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巧妙的乞讨
              [美]莫瑞尔•纳恩
                  ①听到丈夫即将下岗的消息,当时的震惊令我永远无法忘怀.
                  ②那时我们的婚姻已经经历了10个年头,约翰向我表露了对于这噩梦般遭遇的忧虑.他向我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找到新工作来维持生计.我们有3个不到5岁的孩子,还有一个马上就要出世,约翰是全家惟一的经济支柱.
                  ③“生活还要继续,”约翰说,看起来他比我乐观得多,“我们至少还拥有健康,失去的只不过是份工作.另外,公司会继续发3个月的工资,在这期间我肯定能找到新工作,用不着担心.”
                  ④约翰毕业于名牌大学,具有优异的工作背景,我相信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约翰早年丧父,他很早就肩负照顾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责任.他还曾是奥运健将,懂得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苦干加巧干.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未找到工作.我越来越害怕,对他的“迷信”也开始动摇.如果他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若不是有孕在身,我可以回学校教书,问题是距离我们第4个孩子的出生已经不到3个月了.
                  ⑤我们的存款所剩不多,分期贷款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得节衣缩食.最后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
                  ⑥有一天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我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往纸箱里装熟过头的水果和过期食品.我迟疑地问他要把这些食品送到哪里,他说:“削价处理,处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着那些老胡萝卜、芹菜和西红柿,足够我们全家吃几个星期.我想,用什么办法能体面地为孩子们讨一点食物呢?
                  ⑦“我们有只稀有的蒙古兔!”我脱口而出,扫了一眼3个饥饿的孩子.“我想给它买点食物.”
                  ⑧他很干脆地答道:“既然是给兔子吃,我就不收钱了.”那天他一共把5箱食物装进我车里,一边忙着,一边跟我聊天.我讲我们即将添一张嘴的家庭,他也讲了自己的情况.他叫杰弗,出身于一个拮据的五口之家,在这里打工,是为了支付大学学费.
                  ⑨几星期过去了,杰弗开始把过期和包装破损的盒装食品也装进箱里.这些花生酱、汤料和奶酪还可以吃,按规定却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欢吃这些东西.”他解释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给我们.几个月后,我们发现食品下面还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品种越来越多.后来每次杰弗集满一箱“兔食”就会给我打电话,还时不时送上家门.但他从来没问过小兔子的情况,每次把东西放下就离去.
                  ⑩第四个女儿出生时,我喜中有忧,担心未来的家庭开支.“上帝啊,求求你,”我祈祷道,“你曾许诺我们的苦难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丈夫悄悄走进产房,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今天上午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我闭上眼睛,感谢上帝对我们的恩赐.“坏消息是,”他继续说道,“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
              ⑪后来我再去那家超市,杰弗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据超市经理讲,正当我为婴儿出世忙碌时,他搬家了,没有留下新地址.
              ⑫我默默发誓,一定要回报那些在患难时期帮助我们的好心人.此后10年里,我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的心愿并没完全了结,直到10年后的一天,我遇见杰弗站在超市办公室门前,胸前佩戴着“经理”的工卡.
              ⑬对一个曾帮助过你并同时维护了你自尊的人,一个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贬低你自身能力的人,一个相信在生活中藏有一只稀有蒙古兔的人,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对于杰弗的升迁我一点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赋,懂得如何倾听我特殊的祈求.
              ⑭“纳恩太太!”他兴奋地喊道,“我经常想你和你们一家.小兔子怎么样了?”他轻声地问.
              ⑮握着杰弗的手,我眨了眨眼,低声说:“谢谢你的关心.那只兔子很久以前就离开我们了,我们过得好极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从“我”听到丈夫下岗的消息写起,至“我们过得好极了”结束,叙述了“我”的一家在苦难的生活中得到意外帮助的故事.
              B.因为“我”要的是“蒙古兔”的兔食,杰弗为了维护“我”的自尊,便把“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等物品放在了食品的下面.
              C.丈夫约翰在产房向“我”报告消息时,把“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称作“坏消息”,表现了他对我家的那只蒙古小兔子的眷恋之情.
