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C.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大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大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答:    
              (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①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    
              ②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
              “或许您是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付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
              “请您不要太过得意.”眼镜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
              “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
              “您当然感觉不到.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象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
              “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您提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
              “我要给您配制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眼镜商许诺说.
              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益辅助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一个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鹳嘴向我直刺而来.
              接着便到了马路上.马路?毋宁说是蜂拥直撞,地狱一般:钩子遍布,军刀挥舞,长矛林立,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拥挤.汽车如同发疯的猎狗向我狂奔而来,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后一刻准确无误地避开,各种物体好像眼镜似的,直冲我的脸跳将过来.我成了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和仇恨的对象.
              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了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 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首先,是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又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舌头,这恰好构微笑的对立面.
              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①.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
              [注]①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英国画家;拉乌尔•杜飞(1877-1953)法国画家和设计师.
              (1)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这样说的原因.    
              (2)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四个动作分别指:    
              ②“秘密”是指:    
              ③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3)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
              ①培根的绘画风格:    
              ②杜飞的绘画风格: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单眼和双眼观察产生的两种视觉对比,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讽喻.
              B.作者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摘下眼镜前后所看到的两个世界充满矛盾和对立,表明作者对平面生活的适应与赞美,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
              C.本文不同于一般叙事、抒情散文,它运用寓言的表现形式,借助虚拟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D.本文最后四段通过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世界给人的荒诞恐怖与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经据典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1]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
              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1]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
              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
              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
              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
              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