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项中,句子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译文:想一想这是受了谁的残害吧,又何必去怨恨秋声?
              B.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回到船上,任凭它在江心漂流,随着船停靠的地方而休息
              C.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译文:不损害它结果实而已,并没有使它结果又早又多的本领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等到燕太子丹把派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办法,才开始加速祸患的到来
            • 2.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活到生命的尽头,乐天知命还犹疑什么呢?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出生时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异,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诋毁的话就接踵而来
            • 3.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我左手抓住他(秦王)的衣袖,右手(用刀)刺他的胸部,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西边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我一下子起飞,飞到树上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到地上罢了,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D.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译文: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可以超过水,因为它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 4.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国家和自己都灭亡了,被天下的人耻笑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翻译: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筯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翻译:为什么竟然一天都默默在这里,很像个女孩
            • 5. 下面各项中,句子意思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瑰丽奇异、很壮观的景象,常常存在危险而且又偏远,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B.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译文:(宫女们)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她们)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
              C.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译文:竹工破开竹子,削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成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
              D.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译文: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伤随之而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 6. 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7.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地一项是(  )
              A.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正当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们一行人可以解除祸患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文: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悼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C.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译文: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侥幸的了,然而侥幸地活下来又为了什么呢?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是有重大作用的啊!
            • 8. 对下列文言句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因此(我)有感于怀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最终)消逝不知道它去了哪儿
            • 9.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者,通与不通也.
                  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
                  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则闭塞之讥归于君;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
              【注】:①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②纲纪,法度,法纪.
            • 10. 原山狼
                                            (清)赵执信
                  原山有穴焉,与村墟密\(\underset{•}{迩}\).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顷岁,一狼据之.每日暮,则负穴而嗥,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underset{•}{然}\)莫敢犯.山中鸟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underset{•}{焉}\).有黠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咸和.狼大喜,声益凶厉.间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 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underset{•}{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给其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underset{•}{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属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underset{•}{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评曰: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为威,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underset{•}{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注释】:①阑入:擅自进入.②海壖:海边.③侈然:放纵的样子.④厌然:畏缩的样子.⑤属者:刚刚.
              殛:诛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