              D.“直到 10年后的一天”,“我”才在超市办公室门前遇到佩戴着经理工卡的杰弗,表现了“我”寻找杰弗的时间之长,心情之切.
              E.小说第⑬段的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内心深处对杰弗的感激之情,也让读者对杰弗的做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杰弗有哪些性格特点?清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将小说题目“巧妙的乞讨”改成“善意的帮助”更好,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教授
                                              袁炳发
                  心理学教授矫正是我的朋友.
                  矫正的婚姻一直不是很和谐,因此,没事时他总是找我倾诉他心中的苦闷.
                  矫正的妻子是搞教育学的,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最多的是体现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
                  矫正说妻子的教育学太空洞,不实际.
                  矫正说,就连孔子都知道人多了怎么办?子曰:“富之”,“教之”.
                  矫正还常在晚饭的桌上,开导妻子做人要厚道一些,不要瞎嚷嚷瞎起哄.人在不温饱的情况下,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呀!
                  妻子听后,立即拍案而起,说老矫我对你无话可讲.
                  说完,妻子夹了一些菜,放到碗里,就回自己的房间里吃去了(俩人一直在分居),还把门锁从里面扣上了.
                  矫正见妻子对他如此态度,感觉像是受到了屈辱.
                  矫正把饭碗“咣”地往饭桌上一放,走到妻子的卧室门口继续说,妈妈的,我说的没有道理呀?你想呀,一对靠拾荒过日子的夫妻,到了情人节,丈夫咬着牙给妻子买了一大束玫瑰.妈呀!这时候的妻子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妻子会说浪费呀!花这冤枉钱,不如买斤豆油,咱家有几顿菜都没放油了.
                  孔子的“不富不教”的理论,合乎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呀!
                  门被推开,妻子指着矫正说,老矫你有完没完.你那心理学好,把自己分析的都神经兮兮了,连说话的声调都娘们叽叽了,真叫我鄙视.
                  鄙视?你这是嫉妒,懂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本性深处,都不希望有人在各方面超越自己,包括夫妻.
                  放屁!你是疯子!你给我滚!说完,妻子把一本书砸在了矫正的身上.
                  矫正把书拣起放到桌上,怒着脸告诉妻子,你不是鄙视我吗?告诉你我可以找一个不鄙视我的人.
                  一次,矫正约了七八位男女朋友在一起喝酒.
                  我也是被约的朋友之一.
                  矫正的身边坐着一个女孩.
                  矫正对大家介绍说女孩叫蛮蛮,是他的女友.
                  我挺吃惊的看了一眼矫正,然后又看了看女孩.
                  女孩矮粗形,厚唇小眼睛,牙齿不白,皮肤也不白.天呀!矫正怎么会爱上这样的一个女孩.
                  喝了几杯酒,矫正告诉大家,蛮蛮是他的神!是他的命!
                  叫蛮蛮的女孩咧着嘴在那笑.
                  笑后,女孩说我正在和矫老师学习心理学呢.
                  接着,女孩像背诵似地说,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
                  大家听后,一阵哄笑.
                  矫正伸出他那只白胖的手,细声软气的阻止大家说,笑什么吗?有现象必有其本质,我知道你们此时在想什么.但我给大家一个面子,这里我就不揭露了.
                  大家听后,就都不笑了,开始静下来.
                  矫正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呀!我太爱蛮蛮了.妈呀!那种爱你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你们知道蛮蛮给了我多大力量吗?这样比喻吧,给我一根棍儿,我能把天捅破了.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矫正又是伸出白胖的手,阻止说,笑什么?真的,在蛮蛮面前,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干一件漂亮的惊天大事,让蛮蛮知道我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叫蛮蛮的那个女孩,坐在那仍然咧着嘴笑.
                  不日,矫正真的开始谋划一件大事.
                  他买来一把仿真手枪,戴上蒙面罩,在喝了半斤白酒的一天午后,他冲进了一家银行.
                  矫正双手平举着枪,对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喊,钱快快地拿来!
