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
              发展的今日,
              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 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
              ,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象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    
              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
              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人能力 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B.载人:“载”读作za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客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再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五仁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
              点.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网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1)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有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 “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B.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D.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E.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2)在材料二中,写孙连成介绍美国母语教育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当前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解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3. 材料概括分析题。
                  舍形而悦影,这往往会叫我们离开真实,追逐幻影,脱离实际,耽爱梦想,但古来不少诗人、画家偏偏“舍形而悦影”。徐文长画的《驴背吟诗图》,用扭曲的线纹画驴的四蹄,不写实,却令人感到驴从容前驰的节奏,仿佛听到驴蹄踢踏的声音,使画面更加生动而有音乐感。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习惯于脱离物态形骸而沉入万物的精神世界,把玩真实的生命和气韵,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这里恰是生命,是精神,是气韵,是动。中国古代画家画竹子不也教人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吗?
                  法国雕刻家罗丹创作的特点正是重视阴影在塑形上的价值。他最爱到哥特式教堂里观察复杂交错的阴影变化,把这些东西运用到他雕塑的人物形象里,成为他造型的特殊风格。我深深地被他的艺术形象感动,觉得这些新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形象和古希腊的雕刻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贵乎创造,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命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的了。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1)材料中的“形”和“影”分别指什么?“舍形而悦影”的内涵是什么?
              (2)徐文长的画作和罗丹的雕塑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简析如何才能“使物质而精神化”。
            •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 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这种生机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1)“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画横线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也        B.增加        C.品相         D.不论
              (2)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3)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点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C.生机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生(“衍”的读音是yǎn)
              (4)“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
               材料二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      B.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      D.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6)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
              D.中国过去时期的城市建设的思想,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8)在“围墙的建设”这一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请结合两个材料作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央视新闻】提起“互联网”,大家都不陌生,但“互联网+”,却是一个新鲜、前卫的提法。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到了这个概念,并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虽然“互联网+”的概念,听起来有些新鲜,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到处可见。“互联网+集贸市场”就成了“淘宝”;“互联网+出租车”就有了现在的“滴滴”“快的”;“互联网+传统红娘”就是“世纪佳缘”。简单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传统行业,就能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或者改变业务模式。
              不过,虽然在我们身边,“互联网+”的事情一直在上演着,但是“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可是意味着“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被推进,这也瞬间引爆了大家的关注度。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数字:162万,这是3月5号“互联网+”被提出当天,亿赞普大数据公司抓取到的网友对“互联网+”的讨论量,而在第二天,这个数字再次翻倍增长,达到了331万。就是现在,每天都保持着几十万的关注。
                  从年龄看,30到39岁的人占到将近半壁江山(4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别小看这一群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推动“互联网+”的一股中坚力量。
                  我国目前拥有互联网用户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渗透率达到85.8%,而全球平均只有58%.越来越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为我们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有了保障。
