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少有志节。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不拜。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皆劝讨虏。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太宗临崩,以为守尚书右仆射。 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谥曰忠昭公。
              (节选自《宋史•刘勔传》)
              (注)①悬瓠(hu):古城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B.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C.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D.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建是年号,我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后世用年号称呼皇帝。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阙是宫门前两侧的楼台,又可借指朝廷;“归阙”指来到朝廷。
              D.顾命是帝王临终前的遗诏,顾命大臣是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勔善于征战,战无不捷。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刘勔率军征讨,随即平定;殷琰反叛,刘勔代理辅国将军讨伐,取得胜利。
              B.刘勔善抚将领,约束军队。将军王广之向刘勔索求战马,刘勔随即送给他;殷琰投降后,刘勔命令军队不得行不法之事,百姓感动。
              C.刘勔见识过人,颇知进退。贾元友劝说太宗进攻悬瓠城,刘勔上书反对,皇上采纳了;刘勔认为世道纷扰,应该知止知足,受到称赞。
              D.刘勔临阵战死,尽忠朝廷。贼人叛乱,驻扎在朱雀航南,王道隆不听刘勔的建议,催促渡航进战,刘勔率部作战,战败牺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______
              ②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 ______ 。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②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副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秋,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②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6.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②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 离娄上》)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2分)

              2.孔子和孟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一主题的?(4分)

               

            • 7.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②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什么是“知言”?

              答:

              (2)应该如何正确“知言”?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 8.

              古诗文鉴赏与默写(33分)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駴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5分)

              译文:                                                                     

               

              (2)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5分)

              译文: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敌,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③以为勇者,恶讦④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这里指顽固不化。②徼:【jiāo】抄袭。③孙:同“逊。”④讦:【jié】揭发或攻击别人的隐私。

              子贡提问君子的厌恶,其目的是什么?请概括。(2分)

              答:                                                                        

                                                                                          。

              根据上面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儒家“勇”的含义。(4分)

              答:                                                                        

                                                                                          。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①。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注】①谢娘:是唐代的名妓,后成美女的代称。

              (1)词的上片写醒后所见之景,有何作用?(4分)

              答:                                                                        

                                                                                          。

              (2)本词是如何写女子体态之美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共9处)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节选自《礼记·儒行》)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

              ⑴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⑶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⑷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⑸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⑹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⑻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 9.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词在古代除“长短句”外,还有许多别称,请另外写出两个。(2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点。(2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名实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①,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②,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颉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④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⑤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 ①童竖:童仆。②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③燕:通“宴”,宴席。④触涂:处处。⑤迒(hánɡ):(野兽的)脚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练

              B.竟日欢谐  竟:整,从头到尾

              C.及迁为泗州别驾  及:等到

              D.岂不弘哉  弘:伟大

              2.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

              ①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②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⑥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译文: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译文: 

              参考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行技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

              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笨而诚实,(否则)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伤身过度,也足以超过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还用巴豆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在服丧期间的居所饮食都在伪装。因为一件伪装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

              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着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访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仓促间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先前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思念。”民众对他称赞,不绝于口。等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

              有人问道:“(一个人的)精神灭亡了,形体消失了,遗留下来的名声和评价,则如蝉壳蛇皮,鸟兽足迹,(毫无意义,)怎么同死去的人有关呢?可是圣人为何却要用他们的名声教育后人?”我回答说:“这是为了劝勉,劝勉大家树立好名声,就能获得实际的名声。而且褒奖了一个伯夷,就有千万人树立起清廉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季札,就有千万人树立起仁爱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柳下惠,就有千万人树立起贞节的风气了。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鱼鳞凤翼一样优秀杰出的人,都能在世上不断涌现,难道不够伟大吗?天下悠悠众生,都是爱慕名声的,圣人大概就是顺着他们这种心情表达出努力向善的意愿罢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