                  他的话音刚落,银行保安的警棍便把他击倒…
                  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法官问矫正抢劫银行的动机是什么?
                  矫正回答简洁明了:是爱情的力量让我这么做的.
                  旁听席上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
                  最后,法庭宣布:心理学教授矫正,以抢劫银行未遂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矫正在家庭生活中经常苦闷,原因是:作为男性,他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妻子面前有“强势”,甚至还被她揶揄、讽刺、挖苦、谩骂.
              B.妻子回自己房间吃饭,俩人一直在分居,还反锁了门.这些细节描写说明妻子对矫正进行心理虐待,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厌恶与疏离.
              C.“放屁!你是疯子!你给我滚!说完,妻子把一本书砸在了矫正的身上.”妻子的言行体现了现代知识女性反家暴意识的觉醒.
              D.矫正与妻子没有和谐夫妻关系的内质,从心理方面必然要找回缺失的强势感觉,为后文写他对蛮蛮表现出来的病态爱情埋下伏笔.
              E.矫正在蛮蛮面前男性强势凸显,他能获得健全正常的爱情,也充分说明心理学教授也像其他人一样,需要在心理体验上获得平衡.
              (2)小说为什么以“心理学教授”为题?请简要分析.
              (3)塑造蛮蛮这个形象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
              (4)抢劫银行的情节看似突兀荒诞,但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幸福
                                                (前苏联)高尔基
                  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
                  这事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的牧场上.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大家都感到身心疲倦了,便纷纷跑到已经刈割过的草地上歇息了.
                  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
                  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在我们的脚下,草茎被踩折了,发出唰唰的声响.天穹的透明酒杯向大地倾泻出月亮清辉的醉人气息.
              “多美啊!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在浓浓的圆形阴影里,草螽鸣叫着,远处有人悲凉地唱道:“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衣领绦子,好让她能松快地喘气.
                  这时,看着她美丽的面庞,我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那里有两个大学生和统计员依然悲吟着那支令人厌烦的歌儿:“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就像快活的格鲁吉亚人在梯比利斯炎热的广场上出售高加索浓葡萄酒的皮囊.“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膝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桔子.“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么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
                  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橘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恶棍,真掺了烂的…”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橘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橘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那末,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我想起了她的比拟:“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美丽的妇人剥去第二个橘子的皮,以长辈的口气重复着,像是教训我:“是的,我要是您的妻子…”“谢谢您,”我说:“谢谢”.
                  我感谢她--是真诚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表述简洁,富有深意,“如此之近”“几乎抓住它温柔的手”等语,表达了遗憾的思绪,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两次出现悲凉的歌吟“哎,为什么你背叛我”,第一次暗示接下来二人的交往可能会不太顺利,第二次则主要暗示姑娘失望烦乱的情绪.
              C.“我”按照圣书上写的去取水解救这位“晕过去”的姑娘,而“她”对“我”的做法很不解,这从“她”当时的言行和四年后对“我”说的话中可知.
              D.小说谈到姑娘时,多以“她”相称,而在快结尾处,却用了“美丽的妇人”的称呼,这一变化是为了突出“她”的美丽以及“她”已为人妇的事实.
              E.这是一篇爱情小说,描述了两个两情相悦的青年人四年前一场美丽的错过,借主人公“我”表达了对“错过”的深切惋惜和对生活的辩证思考.
              (2)小说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画波浪线部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还有一个译本是“最温柔的那一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C.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戎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
              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
              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涂弦夫和吴一品兴趣都相同,所以他们聚集在守黑斋里赏字,品茶,论道,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2)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得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妻子除了得了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记叙了老刘在某厂爆炸事故中的遭遇,塑造了老刘的艺术形象,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
              B.小说中的操作工是一个单纯正直、缺乏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人,他遇到爆炸险情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而是仓皇喊逃.
              C.小说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等.
              D.操作工清醒之后讲述了爆炸的经过,是洗清老刘不白之冤、恢复其名誉的关键;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
              E.“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不但表达了操作工对老刘的感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
              (2)小说是怎样记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4)厂领导积极发掘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其为烈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局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大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大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0/40

            进入组卷