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略读部分四首诗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也许——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悲惨,真挚而不夸饰。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令人黯然销魂。
              B.《一个小农家的暮》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嫣红”和“青布”是颜色的鲜明对比,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中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C.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最忌讳词语重复,《秋歌— 给暖暖》却出现了五个“暖暖”(题目中一个,诗中四个),十个“暖”,可称白璧微瑕。
              D.江非的《妈妈》选取的意象是现代化文明的产物,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事物,这些在都市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暗示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明天,天一亮……
              (法)雨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们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倚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1.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见到女儿的墓,诗人却说“我知道你在跤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希望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姐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却老走在你前面

              像光一样无形
              像风一样不安定

              她和你之间
              始终有距离

              像窗外的飞鸟
              像天上的流云

              像河边的蝴蝶
              既狡猾又美丽

              你上去,她就飞
              你不理她,她撵你

              她永远陪伴你
              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1.请指出诗中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希望,并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这首诗想告诉读者的人生真谛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下面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这首词的前三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词讲究炼字,请从文中找出几个锤炼得十分精彩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本词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曾说道:“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首词是不是有同样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革命事业发展进入低谷,含义深刻。
            • 5.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指勇敢有为的人。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描绘了红军行军途中红旗在秋风中迎风招展的景象。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蒋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词人久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寄托了词人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词人藐视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色彩鲜明,境界壮阔。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 6.
              烦 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只有两节组成,下一节正好是上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你”在诗中可能指代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表现红军战士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2.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势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2.“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句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结构和情感等方面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的前三段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写了几个镜头式的景物?这些景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断脐
              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
              从春抱到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1.对这首小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个诗段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
              B.二、三两个诗段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乳”积下四十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母子亲情。
              C.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D.最后两个诗段中,诗人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
              2.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说“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夕阳”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温暖的、遥远的,为什么诗人却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下面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

              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有泪只往心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