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
              B.这首诗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回忆风雪飘飞的环境中,友人离去的情景。
              D.这首诗虚实结合,作者想象与友人化为两只黄鹄飞回故乡的情景。

              E.这首诗分为前后两段,最后两句抒情含蓄委婉,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 2.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 3.

              过旧宅①(其一)

              李世民

                   新丰②停翠辇,谯邑③驻鸣笳④。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①李世民生于武功别馆,后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即位后,于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创作此诗。②新丰:刘邦仿老家丰地建城,并迁故旧居之,以娱思归之父,后更名为新丰。③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④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皇帝出巡到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多处对仗,气脉相连,言辞质朴,表达简约,这首非专业诗人创作的五言律诗,已呈现出初唐律诗的风貌特征。
              B.诗歌前两句扣题,同时用借代手法暗示作者帝王身份,又从视听角度在声色方面描绘出了帝王重归故里的荣耀气派。
              C.诗歌三四两句描绘了旧宅环境。渲染出荒寂古朴、破败肃杀的氛围,整体上给人一种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
              D.诗歌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刚健豪迈,与汉高祖刘邦胜战归乡所作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情志一致。
              E.诗中作者重游故地,回忆往昔,述怀言志,其慷慨畅达之风与其平乱统一、建立功绩的气概胸襟是完全相符相应的。
            • 4.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这首诗上半部分写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主要写欲归不能的愁绪。
              D.“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E.最后两句写自己的美好愿望,含蓄地抒发了回乡的渴望。在前几句凝滞之后,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诗境开阔。
            • 5.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 6.
                                                                              蝶 恋 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双调共60字,上下阙格律一致,压仄声韵。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词人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能自拔。
            • 7.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金诗是闺怨诗,刘诗是宫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粗俗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 “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的凄苦、悲凉的处境,是全诗的中心句。
              E.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 8.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 9.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东风”指春风,写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而低垂下翅膀入睡,生动形象地表现燕子在春光中衔泥筑巢的忙碌与辛劳。
              B.颔联写燕子梦境的迷离,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化用了金屋、梦蝶等典故,生动的展现燕子梦境的传奇。
              C.颈联中“梦入乌衣路转迷”化用汉殿、乌衣巷等典故,托物言志,凸显了睡燕的熟睡的神态,寄托了兴亡之叹。
              D.尾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小巷深深,卷帘人惊醒了燕子的美梦,场景亦真亦幻,耐人寻味。
              E.本诗为七言律诗,第二、四、六、八句押相同韵,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细致入微地刻画睡燕梦境的整个过程。
            • 10.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属于古体诗,通常是四联八句,颔颈两联各自对仗。本诗的颔颈两联对仗工稳精妙,可为典范。
              B.首联点明了相送的时间和地点。“烟波”给送行披上凄迷色彩,“孤雁”则更添一层惆怅。“阻”似指视线受阻,又似指行舟受阻,含义丰富,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C.颔联写朝廷全师出征,诸将会集南河,暗示“北虏”强大。由于这些消息来自传闻,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D.颈联是虚写,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句写孔到彼处后将无同乡伴侣的处境,“塞草”句运用反村手法写出边地的荒寒寂寥。
              E.尾联赞扬了“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并相信孔巢父凭借自身的才华,会顺利建立功名。这一联一扫上文哀怨低沉的基调,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