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  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惠术 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免死                   卒:最终

              C.吏民简易                 遇:遇见

              D.杭人 公                  德:感激
            • 2.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也。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仕周,奉诏修定五礼,书成奏之,赐田二顷、粟百石。累迁少吏部,擢八人为县令,皆有异绩,世以为知人。武帝将谋出兵河阳以伐齐,弼进策曰:“齐氏建国,今累世,虽曰无道,尚有其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帝不纳,师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弼策。从帝攻拔晋州,身被三创,苦战不息,帝奇而壮之。 宣帝嗣位,为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击之。弼为监军,谓昶曰:“宜选精骑,直趋祈连之西。贼若收军,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险隘,兼下湿,度其人马,三日方度。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西取合黎,大军行迟,虏已出塞。开皇初,以前功封平昌县公。时西羌内附,诏弼持节安集,置盐泽、蒲昌二郡还。迁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三年,突厥寇甘州,以行军司马从元帅窦荣定击破之。还除太仆少卿。刘仁恩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其长史、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干用,出为并州长史。炀帝即位,拜刑部尚书,仍持节巡省河北。 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许。帝颇忌之。时帝渐好声色,尤勤远略,弼谓高颎曰:“昔周天元①好声色亡国,以今之,不亦甚乎!”有人奏之,坐诛,天下冤之。所著辞赋二十余万言。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注】①周天元:即北周宣帝。

              (1) 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6) 下列各组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与“有人奏之,坐诛。”不同的一项是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   

              B.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
              C.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        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

              D.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   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

            • 3.

              下列加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尔植,督尔获  勖:勉励。           墙 往往而是  往往:时常
              B.可使有勇,且知 也。方:指是非准则。 冥然 兀坐    兀坐:端坐。
              C.见 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             吾妻归宁    归宁:女子出嫁
              D.天伦之乐事  序:叙说               一日,大母 余曰  过:经过
            • 4.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 竹所者   造:拜访
              B.善鼓琴      雅:风雅
              C.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
              D.而于妻孥之寒      馁:饥饿
            • 5.

              下列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早缫 绪(通“尔”:你们)故病且 (穷困)
              B.(三兄)皆不幸早 (通“逝”)鼓瑟 (通“稀”:稀疏)  既然 (通“矣”:了)
              C.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天伦之乐事(通“叙”:讲述) 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D.得不焚, 有神护者(大概)吾妻来 (回娘家省亲)孰谓汝 去吾而殁乎(突然)
            • 6.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会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易棺,定附身衾衣,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方苞集》,有删改)

              【注】①楮墨:纸和墨,借指诗文或书画。②椑:古人的棺材有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③渴葬:古礼称未到葬期而提前埋葬。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贼 京师              陷:攻陷
              B.先生则躬 樵汲            樵汲:打柴挑水
              C.疾将                   革:消除
              D.易棺,定附身衾衣      趣:催促
            • 7.

              陶潜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于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隐逸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学善 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饮辄尽            造:置备。
              C.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      赡:供给。
              D.以 老家贫             亲:父母。
            • 8.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节选自《鸿门宴》)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______
              A.旦日 士卒 飨:犒劳
              B.素 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C.至鸿门, 曰 谢:道歉,谢罪
              D.吏民,封府库 籍:征收
            • 9.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大王 假借之          少:稍微
              B.轲既取图奉之, 图      发:打开
              C.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常态
              D.诸 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郎中:医生
            • 10.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

              1)鹏之 于南冥也( )

              2)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 以六月息者也( )

              4) 野马也,尘埃也( )

              5)覆杯水于 坳堂之上( )

              6)而后乃今 风(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