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少有志节。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不拜。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皆劝讨虏。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太宗临崩,以为守尚书右仆射。 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谥曰忠昭公。
              (节选自《宋史•刘勔传》)
              (注)①悬瓠(hu):古城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B.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C.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D.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建是年号,我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后世用年号称呼皇帝。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阙是宫门前两侧的楼台,又可借指朝廷;“归阙”指来到朝廷。
              D.顾命是帝王临终前的遗诏,顾命大臣是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勔善于征战,战无不捷。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刘勔率军征讨,随即平定;殷琰反叛,刘勔代理辅国将军讨伐,取得胜利。
              B.刘勔善抚将领,约束军队。将军王广之向刘勔索求战马,刘勔随即送给他;殷琰投降后,刘勔命令军队不得行不法之事,百姓感动。
              C.刘勔见识过人,颇知进退。贾元友劝说太宗进攻悬瓠城,刘勔上书反对,皇上采纳了;刘勔认为世道纷扰,应该知止知足,受到称赞。
              D.刘勔临阵战死,尽忠朝廷。贼人叛乱,驻扎在朱雀航南,王道隆不听刘勔的建议,催促渡航进战,刘勔率部作战,战败牺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______
              ②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 ______ 。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 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 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______”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随书•卢贲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偾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位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结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它而受益。
              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②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 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 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也,为《进说》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皆所谓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 寤:觉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进退之皆有法度 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授之氓 拔剑撞破之
              C.士未命也 苟以天下
              D.二君固常自任 吾两人在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
              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②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1)上述材料强调了儒家“中庸之道”中 ______ 的内涵。(不得抄用原文,不超过5个字)
              (2)孔子为什么对“乡愿”深恶痛绝?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兴有。、,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1)下列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B.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C.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D.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______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严君平博览群书,他还根据老子和庄子的理论写下十几万字的著作。
              B.元舅大将军王凤用厚礼聘子真,想要子真辅佐他,郑子真却不愿屈服于他人;杜陵李强也用厚礼聘君平,希望君平辅佐他,严君平也不愿屈服,无声地拒绝了李强。
              C.杨雄很了解严君平的性格,多次对朝廷官吏称赞严君平的品行,还写书称赞他不做苟合之事,不操苟且之业,长久幽居却不改变节操,堪称国家的宝贝。
              D.郑子真、严君平与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同样都是隐士,但后四人在太子恳请下出来辅佐太子,协助政事,而郑子真与严君平不肯当官也不肯出来协助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②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情,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情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情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情颓然独坐。其季父日韦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情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 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情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惜情作祭天文燎①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情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情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情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惜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情存,遣情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节选自《北齐书•杨倍传》,有删改)
              [注]①燎:祭祀的名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邺未下神武/命惜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
              B.时邺未下/神武命惜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
              C.时邺未下神武/命惜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
              D.时邺未下/神武命惜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惜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杨惜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
              B.杨惜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
              C.杨惜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
              D.杨惜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
              ②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六合县儒学
              王阳明
                  六合之学,敝久矣。师生以苟岁月,有司者若无睹也,故废日甚。正德甲戌(1514年),县尹安福万廷珵氏既和辑其民,始议拓而新之。 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尹因谓曰:“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顾兵荒之余,民不可重困,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民闻,相谓曰:“学谕方急训吾子弟,无宁居;尹不忍困吾民,而躬苦节省,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李景荣首出百金倡,从而应者相继,不终日聚金五百,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然吾职务繁剧,孰可使以吾事者乎?”学谕曰:“尹为吾师生甚劳苦,父老奋义捐金,既费其财,又尽其力。 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民闻,相谓曰:“尹不忍困吾民,学谕方急训吾子弟,又不忍吾劳,而身之,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王彰、陈模首请任其役,从而应者十夫,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十月辛卯,尹乃兴事,学谕经度规制以襄,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十二月丁巳,工告毕役,未逾时也。庠生某撰考其事,来请予记。
                  予曰:甚哉!诚之易以感民也。甚哉!民易以诚感也。有司者赋民奉国,鞭苔累絷,不能得,则反仇视。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使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咸若是,天下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倡矣! 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③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今六合之民感其上之一言,捐数十百金,效力争先恐后。使天下之为民者咸若是,天下其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民倡矣!民之蔽于欲而厚于利,苟有以感之,且不惮费己之财、劳己之力以赴上之所欲为;士秀于民而志于道, 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苟有以感之,有不翕而兴者乎?吾闻徐谕之教六合,不数月而士习已为之一变。使由此日迁于高明广大,洗俗学之陋,则夫兴起圣贤之学以为天下士之倡者,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
              (有删减)【注】①县儒学:明清时县里的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正式教师)一人,另设训导(教谕的助手)数人。②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师生以苟岁月 因仍:沿用
              B.孰可使以吾事者乎 鸠:承揽
              C.又不忍吾劳,而身 董:理解
              D.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 稽:查核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 天下有不治乎
              B.民之蔽于欲厚于利 士秀于民志于道
              C.民易以诚感也 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
              D.且不惮费己之财 有不翕而兴者乎
              (3)下列句子的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A.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当时的教谕长兴人徐丙来在倒塌的学舍里,日夜坚持勉励那些读书人弃旧图新。
              B.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
              所以我与一两位同事,请求不要妨碍教学事务来督促这件事。
              C.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
              百姓吝惜财力,以至于微小的利益都要争,吝惜轻而易举的帮助,宁可危害自己也不后悔
              D.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
              学习那些“明德”“亲民”的学问,以响应国家的需求,(这)根本不需要花费财力劳力就可以做到。
              (4)下列对文意理解与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县 万廷珵既为教谕徐丙来所感动,又为不能尽快重修县学而歉疚。
              B.六合县学迅速重修成功的原因是县 万廷珵善于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C.耆民不愿因袖手旁观而被看作“非人”,所以自愿捐资出力参加重修工作。
              D.第二段多处使用反复的修辞,有助于表现县尹和众民的感动之情。
              (5)翻译句子
              ①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
              ②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6)《论语•颜渊篇》中,孔子与鲁国的权臣季康子谈“为政”:“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结合六合县学重修成功的原因,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认识。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差弱,若不任于劳者。 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 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然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诋斥 非笑:讥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②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述而》)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1)苏秦为什么认为人生不能轻忽势位富贵?
              (2)综述上文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②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③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④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顿道路 ______    ②为功曹 ______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季礼其子相也 ______
              A、明白     B、思念     C、猜测    D、同意
              ②明府听之,则佞倖之名也 ______
              A.遮盖    B.遭受    C.表被动   D.到达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南种拂临郡,引功曹         手长鑱,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B.拂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C.拂从翊言,遂不之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D.翊夜行昼伏,到长安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6)综观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刘翊的主要品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