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必辨名。
              D.“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结情。
              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首尾两联淋漓尽致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无华。
            • 2.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柞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撇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降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  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 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画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
              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巧妙的乞讨
              [美]莫瑞尔•纳恩
                  ①听到丈夫即将下岗的消息,当时的震惊令我永远无法忘怀.
                  ②那时我们的婚姻已经经历了10个年头,约翰向我表露了对于这噩梦般遭遇的忧虑.他向我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找到新工作来维持生计.我们有3个不到5岁的孩子,还有一个马上就要出世,约翰是全家惟一的经济支柱.
                  ③“生活还要继续,”约翰说,看起来他比我乐观得多,“我们至少还拥有健康,失去的只不过是份工作.另外,公司会继续发3个月的工资,在这期间我肯定能找到新工作,用不着担心.”
                  ④约翰毕业于名牌大学,具有优异的工作背景,我相信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约翰早年丧父,他很早就肩负照顾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责任.他还曾是奥运健将,懂得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苦干加巧干.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未找到工作.我越来越害怕,对他的“迷信”也开始动摇.如果他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若不是有孕在身,我可以回学校教书,问题是距离我们第4个孩子的出生已经不到3个月了.
                  ⑤我们的存款所剩不多,分期贷款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得节衣缩食.最后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
                  ⑥有一天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我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往纸箱里装熟过头的水果和过期食品.我迟疑地问他要把这些食品送到哪里,他说:“削价处理,处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着那些老胡萝卜、芹菜和西红柿,足够我们全家吃几个星期.我想,用什么办法能体面地为孩子们讨一点食物呢?
                  ⑦“我们有只稀有的蒙古兔!”我脱口而出,扫了一眼3个饥饿的孩子.“我想给它买点食物.”
                  ⑧他很干脆地答道:“既然是给兔子吃,我就不收钱了.”那天他一共把5箱食物装进我车里,一边忙着,一边跟我聊天.我讲我们即将添一张嘴的家庭,他也讲了自己的情况.他叫杰弗,出身于一个拮据的五口之家,在这里打工,是为了支付大学学费.
                  ⑨几星期过去了,杰弗开始把过期和包装破损的盒装食品也装进箱里.这些花生酱、汤料和奶酪还可以吃,按规定却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欢吃这些东西.”他解释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给我们.几个月后,我们发现食品下面还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品种越来越多.后来每次杰弗集满一箱“兔食”就会给我打电话,还时不时送上家门.但他从来没问过小兔子的情况,每次把东西放下就离去.
                  ⑩第四个女儿出生时,我喜中有忧,担心未来的家庭开支.“上帝啊,求求你,”我祈祷道,“你曾许诺我们的苦难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丈夫悄悄走进产房,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今天上午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我闭上眼睛,感谢上帝对我们的恩赐.“坏消息是,”他继续说道,“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
              ⑪后来我再去那家超市,杰弗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据超市经理讲,正当我为婴儿出世忙碌时,他搬家了,没有留下新地址.
              ⑫我默默发誓,一定要回报那些在患难时期帮助我们的好心人.此后10年里,我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的心愿并没完全了结,直到10年后的一天,我遇见杰弗站在超市办公室门前,胸前佩戴着“经理”的工卡.
              ⑬对一个曾帮助过你并同时维护了你自尊的人,一个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贬低你自身能力的人,一个相信在生活中藏有一只稀有蒙古兔的人,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对于杰弗的升迁我一点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赋,懂得如何倾听我特殊的祈求.
              ⑭“纳恩太太!”他兴奋地喊道,“我经常想你和你们一家.小兔子怎么样了?”他轻声地问.
              ⑮握着杰弗的手,我眨了眨眼,低声说:“谢谢你的关心.那只兔子很久以前就离开我们了,我们过得好极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从“我”听到丈夫下岗的消息写起,至“我们过得好极了”结束,叙述了“我”的一家在苦难的生活中得到意外帮助的故事.
              B.因为“我”要的是“蒙古兔”的兔食,杰弗为了维护“我”的自尊,便把“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等物品放在了食品的下面.
