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业性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
              记者搜集整理了39所院校的校训后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与此相对的是,超六成大学生直言对校训“不感冒”,认为只是“摆设”。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按要求答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宣布,全国80家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在国庆节假期平均降价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免费。但细心人士发现,这些降价景区多为知名度不高、游客不扎堆的地方,而且有些景区看似降价幅度不小,但由于票价基数本来就高得离谱,降价后依然很贵。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写一则新闻短评。(不超过30个字)
            • 3.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不出门而知晓天下事。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作答。

              新闻袋袋裤:国际经济时事
              【环球网综合报道】
                  据日本共同社6月1日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日在东京都与马来西亚副总理扎希德会谈,提出希望在连接该国与新加坡的马来半岛高铁计划中采用新干线技术。扎希德表示期待日本参加竞标。共同社分析,目前日本在与中国争夺高铁订单。由于在印尼高铁订单争夺战中败给中国,日本政府在七国集团(G7)伊势志摩峰会上提出“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欲东山再起。日本和马来西亚两国确认了将就南海问题进行密切合作,还就强化反恐对策进行了磋商。
              (1)请你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聚焦新闻热点:国际维和部队
                  【新华社讯】6月1日,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位于加奥的维和人员营区遭武装人员袭击,共有4人死亡、10余人受伤,一名中国维和人员不幸在袭击中牺牲。中国外交部1日证实,一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袭击中牺牲,另有4名中国维和人员受伤。
              (2)当你看完这则新闻后,你有什么感想?
              影视新闻走向:太阳的后裔
                  【搜狐科技 文/杨舒芳】韩剧《太阳的后裔》(柳大尉、姜暮烟的爱情故事)完结了,但收入依然不菲。剧播完后,不仅在独家播放平台点击率超20亿,数字专辑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右图是该电视剧剧照。
              (3)请你简单描述一下剧照所反映的信息。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举世瞩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国经验新的诠释点。
                  ②陈思和先生曾说,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都充斥着一种先锋精神,那时的文学本身就是先锋文学。的确,从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蝴蝶》、郭沫若的《女神》等,都表达了要与过去世界决绝的精神。向西方学习,向世界学习,在当时是正确的选择。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也是那个时期先锋小说比较重要的收获。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作家在这种先锋场域中不断地崛起,又不断地受挫,是否可以说,至莫言处,中国作家终于找到了一种自己的方式?
                  ③直到今天,部分评论家仍然断言,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白鹿原》.《白鹿原》讲的是被不少人忽略了的传统的耕读文化。也是这时开始,中国经验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学方向受到重视。莫言在小说里对家乡历史、地理、风物、人情进行了神秘探索,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经验。此外,文学中的中国经验也许并不一定就是当下。描绘当下,往往会失真。文学的真实往往是内心的真实。也就是说,无论历史和当下,都要放在心海里澄一澄,放在想象中比对一下,再放在价值的天秤上称一称,那时,才可能会触及真实。而真实,恰恰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核。
                  ④从各地研讨会的召开和普通人对莫言的关注,以及整个世界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已经说明,莫言获奖带来的是中国人对自身文化自信力的上升。中国的作家始终在一种不自信中写作。从根本上来说,先锋文学之热就是自卑感导致的盲目崇拜。在那段时期,几乎没有作家去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学的大传统。古典汉语写作的精神曾暗淡一时。近些年,中国的作家在国外有影响的越来越多,国外的汉学家也开始对当代文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也有很多作家和学者认为,中国有一些作家与世界上那些公认的文豪相比并不逊色。自去年茅盾文学奖评奖以后,一些学者就曾探讨过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认为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的了解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作家,中国文学事实上一直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这说明中国作家和学者的自信力实际上一直在攀升。
                  ⑤莫言的获奖只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开始,中国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文学自身如何发展?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丰富?这都是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12月4日,作者:张晓琴)(1)下列对文学意义上的“先锋精神”、“中国经验”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锋精神是中国作家从“五四”时期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学习西方、学习世界的精神。
              B.拥有先锋精神的中国作家曾经不断崛起,不断受挫,至莫言处,才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C.莫言的中国经验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D.描绘当下的文学作品因失真而丢掉了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容--内心的真实。
              (2)下列对原文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阐述了中国文学学习世界的先锋精神由来已久,并有继承发展。
              B.第三段以《白鹿原》和莫言的作品为例,阐述了中国经验的基本特征。
              C.第四段以中国作家走出不自信说明中国作家和学者的文化自信力在攀升。
              D.全文论证严谨,结构严密,两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使命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开始。
              B.中国作家一直在不自信中写作,没有作家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学的大传统。
              C.作者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是涉及耕读文化的《白鹿原》。
