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②亦作“凝凝的”。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四节,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
              B.“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的雪花,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是灵性的雪花。在诗中,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
              C.雪花“飞扬,飞扬,飞扬”,坚定、欢快,轻松自由而执著,是诗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D.诗中的“她”是诗人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出了诗人执著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2.请简要分析诗中的“雪花”这一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1-2题。
              青春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1.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青春的特点?请你写出这些意象并选择一个分析其表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顾城创作过这样的诗句“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在口语中,我们不会说太阳是“甜”的,也不会用“一枚”这样的数量词来修饰太阳,诗歌的语言经常用一些反常搭配,请在《青春》这首诗中找到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词,读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1954年夏,毛泽东主席曾经两次来到北戴河。有一天,时逢北戴河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又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片中,作者联想到了一位古人,是谁?词句中联系到的是这位古人的哪首诗歌?作者为什么在此提到这位古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日语“再见” 的音译。)
              A、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B、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C、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怎样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关系)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诗人回忆往昔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可以象征20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 7.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傅天琳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裳
              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枝桠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决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1.诗人塑造的黄桷树形象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卞之琳的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1、2句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地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风景”。
              B、3、4句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也就是前一句中的“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落 叶
              西风赠给我落叶一片
              一片枯萎了的生命

              枯黄的落叶
              无愧地笑着——

              她把浓绿
              赠给了果的红晕

              她把青春
              织进了树的年轮

              (1)这首诗运用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塑造了“落叶”的形象。
              (2)它启示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村夜
              藏克家
              太阳刚落,
              大人用恐怖的故事
              把孩子关进被窝,
              (那个小心,正梦想着
              外面朦胧的树影
              和无边的明月)
              再捻小了灯,
              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把心和耳朵连起,
              机警地听狗的动静。
              (1934年)

              1、对诗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太阳刚落”,诗句涉及的是具体时间,却未涉及大的时代背景;而下面的是句“大人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被窝”,便明确的揭示出20世纪30年代“村夜”的恐怖氛围。
              B、括弧中的梦想不是对上面诗句的诠释,而是另有其深刻的内涵:一是含蓄地表述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是借助梦境来否定当时的社会现实。
              C、“再捻小了灯”,诗人描述的这个小心翼翼的动作以及所折射出的心理活动,能够催生读者的想象。  
              D、“强撑住眼皮”,为什么?诗人说:为了“把心和耳朵连起来”专注的“听狗的动静”!诗人形象地告诉读者:社会的不安定,已把善良的农民,都逼成了惊弓之鸟。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歌诗合为时而作”。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诗人虽没有明说,但透过诗中的意象,便含蓄地显现了出来。
              B、诗人创造性的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梦想的安宁、静穆的美好景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恐怖与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在对比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审美倾向。
              C、诗人善于选择动词准确的表达意象,且使无声的动作富有动感。比如“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被窝”,又如“再捻小了灯/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D、诗人擅长选择生活细节形象的展现大主题。诗篇所写的是“村夜”,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片断,但透过这个典型意象,读者的思维与目光,却被吸引并投射到了社会的大背景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