              C.丈夫约翰在产房向“我”报告消息时,把“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称作“坏消息”,表现了他对我家的那只蒙古小兔子的眷恋之情.
              D.“直到 10年后的一天”,“我”才在超市办公室门前遇到佩戴着经理工卡的杰弗,表现了“我”寻找杰弗的时间之长,心情之切.
              E.小说第⑬段的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内心深处对杰弗的感激之情,也让读者对杰弗的做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杰弗有哪些性格特点?清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将小说题目“巧妙的乞讨”改成“善意的帮助”更好,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教授
                                              袁炳发
                  心理学教授矫正是我的朋友.
                  矫正的婚姻一直不是很和谐,因此,没事时他总是找我倾诉他心中的苦闷.
                  矫正的妻子是搞教育学的,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最多的是体现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
                  矫正说妻子的教育学太空洞,不实际.
                  矫正说,就连孔子都知道人多了怎么办?子曰:“富之”,“教之”.
                  矫正还常在晚饭的桌上,开导妻子做人要厚道一些,不要瞎嚷嚷瞎起哄.人在不温饱的情况下,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呀!
                  妻子听后,立即拍案而起,说老矫我对你无话可讲.
                  说完,妻子夹了一些菜,放到碗里,就回自己的房间里吃去了(俩人一直在分居),还把门锁从里面扣上了.
                  矫正见妻子对他如此态度,感觉像是受到了屈辱.
                  矫正把饭碗“咣”地往饭桌上一放,走到妻子的卧室门口继续说,妈妈的,我说的没有道理呀?你想呀,一对靠拾荒过日子的夫妻,到了情人节,丈夫咬着牙给妻子买了一大束玫瑰.妈呀!这时候的妻子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妻子会说浪费呀!花这冤枉钱,不如买斤豆油,咱家有几顿菜都没放油了.
                  孔子的“不富不教”的理论,合乎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呀!
                  门被推开,妻子指着矫正说,老矫你有完没完.你那心理学好,把自己分析的都神经兮兮了,连说话的声调都娘们叽叽了,真叫我鄙视.
                  鄙视?你这是嫉妒,懂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本性深处,都不希望有人在各方面超越自己,包括夫妻.
                  放屁!你是疯子!你给我滚!说完,妻子把一本书砸在了矫正的身上.
                  矫正把书拣起放到桌上,怒着脸告诉妻子,你不是鄙视我吗?告诉你我可以找一个不鄙视我的人.
                  一次,矫正约了七八位男女朋友在一起喝酒.
                  我也是被约的朋友之一.
                  矫正的身边坐着一个女孩.
                  矫正对大家介绍说女孩叫蛮蛮,是他的女友.
                  我挺吃惊的看了一眼矫正,然后又看了看女孩.
                  女孩矮粗形,厚唇小眼睛,牙齿不白,皮肤也不白.天呀!矫正怎么会爱上这样的一个女孩.
                  喝了几杯酒,矫正告诉大家,蛮蛮是他的神!是他的命!
                  叫蛮蛮的女孩咧着嘴在那笑.
                  笑后,女孩说我正在和矫老师学习心理学呢.
                  接着,女孩像背诵似地说,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
                  大家听后,一阵哄笑.
                  矫正伸出他那只白胖的手,细声软气的阻止大家说,笑什么吗?有现象必有其本质,我知道你们此时在想什么.但我给大家一个面子,这里我就不揭露了.
                  大家听后,就都不笑了,开始静下来.
                  矫正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呀!我太爱蛮蛮了.妈呀!那种爱你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你们知道蛮蛮给了我多大力量吗?这样比喻吧,给我一根棍儿,我能把天捅破了.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矫正又是伸出白胖的手,阻止说,笑什么?真的,在蛮蛮面前,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干一件漂亮的惊天大事,让蛮蛮知道我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叫蛮蛮的那个女孩,坐在那仍然咧着嘴笑.
                  不日,矫正真的开始谋划一件大事.
