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夫将,提鼓挥枹,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其战矣。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不平陇亩,朴樕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也。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枹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三军成行,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赤者赭之。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矣,非吾令也。”斩之。

              (选自《尉缭子》,有删改)

              【注】 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②朴樕:小木,丛生杂木。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百里          陈:陈列

              B.则天下莫 其战矣            当:抵挡

              C.不平陇亩                  舍:住宿

              D.枹而鼓忘其身              援:持,取

            • 2.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________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________。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________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________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迭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  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数虚己问________政事

              ②今未得久闻生________奇论也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________

              ④令民产子七岁________出口钱

              (3) 文末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4)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 ( )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天子善其忠

              ③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 

              ④意岂有所恨与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年岁不   登:五谷成熟
              B.今大夫 诸侯  僭:僭越
              C.耳目不聪   明:明白
              D.天子 曰  报:回复
            • 3.

              送陈经秀才序

              欧阳修

                  伊出陆浑,略国南,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砑,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暮归。故人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  天圣九年,26岁的欧阳修被派往洛阳任留守推官。

              (1) 对下列各句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面的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得山水之乐”的一组是( ) ①披山斩木,遍行天下 

              ②水溅溅鸣石间

              ③唱呵后先,前傧旁扶 

              ④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

              ⑤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⑥听八节滩,晚泛舟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而下,东以会河  绝:穿越
              B.刺舟随波,可为 浮泛  浮泛:乘舟游览
              C.登览未周,意已 矣  怠:轻慢
              D.傍山足 夷犹而下  夷犹:从容自得
            • 4.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  ①渐:渐进发展。②经事:常规之事。③论次:论述编次。

              (1) 下面句子中加画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句中加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

              ①《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④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君则   犯:作乱
              B.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垂空文以断礼义, 一王之法  当:适合,恰当
              D.犹不能 尽其意  宣:颂扬
            • 5.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 下列语句中,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足下弃反天性, 冠带 捐:拿出,取出
              B.此非人力,天之所 也  建:辅助,帮助
              C.我 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孰与:与……比,谁更
              D.以其党为 守  假:代理
            • 6.

              ①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②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於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释] 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②中官:宦官。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碌碌者                 殆:大概,恐怕。
              B.摹拟锻炼以为                工:工巧,精妙。
              C.予得而论序之                序:序言,文序。
              D.然存者不能 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 7.

              《奇零草》

              清·姜宸英

              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予言:“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之至也,从后门入。既被羁杭城,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守卒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讥之。元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悲夫!

              (有删改)

              注:① 《奇零草》为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因为写于“或提师北伐,或避虏南征”的战斗岁月的间隙,颇多散佚,“零落凋亡,已非全豹”,故名“奇零草”。② 椑:棺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粮其中  实:填满
              B.而 之至也      间:从小路
              C.守卒 其金钱  利:贪图
              D.元 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     听:听任
            • 8.

              鲍竹溪先生传

              清·袁 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改)

              注:① 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② 堨(è):拦水的土堰。③ 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塾师疑其 于勤            惮:敬畏
              B.凡有 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
              C.岁以大   稔:成熟
              D.恭人郑氏未笄来   归:出嫁
            • 9.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蜉蝣虫蠓之于蹄涔,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改)

                  【注】  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1) 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文末画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4)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 ( )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 僮不善畜也  让:谦让
              B.既乃 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长已倍三之一矣  充:扩充
              D.纳之以忠信, 之以淳朴  囿:约束
            • 10.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________报大仇,恤死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________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________,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嚣,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________。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噩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  ①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②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③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④诛殛:诛杀;顽嚣:顽固愚蠢。⑤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本图复见天日,________报大仇  ②不孝之罪,上通________天③若有妄言立后________  ④则吾愿毕________

              (3) 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夏完淳“贵得死所”的一组是 ( )

              ①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

              ②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③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④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⑤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恤死 生  荣:使……荣耀
              B.淳已自 必死  分:料想
              C.门 衰薄,终鲜兄弟  祚:福分
              D.会稽大望,至今而 极矣  零:消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