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诗分古体和近体,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C.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 2.

              辋川别业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其状写精细传神,抒情流畅自如,意境恬静优美。
              B.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C.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D.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E.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 3.

              下列对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等。
              B.“司马”州刺史的副官。但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有职无权。
              C.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篇幅较长,句式灵活。
              D.“五陵”,唐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 4.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下列对《公安县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 5.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个大草莓含激素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只是别有用心者耸人听闻而已。事实上,近几年关于草莓的谣言也确实不少,     ①     。比如去年3月这个时段,多地草莓就受到乙草胺超标致癌消息的困扰。虽然在专家和主管部门等多次从不同侧面辟谣后,  ②  ,但还是导致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       ③       ,种植户和经营户为此损失严重。

              (2)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毛泽东才得于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抚今追昔、感而赋诗。请依据律诗的知识将下列标有序号的4句话分别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①红旗卷起农奴戟              ②为有牺牲多壮志

               ③ 黑手高悬霸主鞭            ④ 敢教日月换新天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王维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孟浩然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 7.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两个诗人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B.陶渊明是西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早年曾经为官,后厌倦官场,去职归隐,写出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及田园生活的情景,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C.张洁与毕淑敏都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们先后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影响了一批批文学爱好者。

              D.古体诗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古代的诗歌,它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9.

              运用逻辑推理,把下列诗句还原在甲乙丙丁四处,并说明原因。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极为盛行,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达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竹墨》诗说:“丁”。这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处:选择(   )理由:

              乙处:选择(   )理由:

              丙处:选择(   )理由:

              丁处:选择(   )理由:

            • 10.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 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 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千,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 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 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 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 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 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                   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2) 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须用“兮”表示停顿和节奏变化。
              B.“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凤姐说黛玉像是贾母“嫡亲的孙女”,有奉承之意。
              C.“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风骚”泛指文学。
              D.“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

              (3)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4) 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 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