                  他买来一把仿真手枪,戴上蒙面罩,在喝了半斤白酒的一天午后,他冲进了一家银行.
                  矫正双手平举着枪,对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喊,钱快快地拿来!
                  他的话音刚落,银行保安的警棍便把他击倒…
                  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法官问矫正抢劫银行的动机是什么?
                  矫正回答简洁明了:是爱情的力量让我这么做的.
                  旁听席上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
                  最后,法庭宣布:心理学教授矫正,以抢劫银行未遂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矫正在家庭生活中经常苦闷,原因是:作为男性,他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妻子面前有“强势”,甚至还被她揶揄、讽刺、挖苦、谩骂.
              B.妻子回自己房间吃饭,俩人一直在分居,还反锁了门.这些细节描写说明妻子对矫正进行心理虐待,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厌恶与疏离.
              C.“放屁!你是疯子!你给我滚!说完,妻子把一本书砸在了矫正的身上.”妻子的言行体现了现代知识女性反家暴意识的觉醒.
              D.矫正与妻子没有和谐夫妻关系的内质,从心理方面必然要找回缺失的强势感觉,为后文写他对蛮蛮表现出来的病态爱情埋下伏笔.
              E.矫正在蛮蛮面前男性强势凸显,他能获得健全正常的爱情,也充分说明心理学教授也像其他人一样,需要在心理体验上获得平衡.
              (2)小说为什么以“心理学教授”为题?请简要分析.
              (3)塑造蛮蛮这个形象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
              (4)抢劫银行的情节看似突兀荒诞,但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幸福
                                                (前苏联)高尔基
                  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
                  这事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的牧场上.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大家都感到身心疲倦了,便纷纷跑到已经刈割过的草地上歇息了.
                  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
                  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在我们的脚下,草茎被踩折了,发出唰唰的声响.天穹的透明酒杯向大地倾泻出月亮清辉的醉人气息.
              “多美啊!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在浓浓的圆形阴影里,草螽鸣叫着,远处有人悲凉地唱道:“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衣领绦子,好让她能松快地喘气.
                  这时,看着她美丽的面庞,我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那里有两个大学生和统计员依然悲吟着那支令人厌烦的歌儿:“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就像快活的格鲁吉亚人在梯比利斯炎热的广场上出售高加索浓葡萄酒的皮囊.“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膝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桔子.“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么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
                  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橘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恶棍,真掺了烂的…”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橘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橘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那末,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我想起了她的比拟:“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美丽的妇人剥去第二个橘子的皮,以长辈的口气重复着,像是教训我:“是的,我要是您的妻子…”“谢谢您,”我说:“谢谢”.
                  我感谢她--是真诚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表述简洁,富有深意,“如此之近”“几乎抓住它温柔的手”等语,表达了遗憾的思绪,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两次出现悲凉的歌吟“哎,为什么你背叛我”,第一次暗示接下来二人的交往可能会不太顺利,第二次则主要暗示姑娘失望烦乱的情绪.
              C.“我”按照圣书上写的去取水解救这位“晕过去”的姑娘,而“她”对“我”的做法很不解,这从“她”当时的言行和四年后对“我”说的话中可知.
              D.小说谈到姑娘时,多以“她”相称,而在快结尾处,却用了“美丽的妇人”的称呼,这一变化是为了突出“她”的美丽以及“她”已为人妇的事实.
              E.这是一篇爱情小说,描述了两个两情相悦的青年人四年前一场美丽的错过,借主人公“我”表达了对“错过”的深切惋惜和对生活的辩证思考.
              (2)小说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画波浪线部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还有一个译本是“最温柔的那一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左二老爷
                                                   青 铜
                桥镇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旗幌蔽日,每逢集日,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撂地儿说书的、打竹板唱莲花落的…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说的唱的,样样俱全.
                这正是热闹的时辰,热闹的场合,平地里忽然钻出一个细小的声音:“左二老爷来了!”你再看,书不说了,戏不唱了,做买卖的也不讨价还价了,齐刷刷地闪到街边.打人缝开处,走来一个矮小精瘦的老者,病秧秧的一副气色,倒比不上他身后跟着的那两杆快枪来得气派.
