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辟入府。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方议城银州,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官属不肯从,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耿端彦疾驱至银州,五日城成,夏人果从泾原至,则城备已固,遂遁去。进枢密直学士。
                   节夫在延安日久, 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言:“ 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太原府。
              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河东、河北骚动,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降为待制、知永兴军,数月,。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陶节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菜重其材/
              B.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橐重其材/
              C.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菜重其材/
              D.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橐重其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司马,我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也作大臣追赠封号。
              B.谍,间深。文中指陶节夫安插在夏人中的内线,专门负责打探夏人的军事情报。
              C.裨将,副将。裨,副的,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卒,去世。《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日卒,庶人日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陶节夫德行高尚,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面狡猾的罪犯杨元,杨元把他视为“长者”,崇敬他,于是服罪,甘愿接受刑罚。
              B.陶节夫守边有功,屡得晋升。他成功招降羌人,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升任显谟阁待制。
              C.陶节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下令加强银州城防,夏人果然袭击银州,银州因城防坚固,得以保全。
              D.陶节夫足智多谋,恪尽职责。他兼任泾原等地经制司时,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成功计擒李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
              译文: ______
              ②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
              译文: ______ 。
            • 2.
              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如。
              译文:舞动起深渊里潜藏的蛟龙,哭泣那孤独小船上的寡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况且我和你只是那江渚之上的渔夫和樵夫,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后来的读者,也将对这件斯文的事有很深的感触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甚善,我固当 ______
              尔植,督尔获 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故吾不其长而已 ______
              A.伤害   B.妒忌  C.妨碍   D.祸害
              ②故且怠 ______
              A.生病   B.困苦  C.贫困  D.怨恨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旦暮吏来呼曰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B.故乡人号“驼”以子之道,移官理
              C.以致性焉尔               以金笼进上,细疏
              D.而木之性日离矣           覆之掌,虚若无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5)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为什么还写到了她植者和长人者?请作简析。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或议治水之道,当以丰穰之年为始,俾人民乐输,工料易办,备预不虞,策之上者。此言是也。然余以为譬如治病,今人尚有无力就医而听之呻吟者, 岂有病未至而先服药者乎?病既至矣,初则择医其难,继则服药无效,或调理之不得其宜,反至增重,吾见病未去而人已惫矣,故曰得人最难。
                  ②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③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有删改)(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______
              A.也  B.矣  C.耶  D.哉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难道有还没得病却先服食药物的人吗?
              B.难道有还没得病却让他先吃药的人吗?
              C.难道有病人还没到就要先服食丹药吗?
              D.难到有病人还没到就让他先吃药的人吗?
              (3)试根据第③段画线句提炼出两个成语。 ______ 。
              (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试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办好水利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 5.
              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林觉民《与妻书》)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奂,字道明,彧兄子也。父粹,字景深,位黄门侍郎。奂继球,故小字彦孙。年数岁,常侍球许,甚见爱。奂诸兄出身诸王国常侍,而奂起家著作佐郎。 琅邪颜延之与球情款稍异,常抚奂背曰:“阿奴始免寒士。”
                  奂少而强济,叔父景文常以家事委之。仕宋历侍中、祠部尚书,转掌吏部。升明初,迁丹阳尹。初,王晏父普曜为沈攸之长史,常惧攸之举事,不得还,奂为吏部,转普曜为内职,晏深德之。及晏仕齐,武帝以奂宋室,而从弟蕴又同逆,疑有异意,晏叩头保奂无异志。时晏父母在都,请以为质,武帝乃止。
                  永明中,累迁尚书右仆射。王俭卒,上欲用奂为尚书令,以问晏。晏位遇已重,意不推奂,答曰:“柳世隆有勋望,恐不宜在奂后。”乃转左仆射,加。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与宁蛮长史刘兴祖不睦。十一年,奂遣军主朱公恩征蛮失利,兴祖欲以启闻,奂大怒,收付狱。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上知其枉,送兴祖还都,奂恐辞情翻背,辄杀之。上大怒,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合将军曹道刚领兵收奂,又别诏梁州刺史曹武自江陵步出襄阳。及道刚、曹武、文显俱至,众议闭门拒命。长史殷叡,奂女婿也,谏曰:“ 今开城门,白服接台使,不过槛车征还,隳官免爵耳。”奂子彪坚执不从,叡又曰:“宜遣典签间道送启自申,亦不患不被宥。”乃令叡书启,遣典签陈道齐出城,便为文显所执。叡又曰:“忠不背国,勇不逃死,百世门户,宜思后计,孰与仰药自全,则身名俱泰,叡请先驱蝼蚁。”又不从。奂门生郑羽叩头启奂,乞出城迎台使,奂曰:“我不作贼,欲先遣启自申,政恐曹、吕辈小人相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司马黄瑶起、宁蛮长史裴叔业于城内起兵攻奂,奂闻兵入,礼佛,未及起,军人斩之。
              (选自《南史》,有删节)
              【注】①启:书信。②先驱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
              B.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
              C.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
              D.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祖,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若从祖年长于祖父则称为伯祖父,简称为伯祖;若从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父,简称为叔祖。
              B.外戚,即皇亲国戚,是皇帝的母亲和妻子家族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C.给事中,官名。秦始置,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D.“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皇帝的命令还可称“上谕”“谕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奂过继给了堂祖父王球,备受宠爱。担任著作佐郎,王球的好朋友颜延之认为王奂刚刚脱离了寒士。
              B.王奂与王晏之间互施恩惠。王奂掌管吏部时,为王晏的父亲谋得朝内职务;武帝怀疑王奂有异心时,王晏拼命担保王奂没有别的意图。
              C.王奂为人自私、偏激。因私仇私利而抓捕同僚入狱,并上报诬陷,后恐东窗事发,便将其杀害。
              D.王奂执迷不悟,固执己见。朝廷派兵兴师问罪时,王奂拒绝了女婿长史殷叡屡次提出的合理建议,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琅邪颜延之与球情款稍异,常抚奂背曰:“阿奴始免寒士。”
              ②今开城门,白服接台使,不过槛车征还,隳官免爵耳。
            • 7.
              把下列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3题。
                 于仲文,字次武,髻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①髻龄(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起家”,古义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例如,《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者”,文言虚词,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所从骑战死者”中的“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有时也可代指京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泅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文军次寥堤,去梁郡匕里,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 
              ②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渴。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帆,余船以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有删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兼仗父兄之 烈:功业,功绩
              B.将兵与备并力 逆:违逆
              C.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徒:只是
              D.中江 举:升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______
              A.操军不利,引江北 余船以俱进
              B.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固不在战矣
              C.羸兵人马所蹈藉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军北还 觞满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操虽托名汉相,汉贼也 B.驱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C.交战,操军不利 D.上建旌旗,走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5)概述周瑜劝说孙权迎战曹操的理由。
            •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 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 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等结谋。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讨伐马超,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③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