花瓣太薄,就会被花萼的颜色所映照,白色中便渗入了别的色光。杏花的花萼是棕红的,花瓣便白中泛红。李花花萼为绿色,白光中便泛出如玉的绿来。梨花被长长的绿色花柄举起来,相较花冠显得狭小的萼片的绿色就无法透过厚实的花瓣。于是,眼前五枚花瓣组成的花冠便只是一片纯净清洁的白色了。这白色还有一个特别之外,就是不像别的白色花那样反射阳光。而是吸引着阳光,使那白色变成了一团凝固的光。十朵二十朵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而这如丝如玉的白中,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花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松动开了,就要绽放的花蕾边上晕着一线浅浅的红。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白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说过:“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面对过于美丽的东西,人很容易会生出对于造物神奇的感叹。
                  ③梨树虽是人类成功驯化的植物之一,但还没有驯化成一种仅仅只提供花的观赏性而不结果实的那种纯粹的园林植物。也就是说,梨在这个世界上,虽也年年开放洁白如云的花朵,但还会结下累累的香甜果实。
                  ④在今天,我们的城市中,任何一种结出甜蜜的果实的植物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道德水准的一个巨大挑战。所以,园丁们只植下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树站立在身边。至于那些引诱我们时时想伸手的,又会于伸手的同时自感道德危机的果树就自然只能生长在城外乡下了。梨树虽然花朵胜雪,繁盛时漾在半空如云如雾,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园丁们也不大会给它发放入城证,让其摇着满枝果实让脆弱的人性接受残酷考验。
                  ⑤最近在罗马,常见街边树上挂着黄澄澄的柠檬与橙子,觉得也非常好看--挂果的树与开花的树相比,也自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但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结果的树就不能站在我们城市的中间,散布比花香更为持久的果香?
                 ⑥植物园中有几株苍老的梨树。那天坐在树荫下,望着开花的梨树出神。和蔷薇科的其它春天盛放的品种相比,梨树的枝干又最为虬曲苍老。最显眼的,是梨树厚厚的树皮,黝黑,深深龟裂,主干如此,分枝也如此,更显出枝头花朵娇嫩脆弱的美丽。仿佛是为了增加人这种的感慨,梨树自己也未制造苍老与娇美的强烈对比。
                  ⑦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情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悲伤。
              (选自《草木的理想国》,有删改)(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
              (2)第②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请简要分析。
              (3)第⑤段作者写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4)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生命或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2012年9月下半月《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以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为主要能量来源,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并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B.台风带来的降水占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等地区总降雨量的
              1
              4
              以上,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且台风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大。
              C.台风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从低纬度地区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使全球维持着热量平衡。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的气候会越发炎热,寒带地区则会越发寒冷。
              D.台风一方面能通过降温缓解电力供需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削弱其风速,大大地减轻风害,甚至使台风不再成害而能被用于风力发电。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海水上翻会卷起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持续的时间在数小时到一两天不等,慢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许多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3)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接收器    ①味道代表着不同的化学物质,我们的身体靠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把这些化学物质转化为大脑接收到的神经信号。那味觉细胞又是靠什么来感受不同味道之中的化学物质呢?笼统说来,这种位于舌尖上的接收器就是:蛋白质。
                  ②感受味道的蛋白质,具体来说属于一种叫做膜蛋白的蛋白质。它们位于细胞的表面,分成两大类:一类能够接受特定的外界分子并与之结合,称为受体;另一类是空心的,等于在细胞表面上开了一个孔洞,方便物质出入细胞,称为通道。
                  ③通道蛋白是细胞与外界有效地交换物质,实现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重要通道。比如说钠离子通道,能够让带正电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改变细胞内外的电压差,进而引发神经冲动。咸味的感知利用的就是钠离子通道。当我们吃了咸的东西,钠离子会从通道大量涌入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内,从而引发神经信号。感受酸味的细胞表面带有对氢离子敏感的通道,大量的氢离子会导致这种通道关闭。这一信号进一步转化成神经信号之后,我们就尝到了酸味。
                  ④除了咸味和酸味之外的其它味道,主要都是依靠味觉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的。这些受体就像是机器人的接收器一样,只不过它们接收的不是电磁波,而是化学小分子。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体蛋白也是如此,依据自身形状的不同,所能结合的小分子也不相同。一旦受体识别到与自己匹配的小分子,两者的结合会导致受体发生形变,进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终放出神经信号。
                  ⑤那么,既然我们能够尝出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味道,是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味觉受体蛋白呢?其实不然。我们舌尖上的接收器往往是多功能的,同一种受体蛋白能够识别类似的多种化学物质。这让我们的味觉变得不那么“精确”。比如说甜味,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等各不相同的分子,都能引起甜味的感觉。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发明了甜味剂--能够被受体识别,产生甜味的感觉,但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会导致发胖。
                  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舌头上品尝各种味觉的区域是不同的,这是完全没有科学道理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各种味觉感受器在人舌头上的分布的确是有区域的,但这些区域完全重叠在一起。具体来说,舌头的中间部分基本没有味觉能力,而前半部分和后部以及两侧则具有完全相同的味觉能力。而且,我们人类只能够尝出五种不同的基本味道,这五种味道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酸、甜、苦、辣、咸”,而是“酸、甜、苦、咸、鲜”。
              (选自《瞭望东方周刊》,有删节)(1)下列有关膜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觉细胞通过位于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感受各种不同的味道,膜蛋白分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两种。
              B.带正电的钠离子或氢离子通过相应的通道蛋白进入感知咸味或酸味的味觉细胞内,通过改变细胞内外的电压差引发神经信号,从而使我们尝到咸味或酸味。
              C.甜味苦味鲜味的受体蛋白形状是不同的,它们只能和与自己匹配的小分子结合,产生形变,引发细胞内的系列生化反应,最终放出神经信号,使我们尝到甜味苦味或鲜味。
              D.一种受体蛋白可以和与多种类似的小分子结合,从而产生相同的味觉。
              (2)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味觉细胞把不同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信号,使我们尝到不同的味道。
              B.人类品尝味道的过程是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C.舌头的前半部分和后部以及两侧都能品尝出苦味和甜味。
              D.酸甜苦辣咸,除了酸味和咸味,其余味道都是依靠味觉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的。
              (3)科普文章以普及科学知识技术为目的,本文普及了哪些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