                左二老爷似一阵小风吹过长街,两旁的人便像倒伏的麦浪,齐刷刷地鞠躬致意.左二老爷只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地走过去.直到那老迈佝偻的身影走出很远,人们才醒过神来,该干啥的还干啥.
                左二老爷何许人也?非耕非读、不官不商,手上却有丁当哗啦花不完的银钱,眼前有跑前跑后使不完的跟班,外头有甩得开叫得响抖不完的威风和脸面,用桥镇人的话说:“手不捉笔,脚不踩耙,头不戴纱,不耽误吃香喝辣.”
                他凭什么?!
                这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杂处之所,免不了生出些事端,骗钱昧货伤人打脸,闹得风波汹涌天昏地暗,只要找到左二老爷,就风平浪静云住雨歇了.也因此,不管是江浙大贾,还是沧州豪客,乃至各家店铺,街头摆摊炸果子、卖菜的小贩,只要踩着桥镇的地面,都要孝敬左二老爷一些日用钱,桥镇人管它叫“地皮税”.
                这一日,左二老爷照例转完了街,正在富春楼喝茶,突然来了个推独轮车的少年人,一头拜倒在左二老爷身前.
                原来,这是个打北乡过来卖馍的,头一回来桥镇,刚交了“地皮税”,车子还没扎稳,馍就被哄抢一空.这满街的人,问谁要钱去?
                左二老爷细细地抿着茶,眼皮也不抬.末了,把茶碗往桌上一顿,说:“去吧,少不了你馍钱.”
                少年人前脚走,管家后脚上街,提一面响铜锣往十字街口一站,“咣咣咣”三声响过,说:“谁吃了人家的馍,把钱送到富春楼柜上.一个馍,一个铜板.”
                一个馍一个铜板?忒贵了些吧!可左二老爷说了,天底下没有白吃的馍!
                富春楼一时挤破了脑袋.这边,卖馍的少年人抹着眼泪一路走,忽听身后马蹄声疾雨般撵上来,马上人抬手扔过个手巾包儿,说:“左二老爷说了,您一个外乡人来俺桥镇做买卖,照顾多有不周.这多出的馍钱,就当跟您赔不是了.”
                日子快如马蹄,转眼五年过去.县里忽然来了个18岁的新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剿土匪、惩恶霸、治青皮,砍砍杀杀.桥镇却依然故我.
                这一日,左二老爷闷得慌,就去了戏园子里.唱的是豫剧《包文正二下陈州》.演包文正的是光州城来的名角儿赛金锣,一条嗓子盖过了铜锣家伙:
                                         私访走上陈州道
                                         不戴乌纱不穿袍
                                         不骑快马不坐轿…
                                         水影里庄稼佬
                                         有谁知乔装改扮的开封府尹黑老包…
                听到要紧处,左二老爷忍不住喊声“好”!这时候,邻座来了个长袍客,二十上下的年纪,却吸着一杆两尺半长的旱烟袋,一个劲儿喷云吐雾.那长袍客落座时,偏巧坐歪了条凳,身一斜,通红的烟袋锅子猛地蹭在了左二老爷脸上,“滋”的一道白烟过后,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子肉焦味儿.
                左二老爷疼得浑身一哆嗦,差点没蹦起来.身后的跟班还没撩起衣襟,左二老爷的手早已伸过来,摁住了.
              长袍客似笑非笑地望一眼,问:“这位老爷,没烫着您吧?”
                左二老爷笑笑,顺手端起茶碗抿一口,眼皮也不抬地说:“不碍事儿,听戏,听戏.”