              D.一些学者因莫言获诺贝尔奖而断定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清军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分,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把自己神化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类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禽流感病毒研究将重启    有关H5N1禽流感如何获得在人群中轻易传播能力的研究现在已经开禁。
                  近一年前,在研究引发争议之后,约4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自愿决定暂停他们的工作。这次暂停是为了让政府有时间重新考虑生物安全性的问题并应对公众的焦虑。
                  “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因此我认为这一自愿暂停的必要性已经不存在了,”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病毒学家理查德•韦在23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另一名之前同意暂停工作的研究人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音)也说,现在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变异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我们想重新开始H5N1传播的研究,因为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对于流行病的应对非常重要。我们对禽流感如何适应哺乳动物的研究将有助于监控和防疫工作,”河冈义裕说:“不进行研究的风险才更大。”
              2012年12月,有关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罗恩•富希耶尚未公布的实验室工作的消息引发了争议。两个实验室通过不同的技术改造了禽流感基因,使其可以通过飞沫在白鼬中传播。这些研究的目的是看看病毒能够如何自然进化从而在人类中大规模传播。
                  有人担心,变异的病毒可能会无意中流传出来,或者重要的信息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外界因此呼吁终止研究或者不对公众发布重要信息。
                  不过最终,《科学》和《自然》杂志还是刊登了全部的研究内容。
                  富希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生物安全性并不是暂停研究的主要原因。
                  与安全官员的讨论表明,“研究原始资料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假如不说可以忽略不计的话,”他说。
                  并不是所有相关的研究都得到了解禁。河冈义裕说,在美国,联邦卫生官员还没有制定出规范这类研究的最终准则。
                  因此,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H5N1传播研究尚无法重启。这其中就包括河冈义裕自己的传播研究和富希耶的一部分研究。
              《参考消息》
              (1)对“禽流感病毒”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病毒。
              B.禽流感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可以轻易获得传播能力的。
              C.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有利于禽流感的监控与防疫,也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D.禽流感病毒通过变异在人类中进行大规模传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富希耶在之前同意暂停研究工作之后,于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了工作,他认为病毒研究被坏人利用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B.40位科学家出于对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考虑以及应对公众焦虑心态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暂停了研究工作。
              C.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借助飞沫在人类中大规模地传播。
              D.由于政府官员对安全性的担忧及部分科学家的积极配合,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停滞了近一年。
              (3)依据文章,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冈义裕与富希耶的研究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是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制造出了新的禽流感病毒,有人担心这些病毒可能会无意流传或重要信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B.虽然禽流感病毒研究已经重启,但在没有制定出此类研究规范的准则的情况下,各国的研究仍难以进行。
              C.借助人工改变基因的研究方式,是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如何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唯一可行的方式。
              D.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自然变异的方式,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因而引发政府及公众的关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万里长江一线通
                  9月15日8时,随着三峡南线船闸第六闸首人字门缓缓关闭,现场指挥长王向东一声令下,早已守候在第一闸首外检修船上、全副武装咸“蛙人”的水下探摸人员应声入水,世界上最大的三峡五级船闸完建工程正式打响。
                  至此,运行了3年多的三峡船闸南线暂时关闭,三峡船闸双线改单线运行,北线船闸开始独立承担起三峡通航的重任。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计玉健说,“万里长江一线通”,北线船闸单线运行后,三峡通航能力将下降6成,在今后一年的施工期,长江通航面临诸多考验。有关各方将积极采取措施,合理调度船舶过闸,有效引导客货分流,以缓解三峡通航压力。在三峡北线船闸集控室,中央大屏幕清晰地记录下船舶过闸的全过程,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地监控着过闸船舶的一举一动,船闸运行紧张有序。现场工作人员说,北线船闸单线运行后,将定时换向,24小时换向一次,轮流为上行、下行船舶放行。
                  21时22分,在南线船闸施工现场,随着第一闸董最后一块叠梁门安装到位,南线船闸首日封堵施工顺利结束,三峡船闸完建施工首战告捷。
                  展望未来,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自豪地说,三峡船闸完建施工结束后,随着三峡水库最终蓄水至175米,库区的航运条件将大大改善,长江航运能力将超过密西西比河等世界著名大江大河,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万吨级船队从武汉直达重庆的宏伟蓝图实现指日可待。(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线船闸暂时关闭后,北线船闸开始独立承担起三峡通航的重任。
              B.“一线通”将使三峡通航能力下降过半且在施工期面临诸多考验。
              C.北线船闸单线运行后,将定时换向,轮流为上行、下行船舶放行。
              D.结尾引用局长的话,表现的是他对三峡船闸完建工程的自豪感。-
              (2)南线船闸首日封堵施工顺利结束的时间,作者为什么要用“21时22分”来记载?
              (3)本文选取哪几件事来报道首日“一线通”工程的情况?
