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
              B.这首诗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回忆风雪飘飞的环境中,友人离去的情景。
              D.这首诗虚实结合,作者想象与友人化为两只黄鹄飞回故乡的情景。

              E.这首诗分为前后两段,最后两句抒情含蓄委婉,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 2.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①全诗一开始就直接批判了几种错误的爱情观念,请你举出其中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本诗有不少意象,其中最核心的意象有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请结合诗歌做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问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学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4.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节告诉我们,刹那的开放,随着便是枯萎,是小野花注定的命运。但她并不感到悲戚,却向着永恒的太阳微笑,尽展自己生命的美好。
              B.在本诗中的野花,“向着太阳发笑”,“看不见自己的渺小”,“连梦也容易忘掉”,表现了小花在博大的自然中的不自知,她想以弱小的生命对抗自然。
              C.第二节中诗人告诉我们,相对于辽阔的荒野,无垠的青天,小花实在太渺小了,但野花并不为自己的渺小而伤悲,只在生存的搏斗中把握着现在。
              D.诗人在诗中礼赞着野花的生存态度。在诗人看来,人一如野花般生命短暂而渺小, 应该像小野花一样活出一份欢欣与诗意,享受生命的每一时刻。
            • 5. 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词,读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1954年夏,毛泽东主席曾经两次来到北戴河。有一天,时逢北戴河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又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片中,作者联想到了一位古人,是谁?词句中联系到的是这位古人的哪首诗歌?作者为什么在此提到这位古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日语“再见” 的音译。)
              A、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B、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C、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 7.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傅天琳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裳
              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枝桠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决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1.诗人塑造的黄桷树形象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卞之琳的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1、2句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地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风景”。
              B、3、4句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也就是前一句中的“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落 叶
              西风赠给我落叶一片
              一片枯萎了的生命

              枯黄的落叶
              无愧地笑着——

              她把浓绿
              赠给了果的红晕

              她把青春
              织进了树的年轮

              (1)这首诗运用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塑造了“落叶”的形象。
              (2)它启示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村夜
              藏克家
              太阳刚落,
              大人用恐怖的故事
              把孩子关进被窝,
              (那个小心,正梦想着
              外面朦胧的树影
              和无边的明月)
              再捻小了灯,
              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把心和耳朵连起,
              机警地听狗的动静。
              (1934年)

              1、对诗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太阳刚落”,诗句涉及的是具体时间,却未涉及大的时代背景;而下面的是句“大人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被窝”,便明确的揭示出20世纪30年代“村夜”的恐怖氛围。
              B、括弧中的梦想不是对上面诗句的诠释,而是另有其深刻的内涵:一是含蓄地表述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是借助梦境来否定当时的社会现实。
              C、“再捻小了灯”,诗人描述的这个小心翼翼的动作以及所折射出的心理活动,能够催生读者的想象。  
              D、“强撑住眼皮”,为什么?诗人说:为了“把心和耳朵连起来”专注的“听狗的动静”!诗人形象地告诉读者:社会的不安定,已把善良的农民,都逼成了惊弓之鸟。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歌诗合为时而作”。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诗人虽没有明说,但透过诗中的意象,便含蓄地显现了出来。
              B、诗人创造性的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梦想的安宁、静穆的美好景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恐怖与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在对比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审美倾向。
              C、诗人善于选择动词准确的表达意象,且使无声的动作富有动感。比如“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被窝”,又如“再捻小了灯/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D、诗人擅长选择生活细节形象的展现大主题。诗篇所写的是“村夜”,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片断,但透过这个典型意象,读者的思维与目光,却被吸引并投射到了社会的大背景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