                戏台上,锣鼓一紧,赛金锣抖开一条铁打的嗓子唱:
                                     小衙内杨金吾火上浇油真可恼
                                     俺倒要细查细访细盘细问细推敲
                                     查明了真赃实据定斩不饶…
                长袍客起身走了.管家说:“咦,这不…”
              “你那眼色!五年前推车卖馍娃,今日个坐衙县大人.”左二老爷抿口茶,幽幽地道:“包文正下陈州,是要血溅狗头铡的…”
                次日,左二老爷将枪械、钱粮封了,差管家送往县里,自己却关了宅门,去了镇外一处小院,闭门谢客.数日后,打县城快马递来一封素笺,没有称呼和落款:
                识时务方为俊杰,知深浅才是达人.
                你赠我馍钱一吊,我还你性命一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桥镇集市,用排比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描写了集市热闹喧哗的场景,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桥镇的繁华,交待社会背景.
              B.小说描写了左二老爷的外貌气色,与后文他在众人前的气势与派头形成对比,尤其是“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的细节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
              C.小说不仅直接描写了左二老爷的神态、语言和心理,而且通过描写集市上众人的态度和管家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左二老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D.那位18岁县长就是五年前卖馍被抢的少年人,他雷厉风行,铁腕整治强权恶霸,且知恩图报,经过警告、暗示放过了左二老爷.
              E.叱咤一时的左二老爷因为一次随手的救助,居然保全了性命,小说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2)听戏这一情节中,作者花费笔墨引用的两段戏文有何作用?
              (3)左二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4)这篇微型小说在构思上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道
                                            聂蠡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士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饮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7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表,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扣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
                 遵票的叫牛金,40 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儿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全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剐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全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仝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采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采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幺了?看京剧都套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原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有删节)
              (l)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的责备和埋怨,说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B小说开头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纪于天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是为下文具体写纪于天“传道”作铺垫.
              C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培养对京剧的兴趣.
              D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精当点评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本文注重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眨眼间就不见了”、“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纪于天“凄凉悲切”地演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萌芽
                                              左拉
                  夜,阴沉乌黑,天空里没有星星.一个男人在光秃秃的平原上,孤单单地走着.这是一条十公里长、笔直的石路,两旁全是甜菜地.三月的寒风像海上的狂风一样凶猛,从大片沼泽和光秃秃的大地刮过来,冷得刺骨,这才使他意识到这里是一片广漠的平原.举目望去,夜空里看不到一点树影,脚下只有像防波堤一样笔直的石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向前伸展着.
                  他又走了大约两百步.忽然在一个转弯的地方,他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火堆,把夜空烧得烟雾腾腾.这是一群密集的低矮建筑,中间高耸着一个工厂烟囱的影子,从满是污垢的窗户透出几道微弱的灯光,有五六盏半明不暗的吊灯挂在外面的木架上.
                  这个人认出这是一个矿井.但他立刻又感到不知如何是好,有什么用呢?哪里都不会有工作.他没朝这些建筑走去,而是不顾一切地登上了矸子堆,因为那儿有在铸铁炉里烧着的三团煤火.他走近一炉煤火,说了声:“你好!”
                  一个赶车人正背靠着炉火站着,这是个老头,穿一件紫色毛衣,戴一顶兔毛鸭舌帽,他的那匹大黄马像一头石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人们把它拖来的六节斗车倒空.卸车工人是一个红头发的小伙子,长得干瘪瘦小;他不慌不忙,懒洋洋地用手按着卸车手柄.【矸子堆上凛冽的寒风刮得越来越大,它那一阵阵的怒吼,有如挥动着的长柄镰刀一般】
              “你好.”老头子回答说.
                  一阵沉默.来人觉得别人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他,就立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我叫艾蒂安,是个机器匠…这儿有活儿干吗?”
                  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看来有二十一二岁,满头棕发,长相俊美,尽管手脚细小,却很有精神.
                  赶车人感到放了心,摇着头说:
              “没有,没有,没有机器匠的活儿…昨天还有两个人来过,什么活儿也没有.”
              一阵狂风打断了他们的话】.过了一会儿,艾蒂安又指着矸子堆下面一片阴暗的建筑物问道:
              “这是个矿井吗?”
                  老头子一阵急促的咳嗽,他吐出一口浓痰,在被火映红的地面上留下一个黑点.
