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到中国,他满心赞叹又充满困惑。放眼今日中国,一轮新的科技创新热潮正席卷神州大地……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乙】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还有已经领先全球的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
                  从基础建设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能。这种动能正,它让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飞驰,令“墨子号”量子卫星腾飞。【丙】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受青睐,带来久违的感觉,独特的味道。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考察       B.然而        C.如火如荼        D.方兴未艾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好景不长,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又在外漂泊十四载。【甲】后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其中问题的,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
              对孔子来讲,遵守并提倡礼乐文化,【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秩序、社会安宁。虽然孔子的学说仍于旧的社会基础,只是面对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我们不能打破社会环境的局限来苛求古人。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是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丙】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在某一阶段遭受冷落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代从政风格臆解》)”。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症结B.日渐式微C.根植D.不止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B.【乙】C.【丙】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别有深意的“绊脚石”,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昭示:德国人绝不会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反思罪恶、铭记教训、悔过自新则自然形成了德国人的一种“绊脚石心态”。.
              德国人“绊脚石心态”的形成经历过一段“化蛹”时期。1945年第三帝国覆灭,之后的二十年,德国人虽有赧颜,但基本上是羞于提及那段历史的。
              【乙】在整个国家里,很多纳粹时代当官的人仍在台上;他们的知识分子,不愿担当“批判者”的角色;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干过坏事的当事人,视曾经的岁月更是如瘟疫,惟恐避之不及--德国《明镜》周刊称这些人为“沉默的邻居”。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反倒是未亲历苦难的下一代人把“大屠杀”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使得整个民族进行反思。面对那一段历史,既寻求真相,也对一些具体人事怀抱宽容。
              【丙】德国当时就有“说出真相”一类组织,鼓励那些经历过“二战”的“沉默的邻居”说出自己的故事,把每个人的创伤记忆尽可能地发掘出来,并且形成对人道主义、社会公正的普遍诉求。德国人人的这种“绊脚石心态”并没有因为代际而淡化,也不曾因国势崛起而稀释,相反,四十多年来,,世代相袭。
              (1)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三缄其口
              B.从而
              C.嬗变
              D.不绝如缕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 4.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1)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2) “你--你贵姓?”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 5.

              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

              屈塬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阎老走了。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

                     阎老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有遵守规则的操守。20多年间,我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的。

                      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好包袱呀!好素材呀!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因为敏锐而灵动。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得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它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

              相关链接:阎肃,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词作家。歌词如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 阎老短信“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为什么要加三个感叹号?文章写阎老给作者发来一句话信息有什么作用?
              (2) 传记标题为“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作者为何以此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作为著名的艺术家,阎肃受人爱戴,必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