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 ______ 。 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
              (2) ______ , ______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 , 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4)间关莺语花底滑,雨咽泉流冰下难。 ______ , 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鸟雀呼暗, ______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 ______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______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______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______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_____ ”。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______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______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 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 ______ ,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 ______ ,④ ______ ”,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做岸不屈:《赤壁赋》“⑤ ______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 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 5.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国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 6.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 7.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国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 8. 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3分)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2)月明星稀,                         。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______ 。(不超过6个字)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______ 。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这段文字看,“节”含义是 ______ (不过6个字)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国,国倍;大之为证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也,因家,去其无用,足以倍。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加用而为者。故财不费,民德劳,其多。”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的为政”想。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