              “是啊,是个矿井,沃勒矿井…你瞧,前面就是矿工的住区.”
                  沃勒矿井现在像从梦境中展现出来.艾蒂安在煤火前一面专心地烤着他那冻得流血、可怜的双手,一面望着沃勒矿井.矿井有着一片低矮的砖砌建筑物,它的烟囱直立在那里,像是一个吓人的大犄角,在他看来,这个矿井好似一个饕餮的野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他一面观察这个矿井,一面想着自己,想着自己八天来到处寻找工作的流浪生活.他回想到自己本来是在铁路工厂的车间里干活,只因为打了工头几记耳光,结果被赶出了里尔,哪儿也不收留他.星期六,他到了马西恩纳,听说那里的铁工厂有工作,然而,什么工作也没有;不论是在铁工厂还是索纳维勒工厂,他都没有找到工作.他不得不藏身造车厂的木料堆底下捱过了一个星期天;那里的看料人在夜里两点钟把他赶了出来.他一无所有,一文不名,连一块面包干也没有.他这样到处流浪,连个避风的地方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
              “在蒙苏有工厂吗?”年轻人问.
                  老人啐了一口黑痰,在大风中回答说:
              “哦!工厂可不少,三四年前可热闹呀!就是找不到人手,从来也没赚过那么多的钱…现在又该勒紧裤带啦.工人被解雇了,工厂一个跟着一个地关了门…这也许不是皇帝的过错,可是,他为什么要到美洲去打仗呢?更不要说霍乱害得人畜全都死了.”
                  两个人断断续续,简短地聊了几句,不住地发牢骚;艾蒂安说他已徒劳奔走了一个多星期.难道非把人饿死不成?眼看就要把人逼成乞丐了.
              “是啊,”老头说,“这绝不会有好下场,上帝不允许使这么多的基督徒无家无业.”
              他们说话的声音消失了,被淹没在一阵阵狂风发出的忧郁的吼声中.】
              “你看,”赶车人转身朝着南面,大声说,“那边就是蒙苏…”
              “在蒙苏,霍东糖厂最近裁减了工人;除了面粉厂和布勒茨绳索厂还勉强支撑着以外,还有,格日布瓦玻璃厂正闹罢工,因为据说那儿要降工资.”
              “眼下我们这儿还凑合,”赶车人补充了这么一句,“不过矿井也减产了.你看对面的维克托阿炼焦厂,也只有两组炼焦炉还点着.”
                  他又啐了一口痰,把空斗车挂好,跟着他那匹半睡不醒的马走了.
                  现在,黑暗仍然没有消失,但是,老头的指点使得黑暗充满了莫大的苦难,这种苦难正是这个年轻人现在不知不觉地在他四周,在这无限辽阔的地方所感受到的.三月的寒风在这片光秃秃的原野中卷来的不正是饥饿的声音吗?怒吼的狂风似乎带来了失业,带来了招致许多人死亡的饥荒.他东张西望,想尽力看清黑暗中的东西.一切都沉浸在这神秘莫测的黑夜中,他只能远远地望着高炉和从许多烟囱里冒出一溜溜火焰的炼焦炉.在炼焦炉左边一点的两座高炉,在空中冒着蓝色的,像巨大的火炬似的火焰.这是一场火灾给人带来的悲惨景象,在阴沉的天际,除了这些煤铁之乡的夜火外,看不到一颗星星.
              (1)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说“这种苦难正是这个年轻人现在不知不觉地在他四周,在这无限辽阔的地方所感受到的.”请结合文本概括造成人们“这种苦难”的原因.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①在他看来,这个矿井好似一个饕餮的野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
              ②从满是污垢的窗户透出几道微弱的灯光,有五六盏半明不暗的吊灯挂在外面的木架上.
              (4)文中三处加“【】”的句子都写到了风,设计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城市人的压力
                                                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的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以致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扶持路,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E.小说主要是写“我”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神奇的自来水
              秦德龙
                  天立医院的医生为我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人吃惊:我得了自来水依赖症。我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呢?
