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中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而: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句中语气词,不翻译
              D.夜驰之沛公军    之:到,往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②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①秦有余力而制弊                  ②可怪也欤
              C.①而君幸赵王                      ②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D.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②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 3.

              送陈经秀才序

              欧阳修

                  伊出陆浑,略国南,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砑,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暮归。故人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天圣九年,26岁的欧阳修被派往洛阳任留守推官。

              (1) 对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面的句子分编四组,全都属于“得山水之乐”的一组是 ( )

              ①然山形中断,岩崖缺砑  ②水溅溅鸣石间  ③唱呵后先,前傧旁扶  ④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  ⑤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⑥听八节滩,晚泛舟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而下,东以会河  绝:穿越
              B.刺舟随波,可为 浮泛  浮泛:乘舟游览
              C.登览未周,意已 矣  怠:轻慢
              D.傍山足 夷犹而下  夷犹:从容自得
            • 4.
              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B.夫晋,何厌之有
              C.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佯狂不知所之者
            • 5.
              下列各项加点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发志士之悲哉                          共乏困
              B.奔车朽索,可忽乎?失所与,不知
              C.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吾还也
              D.君亲谓予何                              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 6.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
              A.以地事秦
              B.洎牧以谗诛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7.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孙圉 于晋  聘:访问,出使
              B.又能上下 于鬼神  说:通“悦”,使愉快,取悦
              C.以戒不 者也  虞:欺骗
              D.龟足以宪 否  臧:善,好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请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A.若舍郑为东道主
              B.勇气闻于诸侯
              C.董之严刑
              D.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9.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________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________?”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________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________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给下列句子加入恰当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醉________犯之者

              ②所忧何________

              ③吾君欲________树木之故

              ④________可乎

              (3) 下列选项中分别直接表现景公“以私恚害公法”和晏子正直、爱民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 之      内:接纳
              B.君树槐 令  县:通“悬”悬挂
              C.刑杀不     称:合适
              D.威严 乎君  拟:与……相比
            •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须臾      不知东方既白
              B.不知其所止      客喜
              C.引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之兴怀
              D.月出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