            • 8.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下列各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忙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他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
              伍  湖
                  书店、书摊接连有两本书《对抗语文》、《野性的红高粱一一莫言传》在热卖,作者是同一个一一叶开,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刊物《收获》编辑部主任。记者开叶开的玩笑:尽管你也有两下子,但仍显势单力薄,“对抗语文”,校正传统语文教育僵化路子,如此重体力费脑筋的活还是交给莫言同志吧,他挟诺贝尔文学奖之势。
                  记者:一句话,说说莫言厉害在哪里?
                  叶开:新时期以来的作家里,莫言是真正触模到土地灵魂的作家之一。莫言对写作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每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结构都绝不重复,都有新发现。
              记者:很多人几乎同时看到你的《莫言传》和《对抗语文》,就自然会把莫言等大作家成功和中国语文教育扯在一起,大作家是不是只能在对抗传统语文教育中脱颖而出?
                  叶开: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大作家更不用说了。我在《莫言传》里专门分析过莫言的创作,在创作起步阶段,如何努力地摆脱“文学教材”钳制,以新的思考、新的视角进行反思。优秀作家不是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写别人的情感,而是重返自我,展现自我,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喷涌的灵感之源。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他开掘出来的一片特殊文学国土一一这是通过作家的心灵和想象再度创造出来的世界。
                  记者:莫言也在追问:“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你说呢?
              叶开:他的批判直入问题核心,高考与中考必须进行革命性改革,语文教材编订要有质的变化。我个人感觉到,在“对抗语文”上,与很多一线教师、有思考力的家长不断互动之后,产生了很多“正能量”效应。教育是立国根本,人人都应该来关心。
                  记者:莫言说,女儿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一一请你帮我们分析一下莫言的自卑。
                  叶开:莫言所谓“骨子里的自卑”不是他对语文没有看法,没有研究,而是他没有参加过长期的、残酷的作业和考试训练,没有被这种条条框框洗脑,不懂得这种“正确的思考”方法,所以也无法按照现行教育体制僵化模式来思考问题。别说他了,我是科班出身,身经百考,碰见女儿小学语文问题,照样歇菜。女儿读小学遇到一个题目: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
                  女儿自信回答:“孔明和庞统”。结果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老师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输,写孔明也算错。即使作家、博士,也答不出老师规定你必须答出的答案。一一你敢不自卑吗?
              记者:《对抗语文》一书,叙述了你和女儿的痛苦经验。抗争成功了吗?
                  叶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对抗语文”不全是痛苦,我们得到的更多是快乐。因为关心现在的语文,我才有机会深入分析语文教材,研究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并与孩子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快乐的阅读。小学低年级时,我每晚在她临睡觉前都给她读书,到她自己能读厚书了,自己就成了很有经验的小读者。她的阅读积累在今后,会成为一种财富一一评价标准如果按照现在的考试成绩来讲,她并不是语文成绩最好的,但总很轻松地在前几名。考试我是专家啦,小学初中总不及格,到高考、硕士、博士,几乎都是第一名,还是那么一点阅读积累起作用。莫言虽然没有上过初中高中和正规的大学,但他的有效阅读积累,远超他的同龄人。小学毕业的他在县棉花加工厂夜校给那些中学生上语文,参军后他给高中毕业生战友们上语文和政治。这都是因为读了“干货”,学到了真材实料的知识。
              (选自《申江服务导报》2013.01.09,有删改)(1)结合全文,概括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埋由。
              (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①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
              ②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
              (3)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应从哪些万面来“对抗语文”。
              (4)访谈的最后部分叶开谈到“有效阅读积累”,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油腻大海中所熬过的地狱般的45分钟
              拉里•艾伦  
               
                  12月16日凌晨,午夜刚过,英国轻巡洋舰“加拉提亚”号连中3枚轴心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它像一只被刺中的乌龟,肚皮朝上翻转过来,不到3分钟,便在漆黑的夜幕中沉没在埃及地中海的波涛下。
