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刘长卿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注】759年,刘长卿蒙冤被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电白),赴任前重游梁代内史萧子云为高僧慧远创建的寺院。①上方:方丈、住持所居。②旧山:萧子云的故居。③天香,指桂花。④播迁:颠沛流徙 ⑤明主意:明君恩遇。
              (1)首联和颔联描写的萧寺远公院的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尾联从写法上简要分析本诗“怨而不怒”(闻一多语)的特点。
            • 2.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史达祖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注释】①收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街市点起花灯,供人观赏,数日后将灯收起。②白发潘郎宽沈带:潘郎,西晋文学家'潘岳。他在《秋兴赋》中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我三十二岁时就鬓发斑白。二毛,黑白二色的头发,即鬓发斑白。)沈,南朝梁文学家沈约,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腰带也觉得宽了。潘鬓沈腰,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③他:即“她”,古代无“他”“她”之分。
              (1)上片中的“愁意态”因何而起?请简要分析。
              (2)下片开头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怕看山”?请简要分析。
            • 3.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2)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
              (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词赋予了“青山”以人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谈谈你对“岁晚太寒生”一句中“寒”字的理解.
              (3)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下临长江.
              (1)诗人宿地居山临江的特点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回答.
              (2)“枕中云气千峰近”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3)有人评价此诗后两句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气势和豪情,请作分析.
            • 7.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 8.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己酉:即公元1140年.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②旋:退兵.③拱:敛手.
              (1)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2)诗中“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 10.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注】①令德:有美德的人。②奄忽:一刹那。③飙尘:尘土。④要路津:比喻高官显位。⑤无为:不要。
              (1)“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对其效果作简要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