                  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400亿,这是国家已经设立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在我们社会上,还有上万亿的创投资金,这都为“互联网+”概念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不过今后“互联网+”应该如何发展,又会给什么领域带来改变?百姓们也有自己的期待。首先他们还是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便利”、然后是“希望能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都为“互联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只有传统的思维,没有传统的产业,可以说“互联网+”这个“+”号,为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必将激发全社会无穷的创造力和活力。
              (2015年3月14日)
              材料二:
                  【据人民日报】“再不创业就老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什么是“互联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表明,“互联网+”,就是要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建立连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传统生产方式互联网化。
                  这只是从宏观概念上对“互联网+”进行的阐释。而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号后面的那部分以及怎么“+”或许才是更难搞定的。
              如今,说起互联网创业,“低门槛”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从另一方面看,低门槛的背后,是不足10%的创业成功率。而低成功率的背后,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多,而能落到实处的凤毛麟角。有人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创业者对传统行业了解得不够彻底,作出的很多设想不切实际。
                  创业圈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确,如今在互联网之风的劲吹下,各行各业都在掀起革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等遍地开花。青年创业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度毋庸置疑,但由于缺乏在传统行业深耕的经验,对于“+”号后面的部分的理解以及怎么“+”往往还是致命缺陷。而另一方面,深耕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并非都在坐以待毙,等着被互联网来革命,“互联网+”同时也正倒逼着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的革命,这种激烈竞争更是让年轻人的互联网创业增添难度。
                  当下,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越来越容易,创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在追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同时,似乎也应当脚踏实地地向传统行业学习经验。毕竟,大风吹过之后,一切总会落地,出落成凤凰的毕竟是少数,如若不慎,恐怕落下的将是一地鸡毛。          
              (2015年5月5日)
               材料三:
                  希望最终“互联网+”不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本来,互联网就胜券在握,不乏激动,最需要理性、从容的发展。互联网的教训大多是因为过急过猛。过去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不遗余力,而今看野火烧遍天下却开始了担忧。这一波互联网新热潮将给历史留下什么?是全面超级的崛起抑或一次超级的弯路?还有待历史检验。
              (摘自2015年4月17日新华网)
               材料四: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整个经济格局、产业版图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截然不同的新气象。在20年之后,我们再度走向互联网+,这是一种基于历史之上的必然选择与新出发。它是一种行动的选择,更是一场观念上的深化与革命。它意味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重要性。“互联网+”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实践形态,但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才能实至名归。
              “互联网+”开启一种新时代的全新“创业”模式,整个社会也迎来一场互联网价值理念的输送与植入。无论是改革,打造工业4.0版,还是助推经济新发展,互联网精神都堪称是润滑剂与新指南。它的生命力与成功,在过去已被证明并让我们受益,在未来,它必将庇佑我们找寻到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摘自2015年4月1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30到39岁的人可能是推动“互联网+”的一股中坚力量,保障了我国顺利实施“互联网+”战略。
              B.材料二中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互联网之风的劲吹下,各行各业都在腾飞的情景。
              C.材料三认为,过去不遗余力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产生了极大的后遗症,现在不得不为“互联网+”的野火烧遍天下而担忧。
              D.材料四指出,当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时,竟没想到20年后,我们再度牵手“互联网+”迎来了一场互联网价值观念的植入。
              E.四则材料尽管从不同媒体截取,但都围绕“互联网+”这个中心话题展开,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互联网+”的有关知识及普及应用的情况。
              (2)根据材料一,谈谈大家对“互联网+”为何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央视记者与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4)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互联网+”的?
            • 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高考“梦工厂”的河北省著名学府--衡水中学有近万名在校生,连续15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为河北省最高;去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104名,占全省的80%以上;2014年高考,理科700分以上的学生河北省共有61人,其中衡中54人,全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了98人,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该校。
                  材料二:“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的衡水中学实行“无死角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从早晨5:30起床到晚上22:10下晚自习都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甚至有些班级要求学生课堂上达到“零抬头”。学生的成绩、德行、卫生、出勤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学校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处在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的包围中。
              (1)请用一句话向别人介绍衡水中学,不超过30个字。
              (2)你对衡水中学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个50字。
            • 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4)题.
                  光绪己亥年的秋天,一个秋月当空的晚上,在绍兴中西学堂的花厅里,嘉宾【甲】,杯盘交措,似乎《兰亭修禊》和《桃园结义》在那盛会里杂演着!忽地有一位文质彬彬、身材短小、【乙】风流、韶华三十余的才子,在席间高举了酒杯,大声道:“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不彻底,哼!我!…”大家一阵大笑,掌声如雨打芭蕉.
                  这位才子,二十岁前后中了举人,接连成了进士、翰林院编修.他酒量如海,才气磅薄.论到读书,一目十行;    . 一位年龄较长的同学对我们这样说:这是我们学校里的新监督,山阴才子蔡元培先生.
