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句的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义和今义。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刀而藏之                   善:_______________              

              (2)山东为三处                 期:______________      

              (3)后人之而不鉴之             哀:_______________      

              (4)暴秦之欲无                 厌:_______________

              (5)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_______________

              (6)不省所                     怙:_______________

              (7)为《墨竹赋》以与可         遗:_______________

              (8)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________________

            • 3.
              请认真完成           ,拍照上传。
            • 4.
              请认真完成       ,拍照上传。
            • 5.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翻译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君我降             因:                    

              ②羝乃得归           乳:             

              ③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吾念之             顾:             

              ⑤臣请璧归赵         完:                  

              ⑥召有司图           案: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⑧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               

            • 6.

              指出加横线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越国以远                    (2)阙秦以

              (3)芷阳间行                    (4) 常以身蔽沛公

              (5)此亡秦之耳(6) 先破秦入咸阳者

              (7)沛公已去,至军中(8)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9)其人居未来(10)此其志不在

            • 7.

              实词虚词解释。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                              

              (4)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当:                        

              (5)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                          

              (6)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                西:                                      

              (7)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                     

              (8)急诣部,如书                            诣:                            

              (9)其李将军之谓也?                        其:                           

              (10)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则:                       

            • 8.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乙】尝读六国世家,窃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丙】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拥有)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明·李桢《六国论》)

              (1)  对下列文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      当:抵挡 

              B. 窃天下之诸侯                       怪:责怪      

              C. 以二国秦                              委:对付

              D. 秦无异也                              视:比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以阴助急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 ①不赂者赂者丧                  ②故为之文

              C. ①虑患疏,而见利之浅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 ①常之深思远虑                  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D.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4)  下列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地赂秦”,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割地赂秦,但它们也因别国“赂秦”而灭亡。

              B. 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       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C. 苏洵的《六国论》全文以历史事件来论证,兼有形象的比喻说理;而苏辙《六国论》节选部分以议论说理为主。

              D. 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4分)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3分)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 9.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颐独 许之  器:器物         B. 后乃更执 圆方      圆方:这里指意见相反
              C. 召           趣:速来          D. 能邂逅冯熙载邪  焉:怎么
              (2)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 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 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 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 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 10.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 时入山林   ②申之 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   ④斯天下 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 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
              A.五亩之宅, 之以桑
              B.狗彘 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 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 而走
              (3) 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