                  鱼雷是近距离快速连续发射的,击中了“加拉提亚”号的左后舷、中部和前部,撕碎了她的五脏六腑,炸声如雷,火光冲天。
                 在这艘濒死的巡洋舰后甲板上,我奋力抓住右舷栏杆,直到舰身倾斜将我掀入寒冷的大海里。
              我在浑浊的油污中挣扎了45分钟后获救。
                  12月14日,当我们随同一个巡洋舰、驱逐舰中队巡航在利比亚海岸外时,遭到俯冲轰炸机7个多小时的攻击,但是“加拉提亚”号成功挫败了空袭,向东航行。
                  12月15日午夜,“加拉提亚”号播音器发出警报:“一级战备,各就各位!”炮手们依令严阵以待。
                  我当时正在舰长室小睡,是被一名海军陆战队哨兵叫醒的。我跑到副舰长室通知路透社海军记者亚历山大•梅西•安德森。我们一面调整救生衣,一面踏上漆黑的后甲板,奔向舰桥。
                  没跑几步,第一枚鱼雷就撞上了左后舷,腾起一股火焰,剧烈震撼着“加拉提亚”号。此刻是零时2分。
              鱼雷似乎是在沿甲板追逐我们。随着一道炫目的闪光,第二枚穿透了战舰中部,第三枚打中了前部,命中点就在一座6英寸炮塔下面,战舰浑身颤抖。
                  当战舰左舷迅速倾侧并下沉时,我抓住甲板栏杆,扔掉钢盔、防弹衣和雨衣,用一只手拧开套在脖子上的救生衣软管上的气嘴。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给救生衣吹气,在这艘巡洋舰完全倾覆时刚好把气吹足。
              随着舰身的剧烈翻转,我从右舷滑入大海。数百名官兵也随我一起落水。
                  安德森在我稍右一点的地方抓住了栏杆。当我落水时,我听见他在对一名军官叫喊着什么。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我不会游泳。
                  我害怕我从高处栽到海里会撞破身上这件旧救生衣。
                  我栽入海里时,这艘巡洋舰带着极大的吸力消失了,留下一大块油污的海面,当她殒命时,发出了一声沉闷的爆炸。
                  油污和海水把我灌了个饱以后,我才冒出水面。
                  四周的海面上数百名水兵人头攒动。
                  几名水兵成功地发动了一只摩托救生艇。我试图游向它,却再次沉入水中。我感到肺部像是炸裂似的,可是我浮上来了。一名水兵把我拉到艇上。
                  但是,有几十人也想上来。越来越多的人爬上来,把艇尾部压了下去,很快艇舱灌满了海水。最后艇翻了,把我们大家猛抛入海里。
                  我竭力接近救生艇,再次爬上了前部驾驶座。
                  然而它下沉了。
                  我同一个水兵紧紧地抓住艇首边沿,直到它坠入波涛之下。我抓住不放,被它往深水中拉,结果又喝了一肚子油水。我使出浑身力气让头部浮在水面上。在海浪下面,一双手伸过来,抓住我的双肩,然后又滑落了。
              我撞上了一根漂浮的小圆木。我绝望地挣扎着,竟然把它夹在了左臂之下。
                  我同另外几十人一起大呼救命,希望能在漆黑中被驱逐舰发现。谁也没有手电筒,救援舰船难于发现我们。
                  就在这时,我看见前方大约75码远处一艘驱逐舰的巨大黑色轮廓。
                  “救命,我快淹死了。”我身旁一名水兵上气不接下气地叫着。
                  “忍着点,”我乏力地喊道,“瞧,前面有一艘驱逐舰。”
                  这句话似乎让他活力再现,他游向驱逐舰。我也试图游过去,但是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当我喊救命时,海浪似乎把我冲得更远了。接着,一个大浪再次将我吞没,又让我喝了一口油。随后,如有神助一般,又一个浪头将我推向前方,几乎推到“格里芬”号驱逐舰螺旋桨下。
                  我喊着救命,直喊得声嘶力竭。突然,有人向我身边扔过来一根油腻的大绳。我抓住了它,但是手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抓紧!”舰上一名军官叫道,“我们把你拉上来。”
                  “不行啊!”说话间绳索就从我手指中滑走了。
                  “尽力再向前挪一点,”军官喊着,“我们正在放绳梯。”
                  我奋力向前,抓住了绳梯。我安全了,但已筋疲力尽,没有人帮助,我连一级绳梯也爬不动。这时,一只救生筏飘向驱逐舰。我的头同战舰连撞了几下。我一声声喊叫:“停下!你们会送我命的!”
              救生筏上的水兵抓住绳梯,爬上安全的地方,而我在全力搏斗,以免被淹死。好几个人踩在我头上,把我踏到深水中。
                  半知半觉中,我用右臂勾住绳梯,头部才得以不时高出水面。
                  我又喊起救命来。救生筏上的一名年轻的英国水兵救了我的命。
                  他在我的胳膊下面穿了一根又粗又重的绳索,系上了它,又将另一头扔到驱逐舰的后甲板上。3名水兵将我慢慢拉出了油污的海面。“这家伙是美国人。”我模模糊糊地听到有人说话。他们在为我挤出肚中的海水时,看到了我那件满是油污的外衣袖子上“美国海军记者”字样。
                  他们割开了我的衣服,把我抬到下层的住舱甲板上。在那里,大约100名幸存者正在接受治疗。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新闻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1月,并获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新闻的导语很有特点,请从叙述和描写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在逃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这篇新闻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着重叙述逃生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