                  记得我第一次受先生的课,是反切学.帮、旁、茫,当、汤、堂、囊之类,先生反复强调说:你们读书先要识字,这是查字典应该知道的反切. 二三十年后先生在北京大学校长任内,学生因为不肯交讲义费,聚了几百人,要求免费,气势汹汹.先生坚执校纪,不肯【丙】,秩序大乱.先生在红楼门口挥拳作势,怒目大声道:“我跟你们决斗.”包围先生的学生们纷纷后退.
              先生日常性情温和,如冬日之可爱,无疾言利色;处事接物,恬淡从容,无论遇达官贵人或引车卖浆之流,态度如一.但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发言作文不肯苟同.
              (1)文中划横线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杯盘交措      B.文质彬彬      C.才气磅薄      D.疾言利色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会集    高雅   商榷            B.汇集    高雅    商榷
              C.会集    儒雅   通融            D.汇集    儒雅    通融
              (3)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与“论到读书,一目十行”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畅谈写作,滔滔不绝    
              B.讲起作文,斗酒百篇
              C.说到做人,意犹未尽             
              D.提及教学,兴致盎然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光绪己亥年是年号加干支的纪年法.天干、地支可配成60组,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兰亭修禊”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C.《桃园结义》叙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的故事.
              D.举人,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明清沿袭前制,进士须经殿试取录后方可称举人.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人们常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因此多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行径。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呱坠地开始,人贪得无厌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但是,“人有旦夕祸福”,(既然/即使)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否则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既然/即使)
                甲 。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卑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正如佛家的一幅对联所说:“身心放下于当下,  乙 ”。佛教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意欲把人从迷惑的此岸(渡/度)向觉悟的彼岸。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这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是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实在是刮目相看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品位)和体验。
              (选自周国平《不占有》,有删改)(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àn)   B.呱呱(gū) 坠地      C.一幅     D.敛财致富
              (2)文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贪得无厌      B.过眼烟云       C.一蹶不振      D.刮目相看
              (3)文中括号内词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   贪鄙     度      品位
              B.既然   卑鄙     度      品位
              C.既然   贪鄙     渡      品味
              D.即使   卑鄙     渡      品味
              (4)填入文中横线甲处的过渡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么被动失去,要么主动布施
              B.为了习惯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布施
              C.习惯布施,就是习惯失去
              D.几乎所有宗教都倡导布施
              (5)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乙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名利超然即泰然
              B.真入法门圣默然
              C.迷津总在利当前
              D.看穿世事意清闲
              (6)针对萧伯纳和周国平对人生的认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伯纳从占有的角度论述人生,看到了人生有两大悲剧。
              B.萧伯纳认为只有竭力得到心爱的东西,人生才能是喜剧。
              C.周国平与萧伯纳观点相反,认为应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
              D.周国平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到了人生有两大快乐。
              (7)下面是某手机网上专卖店促销广告语,其中划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各位顾客,您好!重阳节即将到来,我店新推出一批适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字屏较大,操作简便。为了表达孝敬之心,请为您的令尊令堂选购一款吧!我们一定于当日光临您的寒舍,把手机送到您手上。欢迎来电垂询
              A.令尊令堂      B.光临       C.寒舍       D.垂询。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约有920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2012年,长江流域多个江段出现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段、安庆江段、南京段等总计发现30多头江豚死亡。对此,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食物链中间环节的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崩塌,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物种,如果江豚也消失,则标志着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发生严重改变。专家又介绍,长江中下游流域内,渔民的酷渔滥捕导致渔业资源大幅减少。而且长江干流货船作业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半心时有近50艘货船。另外,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该建设生产性设施,但是科考人员沿途却发现,很多豚类保护区成了航运要道,航运、渔业等活很难避免。一些江段隔不远就有采砂点,沿江两岸的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危化码头等重污染企业也很多见。
              (选自2013年1月14日《光明日报》)(1)根据上面的材料,可知导致江豚数量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是:    (请分别用短语概括,不超过25字)
              (2)保护江豚,保护长江生态,政府应该    (请提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
            • 10.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3)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