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性恶论”的人性观以及“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强调“制天命而用之”。

              B.词兴于隋唐时,盛于两宋,是旧体诗歌的重要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另有近体乐府、长短句、乐章、诗余等别称。

              C.《临川先生文集》、《柳河东集》和《昌黎先生文集》均是以作者的籍贯命名其文集。

              D.“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 2.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东风”指春风,写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而低垂下翅膀入睡,生动形象地表现燕子在春光中衔泥筑巢的忙碌与辛劳。
              B.颔联写燕子梦境的迷离,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化用了金屋、梦蝶等典故,生动的展现燕子梦境的传奇。
              C.颈联中“梦入乌衣路转迷”化用汉殿、乌衣巷等典故,托物言志,凸显了睡燕的熟睡的神态,寄托了兴亡之叹。
              D.尾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小巷深深,卷帘人惊醒了燕子的美梦,场景亦真亦幻,耐人寻味。
              E.本诗为七言律诗,第二、四、六、八句押相同韵,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细致入微地刻画睡燕梦境的整个过程。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起于隋唐,盛于宋,又叫诗余、曲子词。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人尊称其荀卿,先秦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荀子》,为荀子与其门人所著。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定胜天”。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谥“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 5.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属于古体诗,通常是四联八句,颔颈两联各自对仗。本诗的颔颈两联对仗工稳精妙,可为典范。
              B.首联点明了相送的时间和地点。“烟波”给送行披上凄迷色彩,“孤雁”则更添一层惆怅。“阻”似指视线受阻,又似指行舟受阻,含义丰富,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C.颔联写朝廷全师出征,诸将会集南河,暗示“北虏”强大。由于这些消息来自传闻,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D.颈联是虚写,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句写孔到彼处后将无同乡伴侣的处境,“塞草”句运用反村手法写出边地的荒寒寂寥。
              E.尾联赞扬了“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并相信孔巢父凭借自身的才华,会顺利建立功名。这一联一扫上文哀怨低沉的基调,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6.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1)从字数看,这是一首______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长短句

              (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2)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 7.

              。下列各句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阙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 8.

              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戴复古《沁园春》)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前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提倡性恶论。 
              B.词的起源一般认为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是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句式长短不齐。被称作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等。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也是词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C.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品《海洋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D.朦胧诗派:20世纪80年代诗坛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等为代表,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 10.

              江梅引  

              姜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释】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