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因此,它是诗经当中的精华部分。
              B.《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与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D.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2.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西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C.元杂剧一般是四折,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窦娥冤》中窦娥这一角色称为“正旦”。
              D.柳永是以描写乡村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其所写的《雨霖铃》是一首慢词。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王维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孟浩然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 4.

              我校上周举行了教师古诗文比赛,“修吾至善”国学社几位同学各想了一句诗,请您帮忙连缀成语序合理的一首诗,正确顺序为( )

              a珠玉歌赋会群英  

              b转入欢乐报告厅

              c明媚春光何处觅  

              d雨洒清明樱花落

              A.acbd 
              B.bcda 
              C.dcba 
              D.dacb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先河,李白继承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初唐四杰是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歌的一种,到宋代而盛行。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后来也有取诗词名句作为调名的,如《渔家傲》《南乡子》等,也称词牌名。
              B.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生平以夫死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泼明朗,后期国破家亡,在大动荡的社会中,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词风变得越来越悲凉凄切。
              C.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从辛弃疾开始,“豪放派”逐渐成为主流。南宋苏轼发扬光大了词的豪放风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合称“三苏”。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擅长。有《东坡乐府》。
            • 7.

              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 8.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 9.

              下列各句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是一首古体诗,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同时展开奇伟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代蜀道上壮丽雄奇瑰伟险峻的山川,其中也蕴含了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 
              B.《琵琶行》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优秀传统,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诗中作者描写了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抒发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C.在《声声慢》中,词人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是词人在艺术上的大胆开拓,不仅音韵清亮铿锵,而且极有层级地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D.《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作者最后用苏轼的诗来总括荔枝果实味美、喜人的特点,说明应因地制宜,努力发展荔枝生产,从而拓展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立意。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