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答: 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 。
            • 2.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1)从文中看,孔子认为“仁者”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2)你还知道孔子关于“仁”的其他论述吗?请另外任举出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 3.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论语》中的孔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祝福》中的祥林嫂
              《家》中的觉慧《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一开始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1)如果以“干大事应从做小事开始”为中心论点,应该首先抓住材料中哪一句话进行叙述?
              (2)如果以“懒惰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它会让人付出更多的代价”为中心论点,应该首先抓住材料中哪一关键句进行叙述?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2)作者引用《箜篌引》这首古诗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许多听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选段主要是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写梁任公的?有什么好处?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 哉 信 如 君 不 君臣 不 臣 父 不 父 子 不 子 虽 有 栗 吾 得 而 食 诸”。
              (1)对下列句子进行断句。
              善 哉 信 如 君 不 君 臣 不 臣 父 不 父 子 不 子 虽 有 栗 吾 得 而 食 诸
              (2)根据上述文字,说说孔子治国思想的基本要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