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后汉书•孔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B、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C、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D、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
              B、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②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 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入京师 /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情 / 师道不传也久矣
              C、阉竖恐终为患 /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一人夜亡,告之
              D、衡乃诡对出 / 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
              (2)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不拘于时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为……才能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其才
              假舟楫者,非能(游水,用作动词)也
              B、衡少善(连缀)文,游于三辅
              涂有饿莩而不知(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举孝廉不行(不能够)
              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王
              D、公车特(征召)拜郎中
              汉亦留之以相(抵押)
              (4)翻译下列句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雍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拼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又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左右仆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职务,御史大夫一般掌管教育、科举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孟让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故意示弱;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
              ②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令专视司事。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B.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C.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D.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自明朝始,除极少数情况外,皇帝执政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如后文“洪武”为明太祖年号。
              B.中官,古代官职名,可泛指宫内、朝内之官,汉唐以后多特指宦官。宦官是专供君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交阯,也作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初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这里的“名区”指的正是交趾。
              D.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也借指京城。阙,意为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诣阙,可以指赴朝堂,也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弋谦的耿介在仁宗皇帝还在做太子时就被注意到了。等到被任命为大理少卿,弋谦的言谈能切中时弊,常常被皇帝采纳,但也招致一些朝中要员的诬陷弹劾。
              B.弋谦的直言也引起皇帝的不悦。虽有杨士奇从中斡旋,弋谦没有在吕震等人挑起的事端中获罪,却也从此被免除了上朝参拜的资格。
              C.弋谦的清廉正直使得皇帝信任。他被派往四川治理伐木徭役中出现的贪腐霸行,朝廷最终废除了伐木的徭役。
              D.弋谦对朝廷的忠心贯穿他的一生。虽然受王通影响曾被判处死刑,获释为民后弋谦仍极力向朝廷上疏推荐贤能之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
              ②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
                  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至于成帝,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执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设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箱,省视膳食,其非朝日,使仆、中允旦旦请问而已,明不蝶黩,广其敬也。”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无百年之柄:权力
              B.至于成帝,借外家假:宽容
              C.帝闻彪才,因召入见雅:向来
              D.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因:凭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指都城长安周围的地区,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B.号,即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太宗、康熙。
              C.茂才,原作秀才,是中国汉代与孝廉并为选拔官吏的科目,意即优秀人才。
              D.东宫,因位于古代汉族皇宫东部而得名,太子大多居住于此,又可借指太子。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B.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C.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D.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彪沉静庄重,熟悉古事。隗嚣向他询问当时天下是否再次兴起从横之事,班彪对国家制度、天下形势等进行分析,认为从横之事不会出现。
              B班彪智识卓绝,深受器重。他担任窦融从事时,参与奏章写作,奏章被皇帝赏识,他因此受到重用,被授予县令的官职,最后到了三公的高位。
              C.班彪才华横溢,擅长著述。针对《史记》缺漏不录及时人补录鄙俗的情况,采集前史遗事,附加一些异闻,作几十篇《史记》后传来斟酌前史。
              D.班彪热心时务,积极进言。他在玉况府任职时,面对东富和诸王国官吏没有配齐、师保皆缺等情况,援引旧制,直接向皇帝进言,皇帝接纳了他的建议。
            •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水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成咸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 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 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很有文才。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后来还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 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D. 刘温叟爱惜名誉。御史府旧例,赏赐若公用不足则以罚款补充,温叟拒绝取用这样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②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珣甚重之。太宗尝谓待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的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诏有事太山,先幸洛阳,有星孛①于太微,犯郎位②.遂良言于太宗曰:“陛下放乱反正,功超前烈,将告成卒辛,天下幸甚。而行至洛阳,彗星银见,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祥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其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遂良对曰: “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跃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遂良前后诔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革,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联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联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优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徵元年,进封郡公。寻坐事出为同州刺史。永徵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注】①孛:慧星的别称,也指慧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旧以为不祥之兆。②郎位:星座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顼是    
              A.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B.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C.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D.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状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之称。
              B.“东岳”,即泰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从秦始皇开始,历任皇帝都要到泰山亲自告祭。
              C.“便宜”,既指因利乘便,也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遭受、遭遇。古代官员在丁忧期间必须停职守制,-般不准为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守,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室内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措遂良晚境凄凉。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②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戒,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①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①佷(hěn)古同“很”。违背,不顺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②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 10.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谪交阯为吏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城下薄:逼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永乐”属于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下文的“正统”也是年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若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他请求辞官还家,景帝答应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