                  我对医生说了实情。几年前,我到一个边远山区挂职锻炼,吃住都在老乡家。说实在的,山里很穷,很落后,老乡有了病,也只是喝碗白开水,顶多熬点稀粥喝。这里的人,靠天吃饭,吃水要到山里去挑,山里有山泉。当然,山里吃的喝的都是绿色环保食品,绝对不会有任何污染。
                  山区是没有自来水的。可我怎么会得上自来水依赖症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几年来,你一直喝的是山泉吧?”
              “那当然,我一直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山里的饭和菜。我一天都没离开过山区!”
              “你还没听懂我的意思。我是说,正因为你没离开过山区,一直用山里的水烧饭,你才会得上这种怪病。”
                  我愕然了。
                  医生吩咐护士给我挂瓶子输液。“输液吧,输几天水,你就好了。”
                  护士很快就给我挂上了吊针瓶子。然后,拍拍我的手背,让血管鼓起来,一针攮了进去。扎上吊针后,护士又调了调流速,让药液缓慢有序地滴入我的身体。
                  我忍不住问护士:“请问,您给我输的是什么药?”
                  护士爽快地答道:“自来水。”
                  我大吃一惊“自来水?怎么不给我打药呢?”
                  护士笑道:“这就是药啊,你得的是自来水依赖症啊。你体内缺少自来水,所以,才给你输自来水!”
                  真是气死我了。我输自来水干什么?我到医院干什么来了?我就是来打针吃药的呀!我拔掉针头,找到了医生。
                  医生望着我,笑道:“你几年没喝自来水了,也没吃自来水煮的饭了,当然要给你输自来水了。为什么不叫你端杯子喝呢?那样治病,看起来快,实际上慢。自来水,必须进入你的血管,才能全面吸收。你明白吗?”
                  我目瞪口呆。暗暗承认医生说得有道理。可我似乎还是不明白,自来水真的能治病吗?
                  医生让护士重新为我扎上了针。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完针,我决定去查查自来水的功能,也许能得出结论。
                  化验室主任接待了我。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了自来水的构成,还写出了分子式让我看。她特别强调自来水里都放有漂白粉,而漂白粉的成分就是药物。她还说,城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漂白粉的指标需要不断地修改,否则的话,就遏制不住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原来,几年前,我已经喝惯了城里的水,吃惯了城里的粮食和蔬菜。我的身体,早就对城里的自来水产生依赖了。到山区挂职后,不吃城里的自来水了,改变了饮食结构,我的身体反倒不适应了。所以,医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我的身体补充城里的自来水。
                  山区的老乡很挂念我,房东老弟特意进城来看望我了。他提来了一个很大的篮子,用毛巾盖着。我猜想,里面都是我爱吃的东西,小米啊、红薯啊、山果啊。可我没想到,篮子里只有一瓦罐泉水。
                  房东老弟指着山泉说:“这是让你润嗓子的。多喝点泉水,好得快。泉水甘甜,没有任何污染!”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据“实”相告:“放这儿吧。今天,我输了很多水,肚子已经饱了。”
                  房东老弟走了,留下了那罐子泉水。
                  我提上瓦罐,将里面的泉水倒掉了。不这么做,我的身体怎能复原呢?我不需要再喝山里的泉水了。
                  每天,我都要到医院排队输水,输自来水。过了些日子,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看来,自来水真是神奇。
                  病好后,我没有再到山区去,却经常盯着空空的瓦罐发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我”得了自来水依赖症,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完全符合现实生活情理。
              B.“我”将房东老弟送来的那罐子泉水倒掉,表明我采纳了医生的治疗建议。
              C.结尾“我”“经常盯着空空的瓦罐发呆”这一细节描写虽然简略,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D.小说围绕“我”得自来水依赖症这一事件,按看病、治疗、病愈的情节推进。
              E.以“神奇的自来水”为标题,“神奇”一词褒词贬用,讽刺了自来水的效果。
              (2)请概括小说中“我”心理的主要变化。
              (3)小说叙述了“我”生病前在边远山区的生活,从全文看,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4)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任选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